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專欄:300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健康、個人護理類商品成為美國零售業第二大消費品細分,和所有行業一樣,這個細分也開始面臨電子商務的沖擊——消費者開始走出實體店,直接來到互聯網。
2014年,全美有7%的健康、個人護理類消費來源于互聯網;于此形成對比的是,20%的家具陳設類商品、30%的電子商品消費來源于網絡。
然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來到網絡購買健康、個人護理類商品:僅在2014年春季,就有3600萬消費者在網絡購買此類商品,而在2010年春季,這個數字只有2000萬。考慮到美國3億多的人口,這意味著超過10%的人已經走向網絡。
針對于此,BI Intelligence進行了細致研究,發現入下,我國電商企業可以作為借鑒。
1、高增速 瘋發展
健康、個人護理產品的網購增速將會繼續加快,BI預計其在2015到2020年間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3%——消費額近乎在5年內翻倍。
2、再細分市場依然巨大
健康、個人護理類商品是一個大類,其中小類紛繁復雜,而且增長比率并不相同。
3、訂閱模式成為最大商機
健康、個人護理類商品的在線銷售相較于其他商品的發展有很大滯后,其原因在于,對于零售商來說此類商品的物流比較麻煩——又小又多,但是收益不高;另一方面,很多消費者更喜歡先拿到一個試用裝,這又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訂閱式購買模式將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為消費者提供更大便利,并最終帶動整個產業發展。目前,規律性購買此類商品的消費者中,有38%都參與類“訂閱購買模式”。
4、尚無電商領導者
電商中,尚無一家企業在健康、個人護理這一細分中取得壓倒性優勢。盡管亞馬遜是美國電商領袖,但是消費者依然從各式網站中購買此類商品。
(聯商網專欄作家王子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