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題為《日本百貨蛻變轉型成功經驗》的文章在朋友圈內大火,該文詳細介紹了日本“百貨雙雄”新宿伊勢丹、西梅田阪急2店轉型做法,非常有參考價值。惜文章太長,提到的店太多,遂擇其精要,刪繁就簡,概括成4點啟示。此為學習筆記,非評論也。
一、去百貨化,大膽跨界,多元布局。
不固守服裝主業,大幅壓縮服裝特別是男裝面積,花大氣力做雜品、餐飲、旅游,娛樂等業態、品類。阪急梅田本店引進卡通拍攝基地、大型兒童娛樂設施,從B1至F11層都布設了咖啡、紅茶等休閑飲食等;新宿伊勢丹本店也拿出大量的經營面積,布局“美麗藥店”、專業婦科檢查、綜合家居、美食街、生活劇場、咖啡廳、酒吧、花店、書店及果汁吧等,突破傳統百貨店定義,實施多元化跨界經營。
二、清晰定位,突出差異,專注目標客群。
有的重點服務30上下的中青年商務客群,有的重點關注老年忠誠客群,也有的定位為老年生活化百貨店,但總體上趨向年輕女性,兼顧中年白領,關注老年富裕階層。
阪急梅田本店堅持“生活劇場”定位,其店不為銷售,只求刺激顧客欲望,感動顧客回歸,讓顧客吃驚、發現、學習、感動、憧憬,向顧客提供新的生活情報,經營風格全面轉向青年化、時尚化;新宿伊勢丹本店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的時尚藝術館,大幅增加20歲客層產品。看來完全錯開也不可能。
三、追求個性,凸顯特色,創新經營。
除普遍重視地下食品館外,引入大量雜品、個性化設計師產品外,開辟大量驚奇展品、主題演示、展示區、特賣場,增加顧客滯留時間。
阪急梅田本店重點增加青春時尚用品,設計師個性化品牌達20個,并租賃農田,培植有機蔬菜,建獨立食品銷售渠道,設有食品館、生鮮超市、鮮魚賣場等;新宿伊勢丹本店則打破品牌界限,將多種品牌匯合陳列,設立婚喪用品專柜,滿足特色化需求,通過自營形成差異優勢,開設多品牌集合店,回歸顧客需求“原點”。
四、倡人性化,大力造景,拓展服務。
采用開放體驗式布局結構,拿出20%至30%的面積用于其它功能,設置大量的咨詢區、展示區、休閑飲食區、道具景點、DP點變化更加專業、人性化。
阪急梅田本店建2000方、高16米挑空慶典廣場,劃分成3個區域,舉辦各種設計師作品和主題展示,包括著名飯店品嘗會、英國文化周等,讓顧客陶醉;增加“媒體咖啡”推廣項目,設24個展示點,每年舉辦上千場活動;兒童區設多個哺乳室、整理臺、兒童小飯桌,提供幼兒寄存服務,開展嬰幼兒養育講座;設300個休息座、23處廁所,女廁位達174個,16個公共試衣間跨品牌使用。
新宿伊勢丹本店把各種藝術元素體現在商品展示中,以名為“額緣”的藝術畫發布新品信息,每2周變化一次,讓中國游客誤以為繪畫藝術展;在扶梯附近設小公園區域,以10天為周期展示商品消息;聘請作曲家再造背景音樂;在女性內衣區引進人體分析設備、建有8人姿態分析小組,為顧客提供貼心服飾搭配設計咨詢,強化專業形象;騰出賣場面積增加散倉,只要顧客看上樣品,可就近調貨,加快服務速度。
據說日本百貨的電商化創新不足,影響不大,最好的伊勢丹在線SKU僅5萬余,銷售100億日元(約5.3億人民幣),IT應用、智能化建設還在探索之中,這一點與中國百貨倒大體相似,看來實體零售互聯網化改造都不容易。
不過,日本百貨的轉型非常給力,業績穩定且有回升勢頭,中國百貨業循此思路調整轉型,在線下也會大有可為,因為日本經濟幾乎陷入停滯,而中國經濟還有7.5%左右的增長,中國百貨的效率、服務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而差距就是潛力,就是想象空間。
[email protected] 該帖于 2014-11-7 14:5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