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人們不得不臣服于技術創新帶來的種種改變,大家津津樂道,樂此不疲地投入到互聯網帶來的變革中,依賴滴滴打車、信任大眾點評,上班族的午飯離不開餓了么,O2O一時間成了香餑餑,很多公司都紛紛跳進這個迷局尋找出路,盡管2015年O2O曾遭受嚴峻的資本寒冬,但依然無法阻止創業者躍躍欲試的熱情,成千上百的O2O項目依然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
隨著二孩政策的落地實施,母嬰服務需求越來越大,家政行業迎來利好,百萬新生兒將為家政行業打造一片新藍海。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家政行業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盡管這兩年家政O2O項目不斷涌現,但多是虛火一片,并未真正推動家政行業的發展,并且從實際業務量來說,線上交易的家政業務最多只占三分,重心仍在線下。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現在家政O2O平臺像阿姨幫、58到家、e家潔的業務多數聚焦在上門保潔、家電清洗、新居拓荒等這樣的家庭服務,而市場真正的需求多是保姆、育兒嫂這樣經驗豐富的阿姨,但這部分人員仍被扎根多年的傳統家政公司壟斷著;同時由于家政服務行業線下粘性太強,人們在找保姆、育兒嫂這樣的專業阿姨時,還是習慣性地到線下門店詢問了解,并不會因為在網上看過阿姨的介紹和評價就輕易下單敲定,畢竟很長一段時間要跟一個阿姨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總還是要求有幾分眼緣的。正是由于家政行業的線下粘性太強,很多家政O2O平臺只能從簡單的保潔、保養等服務切入家政行業,可是保潔服務的需求量并不是特別大,同時頻次也不會太高,即便通過優惠券補貼等讓利活動,也沒有真正調動起用戶的熱情,家政O2O也始終不溫不火,可見這些平臺并沒有抓住用戶的真實需求。
其次,家政O2O除了改變用戶的行為之外,并未真正觸及行業痛點,技術的革新、模式的創新都是為了推動行業進步而努力,而互聯網家政平臺似乎并未做到。筆者曾走訪多家傳統家政公司,他們坦言到家政O2O的層出不窮曾給他們帶來過惶恐,但只是被家政O2O來勢洶洶的勢頭所嚇到,市場是否買單還有待于驗證,從實際業務量來看,家政O2O平臺并未撼動傳統家政公司的地位,搶占到的也只是傳統家政公司根本不屑于做的鐘點工保潔服務。盡管,我們看到很多傳統行業都被互聯網企業“和諧”掉了,可是在家政行業,這一天似乎還很遙遠。
在傳統家政市場上流傳著一個定律,就是得阿姨者得天下,擁有幾百個阿姨的花名冊就可以開個家政公司,對用戶和傳統家政公司而言,他們需要的都是素質高、職業技能強的阿姨,人才缺失是這個行業最本質的痛點,可是互聯網顯然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在這個行業傳統家政公司+互聯網似乎更為靠譜,一方面有扎根多年的線下經驗和豐富資源,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的技術來優化流程、規范行業。例如通過互聯網技術,進行訂單的高效管理,激活那些沉睡的阿姨數據,提升用戶粘性等。目前來看,云家政、千米E家政在做著這樣的事情,通過B2B的形式給傳統的家政公司提供電商管理系統以及移動端APP,但是跟云家政不同的是使用千米E家政系統的家政公司并不需要更名易姓,還可保留其原來的品牌進行運營。如今的傳統家政公司就像十多年前的房產中介,存在著各種弊端和缺陷,因此需要新的技術和手段讓這個行業越來越規范,越來越透明,從而提升用戶滿意度。
再次,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家政O2O依然沒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在經歷過2015年的資本寒冬之后,今年各大家政O2O平臺都紛紛抱團取暖,2016年年初阿姨幫和管家幫進行抱團達成戰略合作,發揮各自優勢面對激烈的市場環境;云家政攜手百度、京東到家推“宅速潔”,開始試水即時上門服務,為自己提供流量入口……2016年家政O2O平臺的資本重組似乎已經初露端倪,“兼并、收購、關閉”也許會成為家政O2O的新常態。
在筆者看來,家政O2O并不是什么神丹妙藥,去中介也未必就是明智之舉,在這個行業,互聯網家政平臺和已經逆襲而來的傳統家政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將會此消彼長,不論未來誰能占上風,前提是要提升從業人員素質,規范行業標準,推動行業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