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型購物中心以高密度、高容積率和功能的混合狀態(tài)下呈現(xiàn)在環(huán)境中,意味著入口設計方式也需要從水平轉化為多層的豎向層疊,滿足垂直型購物中心的商業(yè)氛圍營造和租金的逐層價值。
一垂直型購物中心入口建筑接近方式
垂直型以高密度、高容積率和功能的混合狀態(tài)下呈現(xiàn)在環(huán)境中,建筑形態(tài)在本質上是水平延展建筑轉化為密集、豎向集中的一種形式,意味著建筑的接近方式也需要從水平轉化為多層的豎向層疊,滿足垂直型購物中心的交通空間需求和租金的逐層價值。
購物中心垂直型購物中心首先因其規(guī)模巨大,需有各個方向的客流來源,客流量也因功能的混合而龐大,一般分布在人流量相對多的道路、交通的交匯處,因而,將入口設置在交叉路口或者與其他功能、空間的駁接處是與多種城市交通設施、方式最便捷的連接。方便顧客到達的同時,也增加了購物中心經(jīng)濟效益,實現(xiàn)各方面的共贏。
南京水游城一層平面圖
南京水游城入口
南京水游城的兩個主入口分別位于建康路和中華路與舊王府路的交叉路口,更接近公交車的站點。通過這樣處理縮短客人進入購物中心的距離,使他們在心理上更愿意選擇進入購物中心。
二垂直型購物中心入口組織方式
1.多層次立體化交通聯(lián)結方式,提高可達性
垂直型購物中心多功能豎向疊合,使得其對客流量需求較大,再加上國內購物中心顧客的到達方式主要為公共交通。因此購物中心出入口多設置在地鐵與公交等客運交通的匯集處。將購物中心與多種交通方式直接聯(lián)結,可以提高人流量,增加購物中心的消費潛力。
香港購物中心在內外交通整合方面非常成功,形成了多贏效應——城市因地域限制難以對外擴張,為緩減車輛與地面人流對城市交通的壓力,通過沿街建筑中穿插的錯綜復雜四通八達的立體人行步道,以及地鐵、地下通道等立體化交通系統(tǒng)分散地面交通量。
垂直型購物中心規(guī)劃設計時將空中、地面、地下交通通道與購物中心多層對接,滿足密集、復雜的人流、車流和物流的要求,方便顧客搭乘各類交通方式,使樓層的豎向易達性和各樓層的租金價值得到改善中心的豎向集約發(fā)展,使得租金收益不僅沒有因層數(shù)增加而呈金字塔般遞減,除掉開發(fā)成本還能盈利,使各方利益得以均衡。
香港又一城立體化入口
“香港又一城”是垂直型購物中心立體化入口設計的突出案例。
又一城七層中有五個樓層直接導入人流,LGl層通過隧道與“達之路”街對面的香港城市大學相連,G層設有巴士總站,G和UG兩個樓層與地面相連,地下一層與地下二層分別連接九廣鐵路和九龍?zhí)粒琈TR(地下鐵路)層連接九龍?zhí)恋罔F站。
消費者可以從地鐵口、城市大學、達之路、九廣鐵路等處直接進入商場的地下三層和地上二層;各樓層租金水平基本相等。
同時,日本難波公園也是立體駁接的典范。
難波公園所在的區(qū)位是日本大阪的傳統(tǒng)商業(yè)區(qū),因此其周邊被邊際列車、地鐵和地面交通空間以立體方式環(huán)繞,包含有復雜的人行和機動交通系統(tǒng),并且緊緊聚集有難波火車站、辦公、酒店、住宅等高容積建筑。
難波公園的入口與城市空間及周圍環(huán)境中的其他建筑也是通過地下街、地面人行和空中街道縱橫交錯、上下層疊的立體方式接駁。
2.結合場地設計的道路環(huán)境,設計不同標高的入口引導人流
針對使用地面交通的消費者,以達到垂直型各樓層租金的均衡性,應強化近地面樓層的多種到達方式。購物中心結合坡地直接設置不同標高入口;或局部設置下沉廣場,將人流引至負一層;或通過自動扶梯或天橋將人流引入高樓層等。在吸引和便利消費者的同時,使得垂直方向樓層價值得到提高,從而大幅提高效益,獲得商家和消費者的雙贏。
三垂直型購物中心入口空間形式
出入口空間是垂直購物中心外部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人流從室外到室內的過渡空間,又是外部建筑形象的視覺中心。因此需要具有明確導向性、鮮明的標志性和識別性,傳達出熱烈、歡快的商業(yè)氣息,并應有足夠的空間引導人流的疏散和集聚。
出入口設計可以利用立面虛實、材料質感變化與立面形象的對比,形成富有商業(yè)氛圍營造部空間。同時出入口的設計需要激發(fā)人們的記憶與聯(lián)想,傳達一定的文化意味、民族特征、地域性等信息,使購物中心具有識別性,從而影響消費者的第二次光臨。入口的具體空間形式表達如下:
來自:《商業(yè)地產(chǎn)決策參考》
- 該帖于 2015/10/19 14:14: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