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專欄: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這釋放出中央新的經濟政策出臺的信號。一般的理解供給側改革主要指供應方面生產領域等的改革,我認為,實際上供應側改革還包括流通領域各供應鏈環節上的制造商、代理商、經銷商、批發商和零售商之間的交易行為、交易制度與交易方式的改革。
我國流通領域中供給側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品牌商對終端市場價格的控制,多層次地區代理分銷制導致的價格層層加碼,及零售商的代銷制,它導致了流通環節增加和效率低下。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同類產品在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會出現國際市場價格遠低于國內市場價格的普遍現象,造成中國的消費者到國外去大量購買中國制造的產品回國的怪現象。另外,流通產業的職能履行不到位,我國農業生產幾十年來沒有改變“多啦多啦,少啦少啦”的頑癥,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流通職能不到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是一家一戶的農業小生產但流通的組織是現代化的。
簡言之,供應側端流通領域的多環節和低效率現狀造成的價格高企和流通產業職能履行不到位這兩個主要問題是必須要進行大力改革的,今天的供給側改革不能“重生產輕流通”。
實際上流通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已經開始且聲勢宏偉規模巨大。隨著中國消費者在食品需求上對安全、品質、功能、性價比等方面要求的提高,這幾年進口食品在全國超市中的銷售比例迅速提高,年增速平均超過40%以上。
有研究認為未來中國超市中有將近30%左右的食品會是進口食品,包括葡萄酒、啤酒、巧克力、堅果、奶制品、牛羊肉、深海魚類、休閑食品、水果等。2015年7月永輝超市聯合武漢中百、上海聯華、香港牛奶國際4家年銷售總額超過1000億的上市公司發起進口食品的聯合采購。2015年10月12日山東家家悅集團公司聯合中國超市聯合采購交易聯席會議100多家年銷售總額超過3000億的成員企業發起韓國進口商品聯合采購。2015年11月5日湖南步步高超市聯合23家年銷售總額超過2300億的超市企業組建全球聯采眾籌平臺。
中國的連鎖超市正以國際市場貨源組織為突破口,以多形式的聯合采購為規模性采購的依托,掀起供應側改革的新浪潮。大家要問的是,為什么中國超市要以進口食品為供應鏈整合的突破口,又以聯合采購的形式來開展。
原因是,第一,這幾年實體零售商在電商的沖擊下發展遇到瓶頸,要突破這一瓶頸零售業的共識是必須進行向上的供應鏈整合,而采購就成為供應鏈整合的首要抓手,到產品的源頭去采購,到制造商那里去采購是必要的選擇;第二,國內食品市場上客觀存在著在供需失衡的現象,國內市場供應的食品與消費者在安全性、品質、功能和價格等方面存在著落差;第三,在中國市場進一步對外可開放的條件下,由于上述這些商品存在著國際貿易的比較成本和比較利益;第四,國際采購專業化程度高技術性強,且規模訂單要求大,集多家企業進行聯合采購才會產生出規模效應。
2013年由上海連鎖經營所主辦的湖南湘潭第八屆中國超市生鮮食品經營模式研討會上明確提出了“用國際市場商品資源做中國超市”的口號,短短兩年已成為中國超市行業的共識。生鮮食品和包裝食品超市采購的國際化從安全性、品質、流通體系、價格體系和品牌認同上都會以市場機制的形式深刻影響著中國的農業、畜牧業、養殖業和食品加工業今后的發展,并以市場化的手段倒逼這些行業進行根本性的改變,顯現出流通行業是國民經濟先導行業的作用,對這一點國家有關部門要引起高度關注。
超市企業發起的聯合性國際采購其經濟上的意義是深遠的,對行業,對國家,對消費者都是件大好事。首先,它更加展示出零售商改變經營方式和交易制度的決心,告別過去的不承擔經營風險的代銷制度,回歸到商業的本質上來。其次,超市的聯合性國際采購是到商品的原產地去采購削減了產地批發、進口代理和進口分銷商等多層的流通環節,可以大大降低流通費用,而這些節省下來的費用可以通過降低零售售價讓利給消費者,會大幅度地降低國內市場上進口商品的價格水平。再次,超市聯合性國際采購意味著對零售這個組織化程度還不夠高的行業,通過聯合采購開始了更新層次的組織化的提升,這對整個行業是一個更新再造的過程開始。最后,相比較電商而言傳統的零售行業通過聯合型國際采購開始走向國際市場,開創出內外貿一體化新的流通格局,這對中國其他傳統行業的改造轉型具有示范性意義。
因此,在國家新推出的供給側改革政策中對零售商的國際性聯合采購要予以大力的支持。
支持政策的重點可以考慮放在這樣幾個方面,第一,由于超市企業間的國際商品聯合采購其形式是信息化的交易平臺,投入是巨大的,因此對信息化聯合采購的交易平臺建設費用國家應給以相應的補貼;第二,超市企業是內貿型的零售企業缺乏國際貿易的專業人才和專業技術,國家要設立專項教育基金培訓超市企業的國際貿易人才;第三,將超市企業的國際商品聯合采購列入國家““一帶一路”的大戰略規劃中,使這一企業之間的國際聯合采購的經濟行為能夠體現國家意志和國家利益;第四,國家要設立專項基金成立專門機構研究流通企業聯合性的國際化采購對國民經濟其他行業的影響,歷史告訴我們,從建國之初到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改革都是從流通開始的,而這十幾年來我們在流通層面的改革弱化了,流通的先導性被無視了,重視流通從流通改革入手或許我們的政策會更精準,成效會更大些。
(聯商網特約專欄作者 顧國建)
- 該帖于 2015/11/29 13:3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