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農改超——未來的出路何在?
三年多之后,農改超的泡沫逐漸消散,農改超的話題已成雞肋,但是在中國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問題日益受到公眾矚目
的時候,作為農產品供應鏈的環節之一,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仍然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長期課題。
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的發展方向:不是農改超,我們在零售終端環節還有其它選擇嗎?
回顧農改超走過的路,無論是從提高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或是建立可追溯的農產品信息體系,還是推進農業產業
化進程,農改超或是農產品超市化經營的發展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就目前中國的農產品流通渠道而言,改造提升原有農貿
市場和農改超是同等重要的兩條道路。問題在于戰略上認識不夠充分,戰術上規劃漏洞百出,所以有必要在反思反省農改
超的基礎上,拓寬思路,提高市場認識和運作水平,重新規劃,重振旗鼓。
2004年11月,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副司長徐加愛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04年超市食品安全論壇上說:“要加快“農
改超”和“超改連”步伐,提高生鮮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現代營銷方式中的銷售比重;推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
鼓勵質量優、信譽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超市銷售,大力發展安全放心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專柜。我們將以連
鎖食品超市為切入點,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培育出500家綠色市場。”
重新定位參與者的角色:農改超參與者應有更明確的角色分擔
政府工作原則:應充分認識和把握好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場運作規律的關系,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切忌越俎代庖,過
多的以行政推動代替市場運作,避免舍本逐末。
工作目標: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強農改超重點環節的投入;強化政府監管職能和力度,建立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保
障體系。
工作重點:加強政府在農產品流通渠道以及零售行業發展的系統研究規劃;
農改超后續發展要有流通環境配套,特別城市農批市場的規范管理,農改超企業的農產品直采直配,要關注農產品流
通渠道上下游之間的產業協調,鼓勵發展農產品和食品半成品加工產業;
充分考慮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多元化結構,建立農改超企業的登記審核制度,鼓勵有規模有實力的連鎖企業參與,減少
投機性以確保實效;
注意農改超的試點和扶持,做好布局規劃引導,避免農改超企業之間過度競爭導致的低成活率;在農產品加工配送等
重點環節,加強政府在難點攻堅上的政策協調和投入。
企業慎重決策:零售業的門檻低但是經營難度很大,需要較高的行業認識和專業化,因此對于每個農改超的投資者,特別
是新跨入零售行業的投資者,應當注意行業風險,慎重決策,切忌盲目跟風;
準確定位:達到衛生安全標準的農產品及其經營方式,其成本會有所提高,目標消費群應以中高端顧客為主,所以農
改超企業在消費群定位,超市選址和業態選型等方面要思路清晰;
管理體系:農產品經營由于行情變化快,容易出現損耗,所以在國外超市被形象地比喻為“成本部門”,農產品經營
的盈利狀況有賴于嚴謹高效運作的管理體系,建立管理體系是對每個農產品經營企業的挑戰。
提高消費者健康消費的質量意識,消費者有權獲得清晰的食品質量、構成成份、營養物質含量、營養物質功用以及如
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規、標準的修訂與執行應在公開、透明、互動的方式下進行。
未來食品市場的關注焦點:社區建設與農改超發展策略
隨著城市新建社區住宅持續性大量投放市場,農村城鎮化發展方向的確立,龐大的社區消費市場正在逐漸顯現出來,
五花八門的社區消費將會不斷層次細分和具體化。而其中白領和中產階級作為消費群體越來越受到關注,他們將是食品安
全體系建立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消費者,在生鮮消費價格上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農改超應從這個消費階層及其社區尋找市
場落腳點,當生鮮超市脫離以低價競爭為手段的市場定位,具有品質保證的食品和農產品才會擁有能夠生存的市場空間。
更多資料訪問:http://www.1hnmsc.com/new_show/500.html www.hzwaimao.com http://www.1hnms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