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專欄:傳聞半年的1號店創始人出局的消息做實。
7月14日晚上十點,沃爾瑪中國給《商業觀察家》發來消息稱,1號店創始人兼董事長于剛以及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劉峻嶺已經決定離開1號店去開創他們下一個事業。同時表示,非常信任沃爾瑪全球電子商務亞洲區總裁王路的領導能力,正在尋找1號店合適的繼任者。
今天,《商業觀察家》獲得消息證實,昨日沃爾瑪高管在1號店內部召開了溝通會議,宣布了董事長于剛與CEO劉峻嶺離職的消息。由1號店的財務副總裁和人事副總裁暫代于剛和劉峻嶺的職位。
此前的6月23日,《商業觀察家》獨家報道,前CBSI中國總裁、全球副總裁王路將就任1號店新任CEO�!渡虡I觀察家》獨家獲悉,王路屬于沃爾瑪美國總部招聘,預計將在1號店7月周年慶前后上崗。
2008年,于剛、劉峻嶺創立1號店;2010年5月,平安出資8000萬元,收購1號店80%股權。1年后,平安就將50%股權轉讓給沃爾瑪;2012年,沃爾瑪對1號店增加投資,持股提高至約51%,成最大股東。
實際上,從2011年沃爾瑪宣布投資入股1號店,到2012年10月底宣布完成對1號店的控股,有關1號店聯合創始人董事長于剛、CEO劉峻嶺的去留就一直在坊間起伏。
因為,按照行業慣例,控股收購后接踵而至的往往是人事整合。2012年11月初,來自沃爾瑪電子商務的兩名高管空降1號店,戴青被任命為人力資源副總裁,宋侑文被任命為財務副總裁。正是高管層的變動,引發市場對兩位創始人離職的進一步猜測。
但每次往往都迅速得到1號店的公開否認。
但此次,情況明顯不同——得知于剛和劉峻嶺離職的坊間消息后,《商業觀察家》向1號店公關部進行了求證,對方稱,“1號店會在今日給到統一的公告�!蔽譅柆斨袊P部也回復《商業觀察家》稱,沃爾瑪甚至希望是在今日下班前能夠給到媒體,但是到《商業觀察家》下午致電時,沃爾瑪中國方面表示還在等待高層最終確認的聲明,但可能要稍晚些,甚至有可能到明天才能回復。
未經1號店確認的坊間消息是,于剛、劉峻嶺二人當前并不在公司,均在國外,其中一個在澳大利亞,一個在以色列。且于剛未操刀1號店的日常工作已有一段時日。6月23日,《商業觀察家》曾電話于剛,當時于剛匆匆掛掉電話稱在會議上不便通話。
于剛和劉峻嶺作為1號店創始人的離職,市場普遍認為是1號店業績和市場份額未達沃爾瑪預期。2013年,1號店公布的年營業額約為115.4億元,用戶數5700萬。2015年1月初,于剛僅對外表示,1號店擁有注冊用戶接近9000萬,;移動注冊用戶超過3600萬,訂單占比超過40%;在線銷售商品超過800萬,并在跨境電商、互聯網金融、O2O、互聯網醫藥方向進行了嘗試。但1號店具體銷售數據沒有公布。
《商業觀察家》也曾詢問過1號店2014年的業務數據,不過1號店以“沃爾瑪是我們的股東,尊重股東的要求,不做公開披露�!�
現在看來,這是于剛最后一次代表1號店出現在公眾視野。當時,于剛將2015年1號店的戰略重點概括為“渠道聚焦、品類優勢及高效運營”。外界認為,1號店2014年戰略還是過于保守,未能憑借在食品類電商的優勢迅速擴充成B2C類綜合平臺,使其市場份額愈加不敵阿里、京東等大電商平臺,而攜流量、資金優勢的阿里和京東在2015年已加速發力食品、生鮮電商,1號店的領先優勢遭遇傾覆風險。
但是,到2015年,1號店的營銷戰略被外界認為更趨于保守,今年以來只在3月份出現過1號店派出數十架無人機“約架”京東的高調促銷,此外并無大力度營銷舉措面市。今年6.18電商年中促,1號店的表現亦乏善可陳,并沒有大規模的營銷投入。
顯見的是,此前于剛強調的移動、生鮮、供應鏈都還是突出在戰術上的優化,業內分析人士認為,1號店沒有在互聯網金融、跨境電商業務上的重點發力是導致其愈發被阿里、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擠壓的原因所在。
不過,也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1號店要做互聯網金融、跨境電商也難與阿里、京東相較,畢竟其在國內電商競爭格局中已處于第二陣營,不具備阿里、京東等的資源優勢,在這點上,于剛反而是一個“務實”的創始人,始終專注在其擅長有優勢的快消品領域。
今年4月29日,沃爾瑪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董明倫(DougMcmillon)來華并在北京召開媒體溝通會,受邀出席的《商業觀察家》就1號店整合問題向董明倫提問,董明倫當時表示,沃爾瑪對1號店的財務表現感到滿意。
在《商業觀察家》看來,于剛和劉峻嶺的離職,在失去控股權的那天就早成定局。盡管此前沃爾瑪高層三緘其口,但可以肯定的是,沃爾瑪加速整合1號店形成自有業務線上線下閉環的戰略勢在必行,而1號店只是成了沃爾瑪“測溫”中國電商市場的那只“小白鼠”。
沃爾瑪在華的電商業務最早試水的是山姆會員商店。今年5月26日,沃爾瑪在深圳正式推出其大賣場的O2O手機端購物平臺“速購”,提供基于門店的自提業務和送貨到家。
當時,沃爾瑪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柯俊賢告訴《商業觀察家》,1號店還是沃爾瑪非常強的合作伙伴,兩個渠道各有優勢,1號店的商品和品牌更豐富,沃爾瑪速購則是實體店完成閉環的O2O服務,配送速度也更快。
早在2014年,大潤發、步步高等實體商超都相繼上線網上商城,進入2015年更是延伸出O2O、千鄉萬館合伙人、微商、跨境電商、生鮮電商拓全國;與此同時,天貓、京東、蘇寧等電商也在去年加碼超市品類,將電商觸角直接伸向沃爾瑪所在的快消品零售領域,整個大賣場商超業務的線上線下的交鋒實質已進入短兵相接的程度。
沃爾瑪也或許明了,其在華的線下大賣場門店商品力孱弱、供應鏈效力待提升與融合線上渠道同樣迫切,而對手們搶時間、搶速度的“唯快不破”的互聯網時代,市場給沃爾瑪留出的時間不多。
而沃爾瑪對1號店的整合將更利于沃爾瑪大賣場業務的閉環構成。沃爾瑪線下逐步失去優勢,但通過1號店已形成的線上網上超市的優勢和交叉營銷,或許可以吸引顧客重回線下,成為全渠道銷售的贏家。
不過,正如此前《商業觀察家》的分析,美國人要將沃爾瑪全渠道的經驗和操作手段植入中國市場的“心思”路人皆知,但美國沃爾瑪的O2O模式能否在中國市場玩轉卻仍是問號一個。
首當其沖的是,于剛和劉峻嶺兩位創業元老的離去,沃爾瑪還否能在1號店保持住原有的由本土創業團隊帶來的本土優勢?被試驗過即遭拋棄的“小白鼠”會否讓本土零售業人士感到跨國機器的森森寒意?
在于剛和劉峻嶺離職前,1號店公關團隊已有不少去職。
業內也認為,于剛與劉峻嶺雙雙離職,雖然外界頗為感傷,但作為創始人套現退出的可能性最大,而1號店與沃爾瑪電商業務整合或有新的變化,對1號店而言,除了保持原有的運營體系和獨立品牌外,在管理層及經營理念上實質上已經“沃爾瑪化”。
業界也肯定,雖然于剛與劉峻嶺去職,他們一手創建的1號店某種程度上都助推了中國電商事業的進步,尤其是給傳統超市轉型電商提供了借鑒。實體超市一哥大潤發飛牛網就將1號店視為對標企業。
據知情人士透露,于剛將清退手中的股份,并和劉峻嶺一同從事醫藥電商創業。
實際上,于剛在掌舵1號店期間就對醫藥電商表現出濃厚興趣。早在2008年初,1號店就開始收購連鎖藥店并聯手平安試水網上藥店,而在去年8月,1號店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許可,從事互聯網藥品第三方平臺試點。而除1號店之外,劉峻嶺也被曝在外有其他投資,諸如汽車之家。今年年初,據國外媒體的報道,汽車之家宣布任命1號店聯合創始人兼CEO劉峻嶺為公司董事會的獨立董事。
傳聞中沃爾瑪高管在1號店上海總部召開的內部溝通會上,以英文宣布于剛劉峻嶺的離職,“創始人到了一定階段是會離開的,我們祝福他們之后的職業生涯更加精彩”。
不過,于剛此前曾對離職傳聞公開回應,市場的猜測從2009年平安入股1號店后就從來沒有間斷過,沃爾瑪2011年入股后談論更多�!拔覐膩矶疾粫ダ頃�。1號店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一切才剛剛開始�!�
那么,接下來的問題是:一切才剛剛開始的1號店就已經徹底告別創始人團隊,1號店的明天會更好嗎?
(聯商網專欄作者顏菊陽 作者系中國商報首席記者)
- 該帖于 2015-7-15 10:0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