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業已經翻過去了,在這個不平靜的一年里,如果要總結一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大多數商業地產開發商最突出的問題,便是招商“異常艱難”!于是乎各商業地產商、各大媒體紛紛抱怨國內商業地產人才奇缺,被逼無奈之下各商業地產開發商紛紛祭出高薪招聘招商總監、招商總經理,然而,招到了的結果又如何?成功招到了的他們又能否圓滿完成招商任務?然而,事實卻是招商業績同樣差強人意!國內商業地產為何會集體出現招商難?
如果要我總結歸納問題或原因,其實根本都是商業地產企業項目前期選址、定位、規劃、設計等前策階段,沒有專業商業地產精英團隊提早介入,各商業地產企業仍然在犯嚼得不能再爛的錯誤,隨著前期許多問題不斷堆積、不斷累積,問題百出,甚至有的最后變成“癌癥”,縱然是商業地產天縱奇才,也回天乏力了。當幾乎每個開發商都是遇到招商困境的時候便只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比如喜歡延用做住宅開發時銷售的辦法,對項目進行花里胡哨的包裝,進行炒作,或者對員工做一點類似溝通技巧、招商談判之類的培訓,試圖用近水解近渴,實際上都是緣木求魚,不解決實際問題……
商業地產開發應 在項目規劃設計、招商或開工建設之前必須先要進行項目的定位,這是商業地產開發核心最基本的原則之一,然而,國內許多商業地產開發商不是不明白,但就是在實際操作時卻屢屢失誤。
我們知道商業地產最終要靠商家買單,而商家靠消費者買單!近年,消費市場年平均增幅在13%左右,而商業地產投資的增幅卻都在24%以上,局部地區商業地產的供給遠遠超過了商業發展的需求,市場的容量是有限,造成閑置是必然的結局。宏觀來說,誰也不能否認,中國仍是全世界最大的潛在市場,但消費的潛在能量并不一定能變成商場今天的現金流。目前,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不到40%,而在發達國家,消費占到GDP的70%以上。這說明,中國人的消費能力目前還是很有限的,加上,國內住宅、醫療、教育的市場化又給消費者帶來了沉重的負擔。然而,實際卻是商業地產開發商盲目追求超體量、大規模的購物中心或城市綜合體卻有增無減。當然,中國商業地產的供求失衡主要是結構性的失衡:一邊是大量商業面積找不到商家只能閑置,另一邊卻是大量商家無法找到適合的店址;一邊是數十萬平米的MALL遍地開花,一邊卻在業態的檔次和結構上與消費群體格格不入。當然,“供求失衡”不是哪一位開發商的個人能力能解決的,我們只能力求“趨利避害”。筆者認為,商業地產企業在開發項目時,必須科學細致地對商圈容量和競爭情況等市場信息進行細致的分析與梳理,不要怕浪費時間,最后依據定位,科學的選址,并確定項目體量規模大小、業態組合、規劃設計與開發節奏……
- 該帖于 2015-1-5 11:1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