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到底土豪,言皆成新聞、行皆成焦點,除BAT、京東、小米,能享受這種待遇的企業還真不多。董策的離職,一如既往地掀起軒然大波,引發各種評論分析無數。
老笑以為,萬達需要電商,萬達O2O有成巨頭潛質,但如不加快研發上線推廣,萬達電商有可能與巨頭失之交臂。
萬達需要電商
虎嗅網近日有篇評論《王健林該反思了:萬達或許本來就不需要電商》。老笑對此不以為然,跟線下其他零售企業一樣,土豪萬達同樣需要電商。
首先,萬達需要靠O2O拉抬業績。
我國購物中心突飛猛進,大干快上,去年底已達4000家,10年后將突破1萬家。需求增長緩慢而供應幾無節制,“僧多粥少”在所難免。萬達名頭響亮,受到的影響可能稍小于大多數同行。但大環境不景氣,又有誰能獨善其身?萬達同樣面臨增長難題、發展瓶頸。萬達廣場遍布全國各地,經營情況也是參差不齊,有的固然傲視群雄,但也有的處于追趕者的角色。
我國購物中心運營質量普遍不高、重量輕質的現狀尚未根本改觀。也很難說萬達做到了精細精致、專業專注,優化、提升的空間恐怕也不小。互聯網+也好,O2O也好,雖不能起死回生,卻也能錦上添花。龔義濤援引美國購物中心調查分析,O2O消費者是單渠道消費者逛店頻率的3倍,消費額是3.5倍,店鋪轉換率是網上的4倍。這是美國的數據,未必完全適用于我國,但其凝聚顧客、穩定銷售、停滑止損的作用非常明顯,任誰也不能否認。
購物中心O2O化已成行業共識,智慧零售、數據驅動被認為購物中心發展方向,盡管現階段還沒有特別成功的案例,但回歸零售本質、以消費者為中心等原則,都指著O2O來落地,沒有O2O或互聯網+,把握顧客需求、實施精準營銷、突出體驗色彩可能就是一句空話。
萬達廣場多走時尚、流行路線,以年輕顧客為主流消費群體,這些伴隨網絡長大的一代,對電商有天然親近之感,萬達如不涉獵,無異于自絕于顧客。
其次,萬達的金融夢要靠互聯網+來圓。
對萬達這樣的土豪企業來說,一般的O2O當然形同雞肋,但如能衍生出金融業務,那又大不相同,另當別論。
王健林一直有一個野心不小的“金融夢”,在各種演講中多次談及。逐利是資本的本性,土豪越大,賺大錢、賺快錢的渴求就越是強烈。在BAT、京東、蘇寧、小米、國美紛紛進軍互聯網金融之后,不可能少了萬達這一重量級的玩家。
萬達有那么龐大的資產、客流、現金流,它不可能守著這些“富礦”,僅僅滿足于勤扒苦地掙點租金、經營收入等辛苦錢,通過金融手段深度挖掘、開發這些“金礦”,實現回報的幾何級數增長勢在必行。此外,商業地產行業看跌,萬達已確定要走“輕資產”發展模式,也需要發展互聯網金融。道理很簡單,在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受到互聯網的強烈沖擊之時,萬達不可能再走在線下開實體銀行、再慢慢鋪開的老路。
據《新京報》報道,萬達與快錢聯手打造的商業地產眾籌項目“穩賺1號”已經上線,為萬達以輕資產模式加快擴張籌措資金。未來,包括消費信用貸款等更多玩法必將現身萬達,種種玩法,有可能集成到萬達未來的電商平臺之上。
最后,萬達不可能缺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互聯網+
萬達集團深諳政商之道,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國家推城市化,萬達集團加速“造城”,把萬達廣場布局到全國;國家提出要發展文化產業,萬達馬上開發出第四代萬達廣場——萬達城,大力發展電影科技、旅游文化產業,形成了企業新的增長極;習大大要發展足球,萬達集團斥資10億歐元收購盈方助圓習主席“中國夢”,而這一投資基本不會盈利。
正是對國家戰略的深刻理解、把握,恰到好處地把企業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之中,適時轉型調整,萬達集團才始終抓住“風口”,迅速成長為我國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互聯網+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當然不可能少了萬達這樣的玩家。
萬達電商有成巨頭潛質
萬達對電商的定位是“全球最大的O2O電商”,這一目標并非好高騖遠。從它尚正式推出就獲得風投支持、沒有上線估值就超過200億可以印證。騰訊、百度愿意跟萬達合伙做電商,也說明這事靠譜。
萬達做電商3年不成,有人說是“文化沖突”,有強調“沒有電商基因”,更有甚者認為萬達要想做電商,就要拋開現有業務布局重新規劃。當然各種說法都有道理,“文化沖突”或有一定影響,但未必致命。基因之說虛無飄渺,馬云剛做電商哪來的電商基因?要說馬化騰做QQ時就有社交基因恐怕也沒有多少人相信。同樣,百度成為搜索、地圖界的老大,恐怕與基因也沒有多大關系,可能都是在探索中前行,在試錯中完善,一步步做成了巨頭。
至于說萬達應拋開現有業務做電商,就更不靠譜。萬達電商要成功,必須依托其線下百貨、美食、影院、KTV等豐富資源,必須利用好線下每年近20億人次的客流,離開了這些,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無稽之談。萬達絕無可能憑空再造一個淘寶、天貓或京東,萬達電商成為巨頭的機會決非跟在巨頭后面亦步亦趨,重走它們的老路,而在于另起爐灶、別出機杼。事實上,王健林早就說過,萬達電商不做實物,不賣商品,只做服務,近期他又抱怨說“那些人只賣東西找不到感覺”,說明他對這個問題看得很準。
智能導航、點餐、停車、消費積分、即時優惠等等,當然是必要的,它能優化體驗、增值服務、增強顧客黏性,但它不太可能帶來太多的消費增量,萬達更看重的,可能是附著于此的以支付為核心的大數據,特別是由此帶來的資金沉淀以及衍生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這可能才是萬達不能忘情于電商的根本原因。萬達產業多、業態全、客流眾,互聯網金融業務無疑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如果成功,萬達的O2O無論是規模還是收益,都將非常可觀。而如果僅止于智能化服務、大數據驅動,雖然也很重要,但萬達完全可能委托給第三方打理,而不必自己耗時費力地探索試錯。
拖沓或使萬達錯失O2O巨頭良機
萬達電商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但只有走出萬達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巨頭。道理很簡單,目前的萬達廣場只有100多家,占全國購物中心不足3%;據說10年后將達1000家,而我國購物中心5年后就將突破10000家。從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需要來看,這個比例還是很低,不足以支撐“全球最大的O2O電商”的野心,唯有把萬達廣場做成樣板,把更多的同行納入旗下,覆蓋到全國,才能形成足夠的規模效應,這個觀點,老笑曾在評論《萬達電商:走出萬達才有巨頭格局》鼓吹過。
但問題是,惦記這塊“肥肉”的人多的是,競爭對手會給萬達留出多長時間?錯過最佳窗口期,萬達電商在推廣上可能要耗費更多的資源、精力,O2O老大的位置也可能成為他人的“盤中餐”。
5月初,阿里低調上線了購物中心O2O項目——喵街,目前在杭州做試點,聽說效果還不錯。根據公開報道,喵街今年的目標是將APP推廣至全國15個城市1000家商場,至少完成500家商場上線。阿里是不亞于萬達的土豪,擅長燒錢推廣,實現病毒式傳播,其在杭州就是采用每人50塊的地推,其誘惑恐怕很難拒絕。
龔義濤辭任萬達電商CEO之后,即在O2O領域創業,打造萬江龍智慧商圈,以微信為主要運營平臺,專注于為購物中心提供智能化管理工具。與阿里、萬達相比,萬江龍屬創業團隊,但它的背后是實力雄厚的平安集團,龔的目標是3年內吸引1-2億的資金,吸引1億的注冊用戶,影響3000億的流水。
此外,很多企業都在發展,打造自己的O2O,如中糧大悅城已建成包括APP、微信在內的產品矩陣,步步高搭建了本地化生活O2O平臺云猴網,百度mall、微信購物也大舉發力。在互聯網+已成為國家戰略之后,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千軍萬馬萬眾一心爭先恐后奔向O2O之勢不可逆轉。
中國商報首席記者顏菊陽認為,目前我國購物中心O2O已形成了阿里喵街、萬達飛凡、平安萬江龍“三國殺”的格局。老笑感覺,三者恐怕大同小異,都是打造智慧商場、實現數據驅動,以此擴銷降費、增值服務、優化體驗吸引商家,落腳點無一例外地是互聯網金融,未來對商家資源的爭奪必會愈演愈烈。
有人說電商“有一無二”,老大活得極其滋潤,老二可能就比較艱難,老三以下基本喪失了“話語權”。在這個尚無巨頭的領域,誰會一馬當先坐穩第一把交椅,無疑將占據先入為主的優勢,這或取決于產品的功能、體驗及合作條件,但更關鍵的恐怕還在于推廣的速度,在唯快不破的互聯網界,拖沓可能會關閉機會之窗。
所以,萬達電商應有強烈的緊迫感、危機感,加速研發,加快上線,大力推廣,而不必按部就班,等到一切都完美再推,先推一個版本,再來逐步升級無疑更靠譜。有人建議讓“逗逼公子”領銜萬達電商,或是個不錯的主意。
電商這東西很大程度上是眼球經濟、話題經濟、粉絲經濟,王×聰雖然有點不著四六,但擁有近1400萬粉絲,“腦殘粉”無數,有人說王×聰到各店溜一圈,萬達廣場營業額或提高10%以上。老笑以為極有可能,商業零售的娛樂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娛樂頭條”的小王比“財經頭條”的老王無疑更有號召力。但按照王×聰的做派,做加粉、推廣、營銷、互動,那是極好,但未必適合做統籌全局、運籌帷幄的萬達電商的CEO。
[email protected] 該帖于 2015-6-11 18:0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