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3月15日答記者問,在回答“網購沖擊實體店”的問題時說,“站在互聯網+的風口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的經濟飛起來。”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一年實體店就如迎接暴風雨的海鷗,在風雨中奮力拼搏,今年這暴風雨依然未有減退的趨勢,風力依然強勁,對實體店的考驗依然嚴峻。
實體店在互聯網時代,如何能站在“互聯網+”的風口,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順勢而為”呢?
向互聯網學習
互聯網帶來的沖擊,已不僅僅是思維的轉變,還有形式、內容都與以往發生了不同。在這股互聯網大潮下,學習力成為實體店的基本功。許多從業人員之前都未接觸過互聯網,也不了解互聯時代的運作模式,此時不能再遵守固有的經驗與判斷模式,應保持開放的心態,敞開胸懷向互聯網學習。
學習新穎的思維方式。互聯網思維,對實體店而言,就是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把線上獲取的消費者青睞引流到線下,這是一個閉環或線性結構。閉環結構是指從實體店到互聯網,再從互聯網轉移到實體店;線性結構則要簡單得多,直接從互聯網到實體店。可見,不管怎樣,互聯網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周轉站,是一個重要的站點,怎樣在這個站點上獲得更多關注,更多信息,是實體店需要學習的內容。
學習高效的運營模式。互聯網帶給消費者最大的改變是什么?在最短的時間內能選購到滿意的商品。在實體店時代,如果要比價,需要到不同的商家往返采價,最后才能定奪;在網絡上購物,直接就能顯示出現過哪些價格,哪里有類似商品,所有的信息一目了然,提高了顧客的購物效率,不用東奔西走,就可一“網”打盡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商品。在快節奏的當下,時間越來越碎片化,在等車、開會的間隙就可完成一筆網上交易,這樣快捷高速的方式讓實體店望塵莫及。
實體店怎樣建立自己的高效模式,這是擺在所有實體人面前的課題。有的商家開通了預約服務,比如顧客想購買較大量的特殊商品,可以提出請求,由店家專項采購、專項送貨,節約了顧客時間。因此,實體店的高效方式同樣能提高顧客的購買效率。
提高體驗
體驗是實體店在面臨互聯網沖擊時,被提及最多的詞語。為什么體驗被賦予了如此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體驗”是實體店阻擊電商的一把利器。
電商雖然有便捷的購物方式,但也有致命的弱點,所有的信息都是虛擬化的,消費者不能試穿、試吃、試用,無法切身感受到商品帶來的感覺。
在網上團購了電影票、選了座位,總得到電影院去看;在網上團購了餐券,總要到店里消費,這都是實體店無法超越的優越性。現在實體店在構建品類組合時加大了餐飲休閑娛樂的比例,這些品類都具有體驗性的優勢。萬達的第三代購物中心,零售業態大概占到60%,休閑娛樂、餐飲文化等業態占到40%——必須到現場體驗的項目占了較大比重。
通過線上把顧客引流到線下后,怎樣留住顧客、延長他們在店內滯留的時間,更需要下一番功夫。打造讓顧客賞心悅目的購物環境、提供別具一格的商品,這些無疑都對顧客具有吸引力。
打車軟件的風行,重要原因是為消費者提供了個性化服務。當消費者把打車需求傳遞到網絡后,就有司機響應他的需求。這是一個雙贏, 即節省了顧客的時間,也提高了司機的運營效率,避免了空車跑的情況。
實體店在這股互聯大潮中,就是要多站在顧客角度思考,提高顧客的體驗性,從而達到雙贏的目標。
當下是一個機會
網絡假貨事件頻發,實體店用多年積累的信譽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所以更要嚴把進貨關,把這一優勢繼續發揚光大。較于網絡,實體店本身具有獨有的優勢:首先是商品品種數量少,利于查證驗證;其次是許多實體店都形成了完善的監督體系,讓假貨無處頓足;三是長年積累的信譽,讓消費者更加信服。
商品保真是所有消費者的期盼,但遺憾的是,就在這篇文章成文期間,爆出了家樂福把過期肉換成新標簽再次售賣的新聞。實體店不能潔身自好、自毀名譽,就是把自己送到更加艱難的困境之中。
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實體店萬萬不能自亂腳步,只求多快好省,只想走捷徑,而忘了堅守本真、堅持品質,把多年辛苦建立起的信譽輕易地損毀。
如果說互聯網是一股強勁的風潮,那實體店需要借助它的風力順勢前行,才能飛得更高、更遠;而不是逆風還要試圖飛揚。
柳二白- 該帖于 2015-3-17 14:5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