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發一篇文,是由于朋友圈看到這么一篇內容,所以想擴展一下,原文如下,我用藍色字體標示,也說了很清楚是轉載,因此希望原文作者能理解,圖片的水印也標注了原文微信號出處,你大可以略過不去看的,我們沒有勾結,我只是要借題發揮罷了。
日前,某澳洲雪地靴品牌宣布,其在大陸地區發售的秋季系列新品正式調低價格,以縮小與全球的售價差距。此次一共選擇了兩百多款入門款產品參與此次調價。這些產品,都是在中國大陸地區最受歡迎的產品系列。
雪地靴在中國大陸地區經歷了幾年的暖冬,銷售業績直降。某些品牌為了提高業績、增加利潤。使用了一些低檔材料,來達到高利潤。
什么是低檔材料?那首先要了解下雪地靴的由來:
雪地靴,最早起源于澳大利亞,最初叫做Ugly boots.是一戰時期在澳大利亞興起的,澳大利亞飛行員用兩塊羊皮包裹成鞋子穿在腳上御寒,后來逐漸在澳大利亞流行開來。雪地靴充滿了傳奇色彩�?此票勘康目ㄍㄍ庑螀s風靡了歐亞大地,在全世界都刮起一陣流行風。一旦你穿上它,你就舍不得脫下了,它的獨創性、可信度以及超級豪華的舒適感都會讓你著迷。
真正的雪地靴產品是使用了澳洲的羊皮毛一體材料。澳洲產的皮毛,毛質金黃。經過碳化處理的,可以防蟲防霉,價格在90-120澳幣一張皮。區別嘛,澳毛是公認最好的羊毛,纖維長,密度大,每一根毛的長短,卷曲度,粗細都大致一樣,所以,澳洲的羊皮手感更好,用起來也暖和舒服。
那低檔的材料是怎樣呢?比如英國羊皮毛,毛色澤差,不均勻,手感硬,保暖差。價格比澳洲材料價格低。然后還有更便宜的材料,那就是是植毛。植毛就是把羊毛種植在布上,表面看一樣,但不透氣,會掉毛。下面的圖片就是植毛,仔細扒開羊毛可以看到布。
如果您有幸看到這篇文章,在購買雪地靴時,務必要問清楚,有些品牌降價那是假象。真正澳洲羊皮毛一體材料做的雪地靴是不會是很低的價格,也不可能大幅降價的。
市場推薦品牌:Activater Water、Everugg、NGA、FortressHill、GCB、OORANA。
原文完畢,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不缺心眼的人應該已經發現了,文中最后所提到的幾個品牌中,GCB正是我的合作品牌,這是我覺得要將此文轉發一下的一大原因之一。
其實在合作過程中,我一直在向合作品牌灌輸一個理念:降價,賣實價,體現商品本身的實際價值。我們已經在品質上對得起消費者,第二步,我們要在價格上對得起消費者。
其實更應該有一篇文章叫《雪地靴不能降價的原因》,做零售的都很清楚,還不就是因為該死的商場活動么?兩根帶子的涼鞋都要賣1k多,你要皮毛一體的雪地靴降到怎么個程度?天理難容啊……
但依附于百貨商場活動的品牌長久來看基本是要死的,所以必須要求變,建立品牌自己的準則,因此我所提出的降價,是將買賣回歸到其本質,而不是忽悠消費者。
即使是皮毛一體品質最高的雪地靴,也是有降價空間的,但也會有個度,畢竟好的品質是產品的根本,產品是品牌的基石。
不僅是雪地靴,所有的品牌、產品,都應該捫心自問,你值不值這個價。
這里也牽涉到一個問題,“值不值這個價”和“應不應該賣這個價”如何把握平衡。
我們在看一個品牌的時候,更多關注的是它的成交價。
如果降價,應該以此作為參照標準,而這個價格更多是市場導向,也代表了商品的實際價值。
再說兩個現象:
1.我們進到實體店,看了商品的價格,可能會習慣性地問,有沒有折扣。這是我們對實體零售店價格大多產生的第一反應。
2.關于線上零售,有多少人會注意那個被淡淡地劃去的“原價”?有嗎?有的話請留言說你那里有問題?
以上兩種現象代表了消費者對線上線下兩種標價截然不同的心理和態度。
因此,品牌產品的品質很重要,就雪地靴而言,體現在皮毛一體的原材料以及做工上。而對于價格而言,并不能一味說不能降價,希望有更多的品牌能往“實價”方向走。
百貨商場也不要常年做主題折扣活動了,又沒啥爆發性效果,以后誰還陪你玩……
反正我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小的,但關于商品價格回歸價值的觀點我會一直堅持下去,除非哪天自己推翻自己的觀點。
PS:本人格局很小,奢侈品不屬于我討論的范疇,他們有自己的一套玩法,當然,說到價格與價值的問題,我想,懂的人是不會國內買的,這已經足夠作為論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