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新出的曲奇我們賣的9.9或10元,我一看到這個產品的包裝就想起了連載的《被購物》一書中的“仿制產品”,明顯覺得值不了這個錢,而且這種商品定位也是錯誤的,這么的定位的銷售結果是什么?到四慶一看旺旺曲奇賣的5.9,這個定位就對了!再往下就是低端的袋裝曲奇了。
后來到永輝、新世紀、重客隆等重慶占有率最高的超市去看,根本就沒有進這個單品。所以更堅定了我認為是供應商的行為,不是廠家的定位。 其實皇冠曲奇的進價也比旺旺高不了多少,但是進口的身份和產品的血統使它有足夠的往上加價空間,所以相對靈活的小店往往加得比較多,在9.9元以上。而大型超市按照標準的參考毛利率做出來的價格通常在8.8-9.9元,因此山寨貨跟進口貨一個價位檔次甚至更貴,顧客會怎么選?旺旺的定位是什么?皇冠的定位是什么?你如果跟皇冠一個檔次賣,可以說進場費用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收得回來,敢進高費用的超市嗎?生產廠家不會這么傻,因此是供應商先選擇小型超市試試水。
附:《被購物》一書中的“仿制產品”的注釋
仿制產品是指由銷售商生產的,和市場上的成功產品在各種性質上都有極大類似性的產品。比如著名的意大利加有香料的利口酒“馬佐蒂”,平均售價在12歐元左右。而南阿爾迪超市仿制的產品“羅曼奇尼”的價格為5.99歐元。仿制產品向消費者傳遞的信號是:如果需要這件商品,那么你可以在這里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類似質量的商品。那么,我們為什么還要買那個更貴的品牌商品呢?
仿制產品和銷售商自有品牌商品要比原有品牌商品的平均利潤高2-4%,而且這還是建立在零售價更低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