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產經濟轉型中如何尋求突破
但隨著中國經濟放緩步入“新常態”,這個與實體經濟聯接緊密的金融服務業能否持續保持高增長?在經濟產業轉型升級中,融資租賃行業又如何參與進來尋求突破?
行業擠泡沫
融資租賃是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租賃物和供貨人的選擇或認可,將其從供貨人處取得的租賃物按合同約定出租給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動。比如飛機、船舶、醫療、基建設備等就是這種金融服務的主流載體。
目前我國融資租賃有金融租賃公司、外資和內資融資租賃公司三種類型,分屬不同部委審批監管。由于不同類型公司審批門檻差異,目前約90%為外資。
集融資與融物為一體的融資租賃公司,作為資金提供方,如同銀行一樣被認為與實體經濟十分密切,不同在于銀行有先天的資金優勢。
據了解,融資租賃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還受益于從國務院到商務部、銀監會等部門相繼出臺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包括正在推進中的自貿區和“一帶一路”都為融資租賃和資產交易提供大量機會。也因此,2014年參與進來的資本形式和企業家越來越多。
從2013年與2014年的統計數據來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分別較上年末增長了35.48%和52.38%。
但是猛漲之下隱憂也已顯現。“行業有點泡沫,未來也得擠擠,相當數量企業無法持續開展業務”,6家資產規模過千億中唯一的非銀行系融資租賃公司——遠東宏信有限公司(下稱“遠東宏信”)戰略部負責人告訴人民財經。
另一名融資租賃從業人士得知,在上述2200多家公司中,真正做業務的不到500家,也就是說空殼公司居多。他表示,“有的是沒錢,有的想給股東融資,還有的想籌集境外資金或者做財務中介”。
遠東宏信負責人說,這個行業風險很高,想進來撈一把就走很難。“隨著未來經濟放緩,估計接下來有些公司日子會比較艱難。”
截至2013年末,22家金融租賃企業不良資產率為0.49%,顯著高于2013年初的0.36%。據此,商務部曾于去年上半年對各地區融資租賃企業進行集中風險排查,包括排查非法集資。
產融結合 尋求突破
面對經濟疲軟,加上2013年“營改增”(財稅37號文)的沖擊,融資租賃行業發展模式受到嚴重挑戰,倒逼該行業正尋求突破。
遠東宏信人士表示,隨著經濟下行,金融業尤其做資金業務的公司,一個共性是風險資產增加,不良率上升,因此風險管控是首要問題;其次是經營方向調整,盡管形勢在變,但是國民經濟基礎行業的需求還在,只是快慢問題,大方向不變。
不過遠東宏信成立之初就定位為“金融+產業”模式,也就是說基于租賃主業,深耕產業,為企業提供管理咨詢等衍生服務,將租賃產業鏈拉長。
“一開始我們就不是奔著提供資金,簡單地做租賃業務,而是提供包括資金在內的產業綜合服務”,該人士表示,單做資金業務拼的也就是價格。
另一方面則是從支持實體經濟出發,抓住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業務機會。
在上述遠東宏信人士看來,不管是產業結構調整還是升級,除資金支持外都應考慮產業方面是不是有些業務機會,既幫助企業成長,又分享產業增值。“比如醫療領域,遠東就不僅僅提供設備租賃,而是參與醫院流程改造中提供咨詢”。
正是這種思路,在2014年遠東宏信的收入結構中超過40%為服務費,資金業務已不是主要收入來源。
此外,金融改革和創新也為融資租賃行業突破自身短板提供機遇。比如自貿區,取消了金融類租賃公司境外租賃和境外債權業務的逐步審批,實行登記制度;簡化飛機、船舶等大型融資租賃項目的預付款手續等等。
這為融資租賃行業在擴展跨境業務、享受融資方面提供便利。比如,通過在自貿區設立字公司,就可為區外公司借助區內子公司融資,實現境外融資渠道多元化,降低區外金融租賃公司境外融資成本。
從數字來看,上海自貿區已形成融資租賃業集聚態勢。截至2014年11月,上海自貿區內已經累計引進了264家境內外融資租賃母體公司和314家項目子公司(即SPV項目公司),累計注冊資本超過了847.6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