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是一家高成長企業的創始人,他頗具個人魅力,說話雷厲風行,一看就是個牛人。牛人也有牛人的煩惱,比如說在最近一次私董會上,他就抱怨他的高管沒有決策能力,都等著他來發號施令,否則就不會執行。說到激動處,他忍不住說臟話:“這幫窩囊廢,我踢一下他們就動一下,我不踢他們就一動不動……”
作為私董會主持,我很喜歡這樣的問題。讓我們直接去發現提問環節中的一些秘密吧,下面是部分提問的摘錄。
“你們公司平時是如何做決策的?”“通常是我一個人做決策,因為我是老板,我是決策者�!薄爸懈邔悠綍r不參與決策么?”“他們主要的任務是執行,這樣最有效率�!薄澳悻F在面對的主要問題是什么?”“這幫人沒有能力,凡事都要我來發號施令。”“那你希望這幫人有決策能力么?”“那是自然,否則我要累死了!”“你不讓下屬決策,又抱怨人家沒有決策能力,這是誰的問題?”“……”
有些匪夷所思?!如果你覺得朱明不適合做領導,那我們看看中國的“首富”宗慶后吧。娃哈哈公司沒有副總,事無巨細都要他親自決策,每次出差,他住的賓館里的傳真機都很忙,因為許多文件需要他親自圈閱,否則沒辦法執行下去。宗慶后和朱明的區別在于,朱明覺得這有些不對勁,而宗慶后覺得這不是問題。
這樣的情況在民營企業家還真不少。他們都是摸爬滾打闖出來的,強調是執行力和效率,久而久之,他們習慣于發號施令,導致很多下屬習慣了耳提面命,久而久之就沒有了決策的能力,也沒有決策的意識。貌似老板的力提升了,但整個企業變成了一個人的帝國,企業也往往因為人才瓶頸停滯不前。
如何培養下屬的決策能力呢?除了我們通常說的授權之外,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善于輔導下屬。能執行,而且能決策,團隊起來之后,老板也就被解放了。
這就要求老板要從傳統的威權型領導向教練型領導轉型。而作為教練型領導的一個重要的物質就是要善于提問,讓下屬不僅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在私董會上,我經常要打斷一些企業家的提問,就是因為他們沒問出好問題。一個好的問題應該是開放式的提問,也就是能讓別人有所啟發的。
還有,不要在提問時輕易給出自己的建議。因為你連別人的情況都沒搞清楚,你給出的建議多半是沒有針對性。就算你的建議很好,當別人沒有開始進入反思狀態的時候,他們也聽不進去你的建議。蘇格拉底就是一個善于提問的高手,他用提問的方式把別人的智慧自然而然地呈現出來,因此被稱之為智慧的“助產士”。
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并不容易。一組好的問題應該是有結構型的,比如教練經常用GROW(成長)模型和AI(欣賞式探詢)模型,背后就蘊藏著一整套思維體系。而且善于提問的人多半是對這個問題有過深入思考的,他能通過表象看本質,而且洞悉人性的弱點,因此通夠犀利的問題點醒“夢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