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品牌Topshop是大明星碧昂斯最喜愛的快銷品牌
隨著全球經濟放緩,不但奢侈品受到影響,快時尚品牌的日子也不怎么好過。
就在今年1月底,與瑞典的H&M、西班牙的Zara齊名的英國知名快時尚品牌Topshop宣布關閉設在日本的所有5間門店。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稱,Topshop 的日本經營商Mori Retail Systems 發言人證實雙方的合作關系去年5月已經到期,但Mori Retail Systems 此后依然繼續為Topshop 運營其位于東京原宿Laforet 商場的旗艦店。該店合約原本到今年2月底才屆滿,但Mori Retail Systems 于1月30日接到通知要求該店在31日提前結業,原因是店員大幅流失。
實際上,除了敗走日本市場,Topshop在中國的拓展也并不順利。在同行業的其他巨頭H&M、Zara、優衣庫等早已進軍中國快速鋪設渠道后,Topshop才姍姍來遲——于2012年5月在深圳開設了國內第一家店鋪。
定價偏高的劣勢
據了解,深圳的Topshop店鋪是由其母公司英國Arcadia集團直接授權經營的,一家名為深圳GAGA鮮語公司拿到了代理權,可以在深圳的店鋪內進行銷售。店內的貨品則全部來自英國。
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眼中,深圳的這家點沒有做出Topshop的概念。“暫且不論這家店的面積只有200、300平方米,算是全球面積最小的Topshop。”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時尚圈內人士表示,在國內的Topshop專賣店里銷售的產品涵蓋了你所能想到的方方面面,從皮大衣到短上裝到各種各樣的配件,如包、手鐲、內衣、化妝品甚至玩具。“這里的東西太少、店鋪裝修、貨品陳列也和倫敦、紐約的沒法比。”
奢侈服裝品牌的塑造中,如何向消費者講好一個體現品牌歷史、格調和文化的“故事”,是最重要的環節。但對于快時尚品牌來說,產品的更新速度、貨品的價格是比故事更重要的元素。
據了解,在英國本土,Topshop是一個大眾化的服飾品牌,價格上雖然比ZARA和H&M高一些,基本在一個層次上,但在中國差別就比較大。
2013年9月,Topshop也順應潮流,建立自己的電商,但它并沒有選擇淘寶天貓這樣的大平臺,而是選擇了國內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電商——尚品網進行合作。后者對自身的定位是“全球時尚輕奢第一站”。“快時尚品牌進駐輕奢網站難免有定位拉高之嫌。”上述人士評論道。
“相對于其他幾個快時尚品牌,Topshop的定價是最不親民的。”《VOGUE》時尚博主、資深時裝編輯徐涵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而且,現在隨著海淘的興起,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這個牌子的官網買東西了。直郵中國,超過100英鎊可以免去國際運費。”
“不靠譜”的代理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與H&M、Zara、GAP和優衣庫等國際快時尚品牌不同的是, Topshop 并沒有在亞洲并沒有開設直營店,而是選擇了代理公司、與地產開發商合作進入日本、中國等市場。
據悉,Topshop 母公司Arcadia Group Limited 在2008年將該品牌的日本專營權授予給Mori Retail Systems 和JBF Partners 組成的合資公司T’s,當時該公司為Topshop 定下了“兩、三年內在東京及其他主要城市開設10間或以上Topshop 專賣店”的宏偉目標。
如今經過6年的發展,它的競爭對手們——H&M、Forever 21 和Zara 都成功壯大了日本業務的規模。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H&M 日本門店數量已經增加至51間,Forever 21 有16間,而全球快時尚領軍品牌Zara在 日東京及周邊地區也已開設22間門店。
“借助本地代理,應該是對亞洲市場不了解,想通過代理人進入市場,減小自身風險。”上海歐藍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黃侃瑋對這一行業極為熟悉,她所在的歐藍國際獲得了ARMANI、MCM這樣的國際品牌在中國的銷售代理權。
“快時尚品牌不適合找代理(公司)經營。” 在黃侃瑋看來,由于總部遠在歐洲,代理公司在進貨、供應、更新等流程上(與那些自己經營的品牌公司相比)反應不夠快。“而且快時尚品牌的利潤空間也支持不到多一個中間商的盈利。所以要快時尚品牌自己運作比較好。”
有業內分析人士指出,Topshop的此次失敗是企業自身的策略失誤,是個案。
有意思的是,記者注意到,Topshop、NEW LOOK等英國快時尚進入中國相對H&M之類的快時尚品牌都比較慢。“其原因在于英國的投資人較為謹慎,他們會通過一系列的市場分析和研究,找到最合適的合作伙伴,才會大面積的鋪開商業,一旦他們對這個市場了解到自信的程度了,才會繼續往下走。” 英國駐華大使館英國投資貿易總署、零售行業主管馬龍曾在一次某英國品牌簽約電商的儀式上表示。
三線城市的機會
事實上,對于其它國際快時尚品牌來說,中國依舊是巨大的市場,商機無限。
比如優衣庫就曾對外宣稱,公司預期到2020年,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地區)店鋪總數將超過日本市場,達到1000家,成為最大的零售市場。
相較于2013年,時尚品牌的門店總數依舊保持了增長趨勢,增長大約為23.7%。
根據盈石集團研究中心提供給《第一財經日報》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五大快時尚品牌(優衣庫、H&M、ZARA、GAP、C&A)在中國門店數量達到892家。從門店總數分布來看,五大快時尚品牌在二線城市分布最多。值得注意的是,三線城市的占比正逐漸逼近一線城市。
2014年新開門店中,快時尚們二、三線城市新開門店數超過了一線城市的3倍。其中,三線城市占比最高,可見三線城市已經超越二線城市成為五大快時尚品牌拓展的新戰場。
盈石集團市場研究中心分析師預計,2015年,五大快時尚品牌將保持穩健的開店步伐,同時逐步調整拓展策略,選擇在一線城市的非核心商圈和二三線城市開設門店。
(第一財經日報 劉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