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仲秋、國慶銷售數據,讓眾多的零售從業者看不到零售的希望,兩位數以上的銷售、交易下滑,讓本已舉步維艱的實體門店變得雪上加霜,不論是中小型門店還是百強連鎖,這個節日過得都很鬧心!
零售業最大的危機不是當下的經濟危機,而是在經濟危機持續下行中老百姓的“消費恐慌心理”,這是一種可能帶來災難性后果的心理危機,他對零售業的沖擊是巨大的,甚至會改變區域零售大格局。那么推動 零售業未來發展的核心是什么?相信這是一個所有零售從業者關注和關心的,那么未來零售業發展的核心到底是什么?020、互聯網+、強大的供應鏈、數量足夠多的店面還是胖東來式的服務?筆者個人認為,以上這些都不是真正影響零售這個業態未來發展的核心,而是為實現業態更好的發展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平臺。零售是一個高度互動的、高度關聯的業態,決定零售業態未來發展的核心應該是--------零售經營者能否把門店的日常經營、管理真正的融入顧客日常生活中,用顧客的日常生活需求作為經營指導,即讓顧客的日常生活需求離不開門店,而不像現在一樣僅僅是購物,這樣太單一!
未來你的門店的前景如何,取決于你與周邊顧客互動程度。顧客為購物來門店的傳統消費觀念正在發生改變,因為電商、互聯網讓購物的渠道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力實體門店的業績,但是當你的門店日常經營管理以商圈顧客的眾多日常需求(重要的)為著力點時,你會發現你與顧客的交往并不僅僅是購物,更多的是實際體驗的服務,而這恰恰是電商、互聯網+等銷售渠道目前缺少的。實體門店更多的為顧客提供相應的服務,那你所獲得的利潤也不僅僅是商品的,隨著零售消費的更深入發展,非商品的利潤點會越來越多,最終占據你門店利潤相當大的比例。當下蜂擁而上的眾多的便利店本質上即使如此,但是現在做的離目標相距甚遠,不論大型知名連鎖,還是地方零售企業,雖然設想的目標很美,但是思想轉化成生產力的能力不是每個經營者都具備,經營改革的人才是最匱乏的,同樣機遇不是天天都有。
不論經濟環境如何變化,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費,當零售門店的經營指導思想真正發生轉變時,即由傳統的賣東西、賣服務轉變為根據顧客生活需求(不僅僅是生存)提供服務,你會發現危機中的零售市場依然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不論是銷售還是毛利,而且眾多的銷售推廣渠道反而成為對自己經營非常有利的輔助手段。不論企業多大,在經濟寒冬中如果方向不對,只能是死得更快!
2015年的中秋是當下經濟危機中的零售業態的轉折點,未來經營會變得更加困難,企業的死亡變得更加普遍!找準門店經營發展改進的方向是能否改善門店經營的關鍵,而對零售業未來出路的正確認識則是能否活下去的核心,真心期望我們能夠把認識到的思想轉化為行動,轉化為生產力,讓我們在更加嚴峻的經濟下快速提升門店核心競爭力。
中雨- 該帖于 2015-10-3 9:2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