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空間,是人類活動領域最復雜多元的空間類別之一,當人、物及空間三者之間構成一定的活動關系時,其需求性和訴求性隨之發生變化,產生商業空間環境的多元性,于是,與之相關的商業空間設計也被提到了不可忽視的高度。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意義上的商業空間設計必然變得多樣、復雜、科技和人性,這就要求商業空間設計不能單純停留在只完成一個中庭、一段廊道,一寸地坪甚至一面天花,還要著眼于如何通過設計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
在現代社會中,購物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動內容,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消費者對購物的要求已經不只是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而是在一個舒適的空間內愉悅自我的體驗過程。
時至今日,購物中心在國外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景觀設計也已經由最初的地形形貌概念逐步涉及文化、藝術、哲學、生態等多個方面。在中國,受國外景觀設計理念的影響,將體驗式景觀塑造與商業場所、商業活動結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用實體互補的方式改變飛速擴張的MALL時代產生的同質化現象。
但不管融入多少元素,觸及多寬的領域,最重要的元素還是人。從人的本質看,人是一種環境動物,很多時候之所以能識別和理解環境,關鍵是在記憶中重現當時的空間環境形象,尤其是在商業建筑中。派沃設計研究商業和人的關系,我們認為,商業行為的產生,能讓曾經感知過的事物在記憶中得到重現,借助景觀勾畫出感受,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其中,景觀設計作為商業設計的一部分,承擔的,誠然不是基礎性效益的角色,而是能喚起情感共鳴的,未來能讓空間個性化、深入化的空間設計主流手法。
景觀設計師以他們更加專業和獨特的視角,“勾畫”他們想要給消費者營造的活動環境,在滿足商業需求的同時,消化建筑空間里大部分灰色空間,勾勒不一樣的美好氛圍,這對于景觀設計自身的研究也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當代表了當今商業地產潮流和時尚的購物中心,遇到了能夠妙筆生花的空間景觀設計,造就的是一種新的生活形態和模式”,派沃設計表示,“景觀設計提倡的體驗式消費潮流,不僅注重消費者消費過程,還提供了一個溫馨舒適的購物環境,把商業空間環境因素帶來的“知性的滿足”這一概念深入貫穿到人們的思想中去,而新的建筑方法和材料也不斷應用于商業空間設計,讓設計真正體現人性的選擇�!�
所謂景觀,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都是一個美麗且有著深刻含義的詞,而商業景觀設計“描繪”的,是一個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和物體所構成的綜合體,這些在空間內產生的包含了復雜的自然過程和人類活動的烙印,可以是視覺審美過程的對象,可以是一個具有結構和功能,內外聯系緊密的有機系統,甚至可以是一種記載人類過去、表達希望與理想、賴以認同和寄托的語言和精神空間。
當商業空間已經上升到講究商品性價比和關注體驗消費的階段,開始摸索可以滿足當今社會人們對購物環境以及城市空間藝術環境的要求的今天,景觀概念被提及,可以說,出現的恰如其分。
植物配景:
綠化是購物中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除了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之外,還有利于凈化空氣、降低噪音、調節小氣候的作用,給人們帶來身體上的舒適和心情上的愉悅。
隨著綠色景觀被不斷提及,除了傳統的室外的景觀,設計師們還把室外的自然因素引入室內空間,尤其是商業空間這種大型的綜合場所,比如沈陽新一城,近似戶外垂直綠色生態的加入,讓室內空間室外化,產生輕松自在購物氛圍,漫步室內,如置身室外。
水體景觀:
水體景觀主要包括自然水體和人工水體,和綠化一樣,水體景觀也是購物中心里最具生態意義的要素。
自然水體通常會用在外部空間,比如水幕、瀑布等,它們賦予場景和空間生機與情趣,吸引人們聚集在周圍,從而成為場景的核心和最活躍元素。而空間內部的水體景觀打造是時下最流行的裝飾手法,垂直植物墻、大型表演魚缸,還有切合主題的流動水景都被當做視覺中心來設計。
景觀小品:
景觀小品是景觀中的點睛之筆。通常來說,小體量、色彩單純的裝飾物對空間有點綴“提亮”的作用。景觀小品在商業空間環境中的表現種類有很多,具體包括座椅、指示牌、燈具、垃圾箱等實用性小品;還有雕塑、壁畫、珍玩、吊飾裝置等突出文化和氛圍的美化性小品;甚至還有健身房、游戲室等服務性體驗設施。
如果說建筑形態的多樣美化了一個城市的形象,那么室景觀小品內容的日益豐富,涵蓋范圍的不斷擴大,讓原本相對生硬的商業空間多了一份柔和。不難看出,現代商業購物中心隨著人們審美眼光的變化和生活目標的轉變,越來越注重環境的設計,尤其是景觀小品的設計。它們或曲折蜿蜒地限定空間,或變化中有序地填充空間、劃分空間,建筑外觀與商場內部結構還有不同店鋪的裝點構成錯落沒敢,增加商業空間的體驗性。
植物、水體、小品都只是商業空間景觀設計里最基本的元素,但又是最常用也不可或缺的。商業空間是人們除了辦公地點和家之外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因此對人們的心理活動感受影響也最大,隨著人們對商業空間認知的加深,對商業空間的景觀要求也逐漸嚴苛,景觀設計不僅讓商業空間設計變得完整,更成為聯系人與自然、文化、歷史、科技等各個方面的心靈符碼。
營造人性化空間
近年來許多大型商業建筑空間都開始注重景觀設計,特別是在相對較大的共享空間內,某種程度上說,利用好這些共享空間,可以更完整地表達設計主題,吸引人氣,塑造輕松休閑的氣氛以舒緩消費者的身心。
對于一些大型的商業空間來說,景觀設計往往集中在固定的區域,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景觀休閑區,而其他一些較為局促的空間用景觀小品作為點綴,就會帶來莫大的輕松感和親切感,同時還能從另一個角度做視覺補充。
美國邁阿密有個高端的購物中心,叫BalHarbourShops,是個匯聚了國際一線品牌的精品購物中心,它沒有人們想象中富麗堂皇、流光溢彩和砌玉堆金,整個購物環境自然簡樸,充滿藝術氛圍,堪稱高雅。
它的停車樓簡簡單單,白色粉刷,水泥平面,四面通風采光,而貫穿上下兩層的采光井和其中種植的棕櫚等本地植物,把整個停車樓布置得光亮通透,綠意盎然,在白與綠的氛圍中,黑色加彩色的標識分外醒目雅致,經人流引向購物中心。走在過道上,可以聽到嘩啦啦不絕于耳的流水聲,循著連廊,一側墻面有兩條水鏈聲勢浩大地從天而降,在黑色大理石幕墻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光彩奪目,不禁想起《紅樓夢》中鳳姐的出場原來這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手法在建筑設計中也可以用得如此精妙。
在意大利米蘭,建筑設計師FrancescoBollani設計了這個位于米蘭表演者2號購物中心的植物墻,是世界上最長的植物生命墻,已經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紀錄,圍繞占地面積為13594平方英尺的購物中心,一直延伸。墻面覆蓋了整個購物中心的正面墻面,上面種植有44000不同的植被,形成了鮮艷的花園綠洲景象。同時這個生命墻植被還可以吸收周圍停車場的汽車尾氣以及減少噪音,兼具美觀和實用性,也讓購物中心因為這堵別出心裁的景觀墻面成為一個亮點,在眾多購物中心里脫穎而出。
劃分引導內部空間,豐富空間層次
商業空間組織結構是一個復雜龐大的體系,最重要的是空間劃分,現在很多購物中心的區域劃分是通過主題場景的切換,或者是通過最基本的墻面切割來實現的,目前,隨著景觀設計的盛行,它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劃分空間的手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輔助和引導指示的作用。
商業空間作為消費者活動發生的場所,需要保持開闊性,利用植物分割功能空間不但保證了空間的通透感,也隱蔽了部分區域,達到了似隔非隔,相互交融的效果。而較為大型的水池、雕塑等景觀設施又可以作為商業空間的核心表達,讓人們一到此地,或者看到這些設施便能非常明確地被辨認出來。
當然,一個龐大的商業空間,由于本身存在的體量大,空間功能多的特點,一定會產生很多未能被充分利用的地方,景觀設計的出現彌補了這個缺陷,填補了單靠建筑手段設計形成的單一感和冰冷感,多種元素的小品加入,瞬間讓空間充滿溫暖的氛圍,也豐富了空間層次。
美國鹽湖城的“城市溪流中心”是一座經過再開發重新開放的購物中心,改造后的溪流中心利用景觀設計巧妙地將一個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帶入城市,也用一條長一公里的人造溪流完美地引導了內部空間,豐富空間層次。
沿著步行為主導的綠色空間蜿蜒成“s”形,讓人回想起1847年鹽湖城成立的歷史。由SWA集團設計的這個項目也是美國最大的流動水體項目,建造有三座瀑布和一座50英尺高的噴泉。其中最大的瀑布Regent Court瀑布有17英尺高,每分鐘要2500加侖的水流,瀑布下的巨石有14噸,是從附近買來的。
“城市溪流中心”以溪流為中脊,將零售店、辦公樓和住宅樓連接起來,并有著易于尋找的路徑和娛樂設施。溪流的存在活躍了空間,成為人們樂于行走的散步線路。
注入文化內涵,實現人文關懷
商業地產在經歷了百余年的發展,最終還是與文化碰撞在了一起,人文注入商業環境設計師是為了賦予環境一種精神。人們在商業空間中享受前所未有的體驗,目的也是為了尋求一種精神和心靈上的共鳴,創造具有文化內涵的人文空間是對商業空間設計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而這些要求往往也需要通過景觀設計來實現。
位于大阪的Namba Park購物中心,有一塊不大引人注意的地磚,在地磚上刻有幾個字“1950—1998大阪球場”,簡單的幾個字就交代了購物中心所處地塊的歷史故事;美國凱撒宮用整個商業項目創造了一個經典文明的重現:古羅馬文明、失落的帝國:亞特蘭蒂斯等讓這個拉斯維加斯的老字號牢牢占據了購物中心最具分量的位置。
對于購物中心來說,原來的地塊是何種用途,有何歷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景觀設計師們獨具匠心的設計手法,和對城市的細膩的心思和尊重歷史的態度,其實,這才是以人為本的設計。
有研究表明,杰出的事物能讓人感動,是因為它的出現會對人的情感和精神產生影響,商業里注入文化內涵,是社會文化層次的表現,通過景觀設計營造的文化價值讓購物中心最大限度地迎合商業的快速發展,滿足大眾在商業空間里自由、直觀、精神感動的要求。
文/派沃設計 潘框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