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看他
樓主
小超市是非正式的采購組織,不設專職采購部門,由銷售組負責商品采購工作。非正式的采購組織一般不設專門的采購人員,而由銷售人員兼職從事商品采購。小超市商品采購流程第一點就是要建立相應的商品采購人員。
2.制訂商品經營目錄
商品經營目錄是商場或商品經營部(組)所經營的全部商品品種目錄,是商場組織進貨的指導性文件。商場制訂商品經營目錄,是根據目標市場需求和企業的經營條件,具體列出各類商品經營目錄,借以控制商品采購范圍,確保主營商品不脫銷,輔營商品花色、規格、式樣齊全,避免在商品采購上的盲目性。
超市的商品經營目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和企業經營能力適時進行調整。調整中可依據商品銷售數據,分析哪些種類的商品銷售下降,如果較長時間內無銷售記錄,可逐漸篩選淘汰;如有些商品銷售上升,可適當增加經營品種和采購數量。超市還應經常開展市場調研預測,分析市場需求變化趨勢,了解新產品開發情況,根據企業條件,增加市場前景好的商品經營。在深入研究市場發展變化、總結自身經營狀況的基礎上,適時調整商品經營目錄,是超市改善經營的重要手段。
3.選擇采購渠道
采購渠道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超市商品采購流程。—般來說,商品的采購渠道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原有的外部供貨者;二是新的外部供貨者。超市應該根據門店的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采購渠道。
(1) 超市原有外部供貨者
超市與經常聯系的一些業務伙伴經過多年的市場交往,對這些單位商品質量、價格、信譽等比較了解,對方也愿意與超市合作,遇到困難能夠相互支持。因此,可成為超市穩定的商品供應者。
超市穩定的外部供應者來自各個方面,既有生產商,又有批發商,有專業公司等。在選擇供貨渠道時,應優先考慮原有的外部供貨者,這樣既可以減少市場風險,又可以減少對商品品牌、質量的擔憂,還可以加強協作關系,與供貨商共同贏得市場。
(2) 新的外部供貨者
由于超市業務擴大,市場競爭激烈,新產品不斷出現,企業需要增加新的供貨者。選擇新的供貨者是商品采購的重要業務決策,要從以下方面作比較分析:
① 貨源的可靠程度。主要分析商品供應能力和供貨商信譽,包括商品的花色、品種、規格、數量能否按超市的要求按時保證供應等。
② 商品質量和價格。主要是供貨商品質量是否符合有關標準,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特點,質量檔次等級是否和商場形象相符,進貨價格是否合理,毛利率的高低,預計銷售價格消費者能否接受,銷售量能達到什么水平,該商品初次購進有無優惠條件、優惠價格等。
③ 交貨時間。采用何種運輸方式,運輸費用有什么約定,如何支付,交貨時間是否符合銷售要求,能否保證按時交貨。
④ 交易條件。供貨商能否提供供貨服務和質量保證服務,供貨商是否同意超市售后付款結算,是否可以提供送貨服務、現場廣告促銷資料和費用,供貨商是否利用本地傳播媒介進行商品品牌廣告宣傳等。
⑤ 為了保證貨源質量,超市商品采購必須建立供貨商資料檔案,并隨時增補有關信息,以便通過信息資料的對比,確定選擇供貨商。
4.購貨洽談,簽訂合同
在對供貨商進行評價選擇的基礎上,采購人員必須就商品采購的具體條件進行洽談。在采購談判中,采購人員要就購買條件與對方磋商,提出采購商品的數量、花色、品種、規格要求,商品質量標準和包裝條件,商品價格和結算方式,交貨方式、交貨期限和地點也要雙方協商,達成一致后簽訂購貨合同,這也是超市商品采購流程中的重要一步。
一項嚴謹的商品采購合同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①貨物的品名、品質規格;②貨物數量;③貨物包裝;④貨物的檢驗驗收;⑤貨物格,包括單價、總價;⑥貨物的裝卸、運輸及保險;⑦貸款的收付;⑧爭議的預防及處理。
簽訂購貨合同,意味著雙方形成交易的法律關系,應承擔各自的責任義務:供貨商按約交貨,采購方支付貨款。
5.商品檢驗、驗收
商品采購到達商場或指定的倉庫,要及時組織商品驗收工作,對商品進行認真檢驗,這是超市商品采購流程中的最后一步。商品驗收應堅持按采購合同辦事,要求商品數量準確,質量完好,規格包裝符合約定,進貨憑證齊全。商品驗收中要做好記錄,注明商品編號、價格、到貨日期。驗收中若發現問題,要做好記錄,及時與運輸部門或供貨方聯系解決。
以上五點便是超市商品采購基本的流程,僅供參考和借鑒,本文來源:www.goal988goal9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