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結束的春節假日期間,出國旅游的中國游客人數估計超過了500萬,同比增長10%,出境游人數首次超過國內游人數。不少大陸人選擇在春節期間出游,避開與親人在家吃餃子、觀看充滿共產黨宣傳意味的春節聯歡晚會的傳統。由于資金充裕,旅游意愿又旺盛,其中60%的人更青睞跨出國門,暢通無阻地上網,往箱子里塞滿紀念品。
24歲的李昭(音)在北京一家糖果公司工作,帶著家人到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度假。這是他們全家首次集體出國度假。他們在巴厘島玩激流漂流,騎大象,看海豚——周圍有很多同樣來自中國大陸的游客。“我在那里看到的幾乎所有旅游大巴上都有漢字,”她說。
就像是美國黑色星期五的加長版,為期一周的春節假期越來越出名的地方在于,中國出境游客令人瞠目結舌的炫耀性消費行為。新華網的報道稱,中國旅游研究院估計,中國游客在春節期間的花費超過了1400億元人民幣。日元和歐元的疲軟對于中國購物者來說是一種額外的誘惑。
共產黨喉舌《人民日報》報道,在東京的中國游客將機械化馬桶座圈、數碼相機及電飯鍋搶購一空。韓國的《朝鮮日報》則報道,一名27歲的中國女性周日在當地的一家商場花費逾30萬美元(約合188萬元人民幣)購買了服裝、珠寶、化妝品和一塊售價4.5萬美元的卡地亞手表。網上的一份中文版泰國購物指南建議游客購買鱷魚皮具和蛇藥,前往曼谷假日酒店的裁縫店——據說這家店曾為參加外交峰會的外國領導人提供西裝和襯衫。
然而,雖然各個國家紛紛放寬簽證限制、雇傭會講漢語的售貨員,急切地希望從中國人的旅游熱潮中獲利,中國游客卻發現,有錢在國外也不一定能享受到笑臉,包括從其他中國人那里。
26歲的劉亦昆(音)是一名會計,帶著母親一起前往菲律賓的熱帶島嶼長灘島游玩。那里以雪白的沙灘和碧藍的大海而聞名,她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次令人放松的旅行,但很快就發現,很多同胞有著同樣的想法。
“看到中國旅行團向海灘進發時,我翻了個白眼,”劉亦昆說。她和母親急于避開人群,逃到了知名度較低的一片沙灘,并在交通高峰到來之前返回了北京。
盡管對中國人禮儀——或者說缺乏禮儀——的抱怨一直讓中國感到難堪,但偶爾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后果。新西蘭《新聞報》(The Press)報道,一些警員將當地致命性車禍及魯莽駕駛事件近期的激增歸咎于在節日期間涌入該國的4萬名中國游客。23日,一名來自北京的司機多次被拍到越過中線,駛進迎面而來的車流,直到另外一輛車的司機奪走了這輛租賃汽車的鑰匙。幾天之前,一名中國游客被控導致新西蘭的一名五歲女孩死亡,他越過中線,撞上了一輛迎面駛來的汽車。香港《英文虎報》報道稱,在法庭上,“這名男子在聆訊時面無表情。”
但世界最大的出境旅游群體中的大多數人,都順利度過了假期。據中國國家旅游局透露,去年,中國公民出境游突破1億人次。新年期間最受歡迎的目的地是韓國、泰國,以及日本——這或許讓人感到驚訝。
盡管中日之間存在長期的領土爭端,而且中國指責東京應該為二戰罪行懺悔也煽動起了民眾的情緒,據日本國家旅游局透露,2014年赴日旅游的中國游客人數達到了240萬,同比增長83%。
并非所有中國公民都對同胞親近歷史上的敵人的行為感到興奮。在中國人瘋狂搶購日本坐便器的消息傳開之后,一些憤怒的中國人通過社交媒體大肆發泄。
“日本拿著中國游客的錢制造著武器,”微博用戶薛子育寫道。“不知這些坐在馬桶蓋的人是否還感到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