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打開微信,網友在網絡上轉發一篇文章,又一篇對阿里巴巴污名化的討伐文章。這篇打著“人民時評”的名義叫做《阿里巴巴禍害中國甚于日本侵華戰爭》帖子,傳承發揚了文革遺風,使用“帽子工廠”的專利,對阿里巴巴及中國電商列舉了一系列罪大惡極的“罪狀”,乍一看,的確會令人發指——
你看,這篇檄文風格的討伐帖子,是怎么形容阿里巴巴的:
“阿里巴巴是通信技術+加交易市場+沒有法制無政府主義+人性貪婪+周密算計+中國龐大的家底+自相殘殺斷子絕孫的交易規則”。
除了開頭這些先入為主的“定論”,作者接下來一一列舉了阿里巴巴的幾大罪狀:
阿里巴巴之禍甚于抗日戰爭。
阿里巴巴是一個標準的賭場。 理論上:贏家只有賭場自己一家。
阿里巴巴集所有人性之惡之大成,處于完全無政府主義狀態。
阿里巴巴最終會徹底破壞本來生機勃勃的商業體系。
阿里巴巴是套在中國經濟頭上的絞索。把中國經濟送上不歸路。
作者煞有介事的、以似懂非懂的經濟學概念、市場學理論講述了阿里巴巴的所謂的“虛假”與“謊言”,以危言聳聽的“結論”來攻犴阿里巴巴以及電商行業的存在,全然漠視經濟轉型、產業轉型必須經歷的正常的新舊交替過程,將阿里巴巴及中國電商所呈現出的驚人業績視作洪水猛獸,拼命構陷。甚至聲言:“中國之不幸,為有阿里巴巴。國人之不幸,為有阿里巴巴。”
這則不懂經濟學、無視市場學,不知營銷學為何物的帖子,故意回避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所呈現的正常規律和進程,只是揮舞政治大棒,赤膊上陣,對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經濟現象竟然歇斯底里、極盡瘋狂!這不得不令人反思,看吧,不禁令人脊背涼風嗖嗖。
回想長期以來那些對以阿里為代表的中國電商的抹黑,感覺絕非網友隨心戲謔、實體紓解郁悶那么簡單。一段時間以來,“電商誤國”論甚囂塵上,一會借美國精英指責,一會借英國爵士之口,宣揚電商對于實體經濟的打擊和摧毀,對于中國經濟的“殘害”,甚至上升到國民和社會的道德層面,向政府釋放不鼓勵不提倡甚至阻止電商發展的影響。
加上一段時間以來,馬云跟隨李總理、習大大頻繁外訪,甚至幾度成為卡梅倫、奧巴馬這些影響世界的大國領袖們的直接對話者,成為奧巴馬們的座上賓,甚至受邀擔任英國政府的經濟顧問,在全世界范圍產生巨大影響和關注,由此保持了中國經濟在全球的持續熱度。
這個時候,網絡流行“電商誤國”論調,原因就更趨復雜。電商發展迅猛,作為經濟轉型的探索與示范,政府當然很支持,但是實體零售不可避免遭遇削弱性沖擊,當此時期,這些論調的出籠無疑給實體領域提供了發泄的出口。
但是,我們有理由懷疑其間有某些制造這種論點者,千方百計對電商一些經營問題無限放大,借此大加攻擊,不失惡毒的造謠構陷等行為,冷靜思考,不外乎其源于如下三種人之手,現在羅列出來,目的是還原真相,以正視聽。
1、墨守陳規,不思轉型,留戀過去輕松攫取利益的實體“食利者”。
不管站在思維守舊的角度,還是站在對變革束手無策的無能狀態,他們所做出的反應只是嫉恨創新,而不是自我調整。長此以往,他們會在唱衰別人、詆毀別人的行為中走向自我毀滅,在對過去的留戀中和對現實的憤怒中步入死亡;
2、那些文革遺老遺少。
他們留戀過去的一窮二白的所謂“公平”,甚至懷念真正的無政府狀態。他們對現在中國大陸的一切創新、一切發展、一切變革都非常不適應,極盡排斥,百般詆毀,甚至不惜終日妖言惑眾。因為他們要么是那個時代的“弄潮兒”,要么是這個時代的“失寵者”。他們當中也有那些所謂的“憤青”,出于激憤,再被人蒙蔽,總愛與發展步伐和新的事物形成對抗,一日不憤,寢食難安;一事不憤,無以發泄,只有靠憤怒和謾罵排解每日的無聊。總之,他們今天的一切言行,是他們拒絕進步、與變革和發展格格不入的心態所造成的;
3、“美分黨”。
這個群體才是最可怕的,你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游走在“漢奸”與“洋奴”邊緣的群體。他們是美國利益、日本利益的代言人、馬前卒,終日在中國上演“無間道”,他們最真實的身份是美國顏色革命的傳播者、“先頭部隊”,在經濟上如“做空中國”,在政治上如“逢中必反”,在主權上如“港獨臺獨”。
有很多時候,他們比美日政客更右翼、更極端,在中國大陸的軍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發表議論,利用輿論散播中國的“危害”,在民主、人權、領土主權等等領域不停地制造話題,或唱衰中國、或抹黑中國、或散布中國威脅論、或利用所謂普世價值阻止中國的“領土維權”行動,無一不涉足。這個群體中的角色或由美日政客親自充當,或由美日媒體充當,但有很多是披著中國人、華人外衣的美日利益代言者、所謂的“精英”。他們在境內境外以不同的身份角色遙相呼應。
電商在中國取得了舉世罕見的成就,促進了中國傳統經濟模式的發展與轉型,電商的發展,超越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任何國家在這個領域的成就,這種互聯網技術應用和互聯網經濟成就,使中國商品進一步獲得了向海外任何市場角落滲透的機會與可能,令那些早就喊叫“黃禍”、 一味堅持冷戰思維的的西方政客倍感不適。就像中國在南海的合法維權、疆藏港臺反對分裂維護領土主權統一、在東海自己領海的合法開采、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高鐵輸出、涉外港口碼頭頭等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一樣,令國內國外一直仇視中國發展、寄希望于顏色革命的勢力更加不爽。他們見不得中國發展、見不得中國統一、見不得中國和平。
前幾天,網上流傳的另一篇借 “美國媒體”之名遑言阿里“90%假貨大山難以撼動”的帖子,徹底否定了電商的一切,好像電商在中國百害而無一利。這些伎倆,稍微有點常識的人不難發現,其手段、口吻和近年來借房地產、證券等經濟現象炒作說事的做法并無二致。他們像兩個戰斗梯隊,一部分利用各種媒體大造輿論、混淆視聽,另一部分親自下手付諸實施,比如大陸證券業連續揪出的涉外內鬼。他們甚至盜用“愛國”的名義行禍國之實,竟然煽動民眾去抵觸一個企業、抵觸一個產業。危言聳聽把阿里巴巴商業和日本侵華放在了一起!
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向來是以科技為武器,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中國電商發展到今天的成就,是科技與社會進步的必然,是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體現,是產業經濟自我調整與提升的規律,如果強加于它頭上一頂政治的帽子,賦予它政治色彩,無論是唱衰、還是捧殺,要么荒誕不經,要么別有用心。
張一夫
2015年11月29日
0374CHG- 該帖于 2015/11/30 9:53: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