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三字經的背后。。。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一大早,就被隔壁家的孩子朗朗的“三字經”吵醒,對于樓主,特別是一個星期只有一天休息的上班族來說,是絕對無法容忍的,所以樓主果斷敲響了鄰居的門。
開門的是一位和樓主年紀相仿的女士,待樓主說明了來意,她帶著歉意的說到“對不起,我和我先生只是希望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能知道做人的道理,所以才讓他早晨朗讀三字經,沒想到打擾了您。”本來吧,樓主也只是想發發牢騷,再一看這都快中午了,這家說話也算客氣,也就沒再說什么,聊了幾句就回家了。
回到家,卻完全沒了睡意,腦海里揮之不去的是剛才那孩子朗誦的“三字經”,突然就想起自己小時候讀書的場景。作為一個八零后,樓主接受的是標準的傳統教育。印象最深的就是晨讀時候,那個滿頭銀發的老師拿著書本,帶著大家搖頭晃腦的朗讀,仿佛只有搖著頭,才能理解書里的深意:值得一提的是“三字經”在當時可謂是頗受重視的,如果不能通篇誦讀,你都不好意思跟同學打招呼。記憶中的那些日子,快樂而簡單。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樓主的朋友們都先后結婚生子,孩子的教育就成了他們最擔心的問題。那么現在問題來了:教育孩子哪家強?放心,答案絕對不是藍翔。只能說現在的家長和孩子的確和我們小時候很不同,我們那個年代,但凡有點錢的家長都會讓孩子在課余報英語、數學之類的補習班。而現在呢,鋼琴、書法、古箏。。。琳瑯滿目,完全占據了孩子們的課余時間。用一句名言來說,就是“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同時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樓主以為,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極有必要的,就像樓主受邀參加21日在深圳音樂廳舉行的“2015全球華人國學盛典大型公益晚會”的新聞發布會一樣,那些美好的書法、古琴、古武術等,都是需要我們繼承的,因為那些是我們國家五千多年的精華,如何選擇正確的方式,讓孩子們接受國學的種種,并且愿意花時間在上面,才是家長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每一段三字經的背后,一定都會是不一樣的情感,孩子的心聲,家長你聽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