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今天是不是該講講為什么總"chou bai"那些“營銷大師”們了吧,你是羨慕嫉妒恨嗎?
錯,其實恰恰相反—我真的是很同情他們…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吳話不談
微信號:wuhuabt
前情提要
上回“書”咱漫天胡侃說了一下到底什么是營銷與什么“無奸不商”的由來,這回啊,咱說說為什么所謂“營銷大師”們都是值得同情與鄙視的。
營銷需要天賦,就好比牛聽不懂琴聲,但牛會耕地/產奶一樣。所以請珍惜你身邊“營銷er”們,他們真的不容易…如果是“大師”的話,更要加倍呵護,因為,真的全是淚啊…
文/吳明毅
“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相信大家看到這句詞可能耳畔都會不自覺的響起一段熟悉的旋律,之所以用這句歌詞作為開頭,只想表明一個意思“人都是越活越明白。”同理,工作也一樣,越干越明白,所以,提起營銷我能頭頭是道,但說起別的,我就不敢多言了…
在我國,"個人崇拜"與其說是一種現象,更可以說是一種信仰,所以起初在我還未涉足及方涉足營銷時我也不能脫俗的十分崇拜那些所謂"營銷大師們",后來由于工作的原因,有了更多機會參加各種講座,近距離聆聽大師們的箴言,那種感覺,真的是"秀才得了個毛驢"taibang.la!對大師們的言論,只能用一句話或一個詞組來形容:"簡直了!"那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言聽計從啊,可是再后來,隨著工作的逐漸深入,頭上的包越來越多以及那段“算命奇緣”,使我漸漸感覺到了不大對頭…
講到這,不得不講一下曾經的那段可謂是“奇緣”的算命經歷:
話說幾年前的一天,我在路上閑逛,突然碰到一位道骨仙風的大師將我叫住,輕聲道:施主,請留步!貧僧有幾句話要和您說一下。
當時的我涉世不深,見大師一身行頭很“正”,所以立馬停住腳步,恭敬地對大師說:大師,您請說!
大師清誦了一聲佛號,之后即開始口若懸河的說起了我的今生運勢、婚姻情況、子女情況、性格特點…說的那叫一個“真”,當時的我真的、確實的、非常的信了!
之后,大師又清誦了一聲佛號道:你我有緣,這個送你!
說著從衣袖里(注意,是衣袖里,多專業!)取出了一個用紅色布包包著的東西,遞給我,我恭敬的打開,發現里面竟然是一個金光閃閃的佛牌!更重要的是,上限寫著幾個金光閃閃的小字:“24K純金佛牌!”
我被大師感動的眼睛都濕潤了,大師的面容也越發的“寶相莊嚴”,儼如佛祖降世,那個崇敬之情啊無以言表!
這時,大師又開口了:施主,我云游至此,今天就要返回五臺山,你我有緣,我就幫你上炷香吧!
我感激的深深的點了點頭。
大師又開口了:但是佛牌我可以送你,上香用的香火就必須你自己買了,不然不靈,一炷香50……
我摸了摸口袋,因為是出來閑逛所以也沒帶多少錢,只帶了5元錢和一張銀行卡,看了一下大師的行頭應該不會藏著移動POS,所以只能尷尬的說:大師,我出來的急,就帶了5塊錢…”
大師的眼神中突然閃過了一絲凌厲,語氣也不似方才那般和祥,無奈的點了點頭,道:好吧,5塊就5塊吧,但其實上香都是要上三柱的,你再摸摸,確實沒錢了嗎?
我仔細的摸了摸全身上下,確認確實真的沒有了,大師幽怨的望了一眼我手中的24K純金佛牌,又誦了一聲佛號,隨即遁去。
之后去一人生閱歷豐富的大哥家做客,無意間提起了這段奇遇,誰知我剛要說一下大師給我泄露的天機,大哥笑著攔住我,道:你先別說,我先說說,你看我算的準不準。
沒想到,接下來,我的這位大哥說的真的跟這位大師說的八九不離十,我驚訝的看著大哥,贊嘆的道:“幾日不見,大哥您研究上命理學啦?!”
誰知大哥笑著喝了口酒,意味深長的說:“我的弟,這些話都是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每個人都差不多有這些性格特征,你這是被忽悠了。”
我狡辯道:“不可能,你看看大師送我的佛牌,這可是24K純金的!”沒想到晚上打開仔細一看,這純金佛牌上居然點點銹跡,遂偷偷的收起了佛牌,低頭喝起了悶酒…
聰明的你也許明白了我為何要講這個故事,因為此大師的套路不就正是當下許多營銷大師們的套路嗎?滿口的各種理論、原理,但也只是理論、原理而已,放之四海而皆準,什么事也都能沾點邊,你花不少錢去聽Ta們一節所謂的“干貨課”,結果最后好像明白了很多,實踐時卻發現P用沒有,這不就是當下我國的營銷培訓嗎?
我國各類培訓亂象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句話堪稱經典,因為這句問句的本身已經揭示了答案:鋼鐵是煉成的。所以,真正的營銷大家都是從一線“煉”出來的,而非自書本里學出來的;他們都是碰了無數次南墻,碰的滿頭是包,所以才成了營銷大家,而若沒有實踐作為基礎,空口白牙的講什么原理、理論,那只能是空中花園,縱然理論再怎么新穎,那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所以,當下我檢驗“營銷大師”是否貨真價實的一個標準是這個大師究竟講的理論多一點呢?還是教訓多一點,如果是理論多一點,那么這類人大多是華而不實,沒有太多實戰經驗;而如果他講的教訓多一點,縱然理論不新穎,那么我也一定會仔細聽,認真分析,因為教訓往往更加深刻,這就是營銷。
營銷是千變萬化的,因為市場形勢及消費者習慣是千變萬化的。看過史玉柱所著的那本《我的營銷心得》的朋友一定都會佩服史玉柱營銷水平的高超與踏實,但若當下使用他的這些套路再去推廣產品效果依然會這么好嗎?答案從三精廣告的投入產出比即可窺得端倪…所以,營銷人真正應該重視的是那些教訓而非方式。
三精制藥4億廣告費僅賺646萬
我為什么說營銷大師都是《隋唐演義》的程咬金呢?當然,我指的是真正的營銷大師,而非浪得虛名之人,因為一檔策劃案的成功與否最重要的不在于邏輯是否高明,而在于其背后的平臺是否給予強大的支撐以及運氣是不是夠不夠好,這不就是“程咬金”嗎?武力雖一般,但背后卻是當時最為強大的秦王李世民軍團,精兵猛將如云,又兼運氣無雙,被稱為“福將”。例子有許多,也許你已經想到了。
當然,所有的事情都不可一概而論,只能說那是大部分,以免以偏概全。
《隋唐演義》姜武飾演“福將”程咬金
營銷要靠天賦的。就好比李白的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一般,我相信每個人生下來都是有自己的使命的,有些人生下來就為了做主角,有些人卻只能做配角;有些人才華橫溢,華麗詩篇脫口即出,有些人腦笨口拙,三棍子打不出一個P來;有些人身強體健,不用訓練就能跑得好成績,而有些人卻身寬體胖,怎么訓練都跑不快…營銷也一樣,有些人很敏銳,思路活躍,而有些人縱然抓破腦子也想不出點子…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送人去學什么MBA或EMBA,而是選對人…
至于如何評定一個人是否適合做營銷?怎樣的人能帶領營銷團隊?…這些問題咱留給下期吧~
咱們下期,接著順嘴胡說、吳話不談…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吳話不談
微信號:wuhuabt
- 該帖于 2014-10-20 9:2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