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盲目投資、又面臨零售業轉型,使一些過去進入超市行業的投資者陷入迷茫。由于銷售增長和成本增長的不對稱性,加上電商、購物中心對傳統零售生存的擠壓,作為傳統超市業態的經營壓力陡增。
這樣的局面促使超市經營商尋求轉變。而真正的變革是需要巨大勇氣和巨大成本的,所以很多中小城市的超市、中小型規模的超市選擇了倒退模式、被動經營模式,壓縮甚至終止商品自采自營規模,逐步走向大規模代銷、包場模式,畫片分割、出讓“主權”,借以換得資金的暫時松緩和經營壓力臨時釋放。
實際上,傳統的經代銷商品供應模式,對商超舒緩資金壓力,加速資金周轉率和商品周轉率,迫使供應商對商品質量安全采取負責合作態度,分化物流采購成本、商品庫存與損耗成本、人員成本等等,的確是一個雖顯霸王但又不失為戰術良策的商品運營模式。
這些年,為了提高毛利率,推進品類管理的實施,更有效的牟取盈利,很多商超逐漸壓縮代銷、賬期規模,進而采取經銷、月清、半月清、聯營扣點這些零供合作與結算模式。很多超市,為了能在競爭中生存下去,甚至取締了那些曾經名目繁多的公關費、進場費、條碼費建檔費之類。整體在競爭中開始走向零供關系的緩和狀態,向公平合作向前邁出一步。有實力的零售商,開始走向現采自營,以企獲得更優越的價格優勢,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同時也確保一定的毛利空間。這樣的改變,不僅是合作關系的改良,公平秩序的恢復,也使超市在商品營運方面獲得更加自主的權威,在品類管理上更趨成效,在營銷效果上更有保障,確保商品配置方案科學完善。
當前一些倒退的投機式的商品經營模式對超市商品營運效果的破壞:
1、首先,這是一種商業模式的退化,這對于一個企業的創新能力、競爭生存能力來說是一種消退,企業也將在退化、投機的路上走向絕境;
2、把零供合作的傳統代銷模式進一步固化為單邊話語權壟斷,拖延結算,這種做法意味著零售企業在推脫責任,惡意轉嫁風險,加劇了零供合作的不公平現象,導致雙方之間信任缺失,產生裂隙,為企業危機埋下伏筆;
3、近期在中小超市流行的包場模式,這既是一種無能的做法,也是一種經營能力盡失、企業處處顯露危機和衰敗端倪的體現。這種做法,賣場按照商品大類分割區域區塊承包,所有的商品管理“功課”全部放棄,超市投資者實際上淪為了一個“房東”角色,包場者甚至轉身變為“包租公”,功利主義的心態使賣場商品遠離了消費者導向設計的原則,原有商品規劃、商品配置全都沒了蹤影,商品定位、商品組合、品牌組合、商品質量、服務標準逐漸消失,整個管理肌體支離破碎,除了收得固定的租金或者扣點外,其盈利能力蕩然無存;
4、商品進銷存管理功能廢棄,后臺只留下簡單的錄入功能,原有的信息系統淪為擺設,數據成為無用的數字;前臺收銀系統混亂,包場者自收自支破壞了整體超市的管理的統一性和嚴肅性;客服功能被雪藏;
5、經營定位、商品定位、客群定位全被破壞。超市變得面目全非,逐漸與顧客產生距離,讓消費者感覺越來越陌生,越來越不像自己曾經需要的樣子。
張一夫 2015.07.30
0374CHG- 該帖于 2015-7-31 9:0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