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宜家中國零售總裁朱昌來
宜家中國目前有7000名員工,并以每年新增3家店的速度全面擴張,也就意味每年還需要新增2000名員工,而總體流動率不到15%,遠低于其他零售公司。就管理層而言,這個數字就更低。如何做到?共同價值觀帶來的凝聚力功不可沒,宜家人一直被“為大眾創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共同激勵著。
“你這樣在宜家沒有未來。”現任宜家采購大中華區區域經理彼得·維斯貝克(Peter Wisbeck)曾得到如此評價,他問經理為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你需要對采購的產品真正感興趣、由衷地熱愛。于是,彼得幾乎把家里的家具都換了一遍,直到妻子求他別再買了。彼得發現“我花了一點時間,但真的愛上了我的產品。”在宜家工作,對于家居生活的天然熱愛非常重要。我覺得在選擇是否應該來宜家工作時,少用理性,多用感性,聽一聽你自己的心。
作為宜家人,最令我驕傲的可能不是業績增長數字,而是這是一家有興趣研究人性的公司,對人和家庭生活方式不斷調查研究。我喜歡每次去消費者家中家訪的機會,一起聊聊家庭生活、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惑,并試著給出解決方案,實實在在幫助他們。我見證了宜家的產品讓人們的生活邁上新臺階,開始享受品質生活,我有理由熱愛我們的產品。
Martin3個月前加入宜家,擔任明年6月開張的杭州店的食品部總經理。6年前,他就開始購買宜家的產品,比如臥室里的宜家扶手椅他每天都會坐一會。這位宜家粉絲偶爾得知宜家杭州開店的機會,前往應聘的第一印象好像感覺不到是在面試,“完全沒有壓力,就是坐下來聊天。”這是非常典型的宜家雇人之道。回憶我自己18年前參加的宜家面試也是如此。采取輕松面試的方式原因很簡單,我們不打算改變員工,而是讓你原有的潛能和才能更好地發揮。宜家只選擇天然與宜家氣質相契合的候選人。
宜家希望員工熱愛家居,當然也盡所能照顧好自己員工的家。曾有一名廣州員工,家里4口人擠在30多平方的老房子,我們幫她做了客廳改造。現在她的家變漂亮了。她父母很喜歡,他們對女兒的工作感到自豪。今年我們又提供了100余個機會向全國16個商場的所有員工開放,幫助他們改造家。每個人都有對美的熱愛、對生活的追求,宜家會向內部員工提供家居培訓來幫助他們成為專家,比如燈光的利用、為孩子挑選家具等主題。我個人在家的布置方面,就從宜家學到了很多,不需要貴,但可以精心裝點,讓我和孩子一起生活得舒服快樂。
現在宜家中國處于全面提速期,每年計劃新開3家店,這必然涉及到員工重新安家的問題。3年前,我們決定把深圳的一家配件工廠搬遷到上海,要激勵員工及其家人一起搬遷非常難。令我驕傲的是,只要他們愿意,我們提供了每個員工搬來上海工作的機會和幫助,不僅是管理層,還包括最前線裝配線上的員工。另外,當老員工在一家店工作了7、8年后,他們自然有愿望去其他城市尋求發展,比如籌備杭州商場,上海的員工會前往支援;無錫商城則有不少南京店員工的參與。我們也鼓勵并支持員工的這一決定。宜家更提供全球的內部輪換機會。在瑞典阿姆霍特的宜家總部,現在就有100多個中國家庭。
對于“家”的關注,也使得宜家非常適合女性員工。Sarah之前擔任我們的會計經理,當領導給她提升機會時,她的計劃卻是1年內要孩子。領導的回答是“可以,等你1年,等你準備好。”現在Sarah是我們投資公司的董事總經理。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有員工為了照顧家庭選擇當全職太太,當孩子3歲上幼兒園后她又有精力開始事業,她和宜家溝通選擇兼職的形式,2天半照顧家里、2天半上班工作。
宜家管理層員工的男女比例是1:1,這是宜家的承諾。宜家中國的10個業務單位中,比例有所差異,有業務單位80%都是女性管理者,有些僅為30%,總體男女比例約是55:45。其實性別、國籍、學歷、級別都不是宜家看重的,重要的是個人的潛力及價值觀。平等、開放,宜家的這一價值觀如今已深深烙印在我身上。剛加入宜家時,我只是樓面燈具部主管,就可以直接和外籍店長對話,表達我的想法和主意。這里的辦公室是大通間,有什么事直接面對面溝通。沒有從上至下父母式的對話,而是成人對成人的溝通,你有什么主意、我有什么想法,我們在一起分享,目的是找到更好辦法。
(環球企業家)
- 該帖于 2014-12-27 11:1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