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天貓店主被約談補稅”的消息不脛而走,歡呼雀躍者有之,悲觀哀嘆者也有之。持支持觀點的,認為天貓店主補稅理所應當,交稅是每個公民和經營者應盡的義務,交稅后電商與實體店處于一個更公平的交易環境,或許電商的低價時代將一去不再復返;持反對觀點的,補稅有“秋后算賬”之嫌,或有店鋪面臨破產。
補稅究竟會不會對實體店帶來利好消息,會不會為電商帶來沉重打擊?一切都需等到“撥云見日”的那一天,在一切未到來之前,分析只是分析,猜測也只是猜測。征稅后,帶來的直接效果可能是網店價格提升,但實體店與電商的競爭真的只是到了劍拔弩張的“價格關”嗎,不盡然。
電商的便利性無可取代
一位女友說她許久未逛過實體店了,現在衣行基本上都在網上解決。她算是超忙的那類人,真的連逛商場的時間也沒有。她就利用零碎的時間上網“淘寶”,開會前、等飛機的空檔,用她的話說,“上班也能購物”。
再近的實體店都需要親自到店選購,這意味著有時間、有空閑,才能順利完成交易。而電商能不用出門,就可坐等物來,這是實體店無法比肩的優勢。
實體店也在努力營造便利性,讓顧客購物更快捷更方便,但再方便再方捷還是無法讓消費者不出家門就可實現物品的交易。電商的便利性在于只需動動手就能想買什么就來什么,這樣的便利性暫時無法取代。
電商征不征稅與實體店無關
實體店當下面臨困境是共識,如果把實體店的衰勢推就于電商的興起,那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實體店由興旺到困難重重,電商只是起到了推手的作用,并不是決定性的關鍵因素。因此,電商的興起導致了實體店的沒落這個邏輯不成立。只能說,電商的發達是導致實體店沒落的眾多因素之一。
就算電商征稅能短期刺激實體零售市場,這如沒有業績做支撐、靠市場信息空漲的股票,漲不了多久,還是會落下來。實體店的興旺,需要自身的努力,需要盡快地與互聯商風潮并軌,參與其中,找到契合點,而不是寄望于電商的征稅。
電商征稅是電商的事,與實體店無關。如果電商被征稅,實體店就要歡呼雀躍的話,就和鄰居中了獎,以為自己也能分一杯羹是一樣的道理。
實體店自身需要強身健體
近來,不管是業內人士還是消費者都發現了一個趨勢,在購物中心或百貨店,凡是有餐飲的地方都是人氣最旺的地方。美食的享受必須身臨其境,因此,就算網購的餐券,也需到實體店消費,這是對加強體驗最直觀的理解和解讀,這也是實體店真正強大的地方。網絡這么大,還要到店里去嘗嘗。
亂花漸欲迷人眼,在一片亂象面前,實體店還是不要把希望寄于網店是否征稅,當無法改變世界的時候只能改變自己。所以,實體店要堅定地走自己的路,不要被環境左右,不要被市場左右,也不要人云亦云。
不管天貓店主被補稅的消息何時落地,都與實體店沒有太大關系,指望通過補稅扼制住電商的咽喉,恐怕也是希望渺茫。一個良性的健康發展的市場肯定會越來越規范,在規范運作中,只有越來越強大,才能更有發言權。
柳二白- 該帖于 2015-5-7 8:57: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