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超市O2O快送可有意思了,你看最近什么京東到家、dmall、生活圈C、愛鮮蜂、社區001等突然出現在我們身邊。什么華為(dmall)、京東(生活圈C)、搜房(社區001 店里客)、阿里(閃電購)等公司高管都在這個方向創業、也有IDG、紅杉、薛蠻子等機構投資布局,有當年百團大戰的感覺。
社區超市O2O快送的模式比較簡單,顧客用APP下單后,配送人員到合作超市提貨,1小時內送貨到顧客家中。與實體超市合作、主營超市商品,快速送貨是三大特點,我們在本文中稱此模式為“超市快送”吧。
超市快送模式是瞎折騰?
很多同行對超市快送的評價是瞎折騰,完全就是燒錢,超市商品都是傻大黑粗,毛利太低,送一單虧一單,除了補貼沒有辦法讓顧客下單,完全看不到可行性。與超市快送平臺合作的實體超市也是這么想的,認為虧損的模式不可持續,折騰一段時間就會消停,現在先合作,提升點銷量也不錯,反正不用自己補貼和送貨。
紫藤院張陳勇認為,如果超市快送訂單量提升,不但能達到盈虧平衡,而且必然拋棄合作超市,大部分商品都會自營,為什么這么說,算算賬就知道,當訂單數量超過某個閥值,自營備貨效率和毛利更高。
當訂單量少的時候,如果在社區自營備貨(建立密集小倉庫,而不是用電商大倉),那么每個訂單分攤房租庫存成本較高。當訂單量多的時候,每個訂單分攤成本則會降低。
超市快送每單送貨成本大概8元左右,客單價大概50元,送貨成本占比16%。一般超市毛利率多少,大概也就20%(前臺+后臺),超市最終純利潤大概3%左右。超市快送平臺與超市合作,能返利5%已經是極限,采取合作超市供貨的方式,必然虧損。
超市快送必然走向自營
為什么超市快送平臺現在選擇與超市合作,是因為目前訂單少,自營自備庫存分攤成本高,合作方式雖然也虧損,但虧損額度相對較小。如果超市快送訂單量無法提升,則送貨成本無法降低,長期與超市合作的方式每單都會虧損,吸引顧客少,也無法形成O2O入口,項目就會失敗。
如果超市快送項目成功,訂單量提升,超過某個閥值,就會出現2個結果,一是一送多,送貨成本降低,效率提升,二是超市快送必然自營,在社區建立倉庫備貨快消超市商品。
假設訂單量足夠,比如每人平均每次外出送貨5個訂單,則每單送貨成本會由8元降到4元。如果每個網點每天有1000個訂單,每天銷售額5萬元,毛利率20%,毛利1萬元。此時送貨成本4000元,網點成本4000元(房租+人力+庫存),則每個網點每天盈利2000元。
我們都知道超市成本高于倉庫成本,因為經營場所需要建設在人流聚集地,需要足夠的燈光和貨架,舒適的環境,提供各種服務,而倉庫則簡單很多,對地點沒有要求,也基本不需要裝修。還是每天1000單5萬營業額的情況,這時如果超市快送平臺仍然與超市合作,超市只能返利2500元給超市快送平臺,還不夠支付送貨成本。
還有,超市快送平臺與超市合作,很難解決超賣(訂貨后發現無貨)的情況,超市的系統每天都會日結,一般只能查詢日結前的庫存,頻繁查詢實時庫存比較麻煩,顧客把商品拿離貨架還沒有過收銀機前,系統無法反應可銷售的真實庫存數量,還有偷盜、串碼、拆分、破損等都會影響庫存準確度,何況超市生鮮很多是聯營商品,這些商品超市系統不記錄庫存。
倉庫管理與賣場管理是不同的系統,倉庫系統wms具有庫位管理功能,支持波次管理,支持播種和摘果等各種揀貨方式,可根據訂單和商品銷量優化調整商品擺放位置,根據訂單商品生成揀貨路線,亞馬遜的wms系統以智能化著稱,支持隨存隨取,保質期批次管理等功能。而賣場ERP系統注重訂單流程,大部分超市系統連基本的貨位管理功能都不具備,筆者曾經測試過在超市揀貨,結果平均每個訂單耗費15分鐘,天貓超市倉庫平均每揀貨一單3分鐘,效率差異大,當訂單量提升后,差異將更明顯。
以上都會促使超市快送平臺從與超市合作變成自營,所以筆者認為,超市快送的發展路徑是:第一步與超市合作,解決信任問題,讓消費者建立習慣,發展足夠多的顧客。第二步是把合作超市變成倉庫,超市與顧客隔絕,把顧客掌控到自己手中。第三步,有了足夠且穩定的訂單,有了顧客,則會自建倉庫備貨,直接與之前的合作的超市直接競爭。第四步,超市商品、生鮮商品一定是高頻購物,足夠多的顧客每天使用超市快送購物,那么自然能打造成社區超市入口,把線上平臺和各種服務整合入超市快送APP中。
打造超級入口,改變零售格局
超市快送平臺發展路徑類似滴滴打車,滴滴打車最開始為出租車與乘客建立對接平臺,有更多顧客,出租車主們當然歡迎。但發展足夠用戶基礎之后,滴滴打車推出了專車服務,社會車輛都能變身成出租車,直接搶占專職出租車的生意,如果不是政策限制原因,出租車行業將會經受毀滅性沖擊,出租車行業有政策保護,超市行業就沒有這么好運。
為什么IDG會準備1億美金進入超市快送市場,找到華為榮耀總裁劉江峰操盤推出dmall,為什么劉強東說京東到家是京東最重要的戰略方向,說要親自深入一線。因為超市快送APP如果成功,將發展成超級入口,甚至改變零售業態格局。
京東商城的用戶平均每月購物一次,如此低的購物頻次,不足以牢固的黏住顧客。購物頻次最高的還是超市和生鮮商品,一旦消費者習慣使用超市快送APP,購物頻次能提升到每天一次。習慣的力量十分可怕,微信公眾號和朋友圈為什么能變成最重要的媒體傳播平臺,就是因為使用微信的時間太多頻次太高。
微信雖然使用頻次高,但很難切入電商領域,超市快送APP就不一樣,天然具有購物屬性,只需要把商品分為快送商品,自營半日達,開放平臺商品三大類,利用高頻習慣特性,用戶就會買賬,最終能夠反向搶奪京東(半日達)、淘寶(開放平臺)的市場。就像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購買數碼相機和mp3,因為高頻使用的手機代替了它們。
目前零售業態格局是,一站式購物到大型超市,便利購物到便利店,長尾購物到線上平臺。線上平臺雖然很火,但市場規模目前還小于大型超市和便利店。如果超市快送APP能成功,利用高頻特性,會全面覆蓋三大購物需求,同時和大型超市、便利店、線上平臺競爭,發展成前所未見的巨型平臺。所以超市快送有可能改變零售業態格局,成為下一代主流零售業態。
另外,超市快送APP還很容易接入社區O2O服務,在超市快送APP中開辟服務板塊和聯盟商家板塊,引入社區范圍餐飲、美容、家政、維修、租車等服務,最終可發展成超級入口,不僅改變零售市場格局,還將成為社區O2O入口。
總之,紫藤院張陳勇認為超市快送項目醞釀大機會,可能完全改變零售格局,其成敗關鍵點在于能否在小區域產生足夠多的訂單量。本文屬于超市電商突圍系列文章之一,系列文章下篇將分析超市快送項目如何提升訂單量,訂單量質變奇點是多少,對此感興趣的讀者敬請關注。
作者介紹:紫藤院張陳勇 微信 csdso2o 專注網上超市 超市O2O 最后一公里了創新方向
- 該帖于 2015-8-7 14:3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