納爾森(香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青山
從2013年以來,零售業出現了大規模的關店,有人稱之為關店潮。今年更有多家有影響力的企業關店,涉及百貨、超市、服裝、餐飲等多個業態,今天早上一看聯商網首頁,又是美邦、上島咖啡關店之類的消息。
關店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經營虧損或者利潤太低是最重要的原因。
關店不是很壞事情,如果一家店鋪本身存在選址、物業租金、市政環境等各方面的問題,經過多方努力,無法改善,這種情況即使在經營很不錯的連鎖企業里,也是很正常。
但是關店是有很大學問的,一般有這么幾種:
1、直接關閉。
百安居全國關店、百思買上海徐家匯關店、大商新瑪特西安關店,都是用的額這個辦法,這個辦法叫做,壯士斷腕,必虧無疑。原有的裝修肯定是白瞎了,弄不好還要賠償物業方一筆租金和員工的費用。對于商譽的損失也是很大。
但是這個辦法實在是沒有好辦法時的辦法。但是也有好處,就是止虧速度快,適合長期巨額虧損,形象不佳的店鋪。
2、轉讓店鋪所有權、經營權。
這種分為帶貨轉讓或者不帶貨轉讓。帶貨轉讓適合今后不再經營此類門店的企業,一了百了。不帶貨轉讓就是要么貨是別人的,要么就是轉讓給同行。
這兩種轉讓方式的前提是選址沒有問題,物業價格合適,如果店鋪經營的好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溢價轉讓。
這兩種轉讓都是包含店鋪租賃合同的,所以要事先征得業主同意。一般情況下業主也害怕店鋪物業不斷易手,這樣對于業主不僅僅是空租期的問題,還有信譽損失,別人會認為這個店鋪是死店。以后租金價格受影響。但是如果是地理位置十分理想,那么不排除業主趁機漲價的行為。
3、轉讓店鋪所有權、經營權、品牌使用權。
這種轉讓方式是最為理想的轉讓方式。其最大的好處是不用通過業主,不用重新簽立合同。可以直接采取股份收購或者股份置換的方式。
這種轉讓方式最為穩妥,不僅出讓方損失小,而且對于店鋪日常經營影響最小,員工也不容易產生波動,對于受讓方也好。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物美收購卜蜂蓮花,因為都是上市公司,一次涉及轉讓股份較大,所以雙雙停牌發表公告,而卜蜂的員工不干了,認為卜蜂是外企,物美是內資,一個是待遇差別,一個是補償問題。包括翻牌子的問題,結果后來不了了之了。
轉讓失敗,預后效果是非常差,損害了員工的信心,影響了供貨商的信任,今后再轉讓會變得更難。
第一種直接關店,方式簡單,立即止虧,但是損失較大,第二種和第三種方式比較穩妥,但是需要時間和耐心,操作要精密。比如物美和卜蜂當初采取逐步收購股份的辦法,或者卜蜂做好了前期內部工作,這次收購也許不會流產。
總之關店或者轉讓以后,抽出資金和人力,投入其他的事業或者店鋪,對于減少損失,提高收益不是一件很壞的事情。
所以在零售業,關店不一定意味著事業失敗,關店和開店的水平同樣重要。
- 該帖于 2014-8-19 9:5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