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標簽:鋪貨制、期貨制、配銷制
說完了最為傳統的兩大通路模式(鋪貨制與期貨制)進入今天的分享:配銷制。
配銷制的模型是什么樣子的?
粗放的這么理解:
品牌公司買手設計團隊(設計及采買)——依據自身品牌定位篩選(海選)——打樣設計——讓優秀零售終端及加盟客戶甚至VIP客戶看樣評分(類似評審選貨會)——二次篩選,定義波段(組貨)——工廠下單生產——依據定義參數配置鋪設——陳列上貨試銷開始——品牌公司依據銷售實況后臺數據迅速生產補單供給市場——同期各波段貨品陸續供給。
配銷制對工廠生產的反應能力,品牌公司的資金承受能力均是極為苛刻的考驗。
有朋友會問,全中國這么大的市場,不要說南北差異、華東市場跟華中市場就存在極大的差異,更不用說西南市場……
那需要多少的SKU做支撐應對市場需求?
配銷對比于期貨,也就是品牌公司承擔了期貨經銷客戶原先所承擔的存貨壓力?
它解決的是不是資金壓力流向問題?
配置一旦不適銷,如何應對?
配銷是不是,把零售最重要環節(商品)交托與品牌公司?
……
傳統經銷商必定會問以上諸多問題。
配銷制之大數據時代
回答以上諸多疑問,一定要明白配銷制最核心的思想是按需定量生產,依據區域店鋪實情,配置、配發,進而達到商品轉化為現金的目的。
要完成以上,配銷制需要很完善的可參考數據作為依托,同時依據零售數據動態,時刻改變商品計劃(商品規劃與訂單計劃及配置計劃)。
現在的市場競爭,不僅僅是傳統粗放的渠道通路的廝殺、奪取、占據的競爭,它更是供應鏈的高效整合與物流速率的競技。
然這背后,都需一個很強大的系統作為支撐——BIG DATA大數據。
在這分享一下,何為大數據?
它不僅僅簡單的進銷存、售罄率、庫銷比、連帶率、陳列面、客單價……也不單是店效、人效、坪效……
大數據是一堆最基礎的數據基值而透析出來的消費客群的真實消費反饋,它不僅僅支持著歷史銷售反饋的作用,更是完善調整品牌公司、供應鏈、經銷商與消費客群這四者生態鏈平衡調整的杠桿。
同時大數據還是商品結構調整、渠道結構調整、甚至組織架構調整的數據依據。
配銷制與渠道扁平化
國內市場區域的復雜性,早期在打開區域渠道,渠道商(省代、區代等)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在物流、信息、資訊高度整合的今天,渠道扁平化進一步加劇。
之前系列中有說過,期貨制的杯酒釋兵權,砍伐省代;配銷制與期貨制的資金壓力流向等問題,以及配銷制與大數據透析的高度應用。故進一步細致分享,配銷制帶給零售市場的是什么?
零售導向,配銷制是依托零售市場的真實數據信息反饋結合品牌公司的目標方向依托發展的框架。執行配銷制的品牌公司承擔更多的資金風險、存貨風險,故其對經銷商、銷售渠道的篩選更為謹慎。
配銷制不若期貨制,只要訂貨——進貨——打款,品牌公司就獲得利潤。配銷制更是把商品通過經銷商及通路渠道環節將商品銷售給消費者,才算是真正完成一次供銷關系,與經銷合作伙伴才真正分羹獲取利潤。
故配銷制它并非早期的品牌公司賣貨給代理,代理給分銷,分銷給客戶的層層加價的關系。配銷制是在渠道滲透與扁平化的今天,品牌公司對經銷渠道真正的“直營”投資,捆綁成為零售市場“甲方”的基石(P.S 消費者為“乙方”)。
另有配貨制、訂配制等,此系列暫且告一段落。接下來將撰寫《服飾代理商之殤》一起溝通探討。
- 該帖于 2015-2-15 17:40: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