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的困難,使我們對“匠心”有了更多的期待!匠人精神,我們總會想到高度虔誠、追求極致、崇尚精細、手工制作、靈感靈魂、藝術與魅力等詞,秋山利輝在《匠人精神》書中說:“匠人精神本身講的不是技術,而是從事這個工作怎么尊重這項工作,先做人做好了再說這項工作”,所以秋山木工學徒每次課前先背匠人須知30條教做人;《褚橙,你照樣學不會》中有篇日籍顧問的讀后感,他說褚時健的“認真”日本遍地都是!像莊屋的大米、關口一郎的咖啡、秋山木工、神戶牛肉等等,中國為什么總缺失一些“認真”的匠人呢?
很多人說過這個話題,多數歸結為缺少匠人的環境!是否有了環境,我們身邊就會有很多匠心呢?顯然,這不是簡單的一個問題所能回答的!
零售更是如此!業界誰是“匠心企業”呢?
一、零售匠人,土壤很貧
我們探討突破當前的零售困境,說商品、供應商、服務等應該怎么怎么樣,但“如何做到”始終是個困境!零售業缺乏匠心,可能還有更多的原因:
(1)零售有很高的綜合度,匠心,往往很容易淹沒在冗長的流程和復雜的合作中。或者因為上下游的資源掌控度不同而使匠心難立足!
(2)單環節的重復勞動容易麻痹倦怠,缺失激情,匠人,最重要的不是持續堅持,而是持續精益!
(3)層級決策容易打壓創造激情,標準化、程序化、指令式管理容易形成死板文化。
(4)行業吸引力差,員工隊伍綜合素質弱化,職工的成長沖動也容易滋生務虛追求。
(5)過去的商業浮躁,做不好可以轉、逃、賣、調,出路太多!
(6)社會的職業環境、職業素養土壤問題。
種種跡象表明,做傳導價值及三化要求下的零售,很大程度上無法適應頻繁試錯、責任明晰、少受干擾、偏執追求、持續深入、追求極致的匠心要求!所以,匠心多數出現在小企業、單品、獨品牌、獨工藝等領域!
過去,一個行業不好做,賣了,轉行還能很好的生存,今天,你還能往哪轉?即使零售的供給側實現了變革,業態過剩產能得以擠出,你還是要有創造價值的點!否則,明天何處安身?
顯然,說零售的匠心,取其“神”更加重要!
二、匠心典范,還靠“系統作用+人的價值"
首先,我們要探討一個問題:為什么一個企業會專心?為什一個人能匠心?這些需要什么條件呢?
靠人?靠機制?靠文化?靠系統?
我們只能說,都需要,但看業務,看重點!
因為零售業薪資水平普遍偏低,靠人,還得設計一番;在現有的粗放管理水平下,很多工作難以精確評估,社會大環境也缺乏匠人的引導,許多員工認為自己犯不著那么“較真”,認真也沒用,制約環節太多,很難出現全鏈條卓越,靠系統,需要積累;靠文化,利益至上的時代,沒那么簡單,所有均非一時之功!
所以,中國的匠人肯定要有一個市場洗禮的過程才能成候!更需要企業克服現實的制約,比如過度利益追求和浮躁發展選擇,需要文化復興!更需要老板站站臺!否則,沒得好!
與中國大環境匹配,匠人精神首先應該是企業家的匠心,是企業動力系統的匠心!
(1)只有企業家才能夠讓企業專注起來;
(2)激發企業的“鉆頭”精神,需要大的機制設計,過去、現在未來都是如此;
(3)要激發人把事情做好,需要大量的培訓、很好的激勵、大量的保障和大量的專力研究;
(4)戰略方向與領導隊伍,要解決新意與傳承的問題,尊重本來規律,所謂“動力系統”,關鍵領導是核心!
上述表述更像是奢望,但是,否則,還是沒得好!
企業的機制,可能有“推”式,管理隊伍有很強的創造,推動企業進步,如萬科;也有“拉”式,領頭羊決定企業方向,帶著企業向前,如王健林、張近東!而對零售,可能還是“拉”式為主,“推”式為輔!換一個表述,零售業還是靠人與體系的完美結合,體系的作用,人的價值!
三、以點帶面,向厚積累
關于體系,大潤發比較牛,不靠人治靠法治靠系統,在國內經營19年未關一家!大大潤發可能只有一個,零售工匠亮點可以有很多。
具體來講,零售的匠心,可能有下列支點:
1、 突破關鍵工種
因為綜合度過高,組合性可補,所以做好零售關鍵崗位的匠心是關鍵。零售事務性工作太多,崗位管理很容易陷入平均化局面。不是說企業意識不到重要性,而是事實的管理重心照顧不夠!
? 超市生鮮應有新采購農人!現場應有高級賣手!
? 鮮食要有制作手藝人!
? 購物中心要設生活體驗官!
? 百貨要有金牌服務生!形象專家顧問!
……
關鍵工種,他們追求業務極致,形成了企業口碑,亮點帶動新生!
極致不該是口號,是真正NB!所謂核心競爭力,無非是關鍵業務的關鍵能力背后有關鍵人力!
2、 打造匠人鏈條
一個蔬菜的采購如何專業?一個面點的技師如何“大師”?一個百貨的品牌店長如何“金牌”?一個購物中心業態真正是“體驗”?有我們如何評價員工工作的問題,更有鏈條管理的問題。
匠人的鏈條,在于他有自己的工作環境和價值體現,少一些其他干擾,員工可以從專業中安身養家!你的企業有這樣的鏈條嗎?員工是否很有闖勁做到最好?
零售業面臨人力成本的壓力,企業應該知道,哪些崗位不僅不能減,還要加!
從崗位自設激發的角度,小型化、明確責任應該是匠人的必須環境,要縮短決策流程,明確資源主體!一個崗位上三三四四的事情太多,或上級是個事逼,有工匠才怪呢?沒人,零售逆襲個毛線!
3、沉淀匠人元素
松井忠三在《解密MUJI》中說:創建“讓努力制造成果的機制”、“傳承經驗與靈感的機制”“徹底消除浪費的機制”,是無印良品復活的原動力!在高流動的零售業,多少企業的手冊標準化和教育訓練系統堪作榜樣呢?
在資訊泛濫的今天,有效的沉淀、有趣的沉淀、務實的積累往往顯的格格不入,但那是基礎,朝三暮四,只會越加迷茫和淺薄!工匠的出品,一定有文化性和藝術性的氣息,沉淀細節、沉淀藝術,創造感動!此外,也需要解讀和傳播!
當然,匠人面對新事,不是守舊,而是吸收,零售業一定要跟上時代,但更多是圍繞本質,堅持一些,履新一些!
4、深化匠人的厚度
零售系統與系統的差異,不在于大框架,而在于細節和質感!關于商品的故事、關于品牌的故事、關于裝修的風格、關于營銷的方法,即使裝逼,也能裝的嚴肅!
你的企業,路徑可見可查嗎? 你的故事,十年如一日還是一日如十年?你的崗位厚度,能夠幾層幾深?
企業需要完善檔案系統,更要強化傳承系統!
這樣零售就能出匠心嗎?我真的不知道,也許,這本是個偽命題!只有在專業的領域內才有這個說辭!吸收其神,零售今天其實還是要去探討效率、專業和極致的問題!零售業未來本身就要精進其業務,匠韻身心,也許本身就是個過程,是市場逼出來的!
最后,可能我們都該自問,泛濫時事,我們是不是那個“匠”人?
yiilong- 該帖于 2016/2/25 16:2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