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哲于3月9日在重慶遭遇車禍辭世,噩耗傳來,深感意外和惋惜。
蒲哲雖然年輕,但他在便利店領域的造詣之深、專業水準之高,非常罕見,他有十年留日經歷,在7-11工作多年,從普通員工做到營運部長。他能說會寫,粉絲很多,在零售圈聲名鵲起,得到包括中國商報超市周刊主編高建成、聯商網CEO王躍林、中國連鎖雜志主編陳岳峰、樂城超市董事長王衛、金好來創始人吳金宏等眾多零售界精英、大佬的欣賞和喜愛,就是這樣一顆冉冉升起的零售之星,卻中道隕落,怎么不令人扼腕嘆惜?!
在去年的聯商大會上,有幸與蒲哲有過一面之緣。聽過他的演講之后,某晚在住地白馬飯店,蒲哲、程相民(零售明家)、于洪水(水哥)、譚義龍(上佳)、柯柯湖(胡柯柯)、謝尚偉和我幾個,有過約2小時的交流。可惜我不善言談,說話不多,只記得當時跟蒲哲客氣了幾句,稱贊他的演講,蒲哲卻很低調、謙遜,也很客氣。
當時就對他的印象不錯:年輕、專業、務實、儒雅。年輕的作者也接觸過不少,大多性格張揚、自視甚高,像蒲哲這樣謙遜、低調而真正專業的并不多見,心里的親近感油然而生,覺得蒲哲是最有可能成為大家的寫手。
印象最深的還是蒲哲的文章,他的產量不算太高,內容主要集中于日本零售以及便利店領域,文風樸實,干貨居多,評論次之,焦躁、浮夸、概念式的炒作基本在他的文章中看不到痕跡。對于自己不太熟悉的領域,蒲哲幾乎從不涉及,我覺得這正是他的聰明處。蒲哲似乎深得日本零售真傳,專注、專業、有匠心,這些在他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
后來再也沒見過面,不過在微信上有過幾次交流。去年年中吧,聽說蒲哲從7-11辭職,準備自己創業。我覺得便利店雖被稱為零售業的“新風口”,但盈利不易。就問他,但他的創業方向卻在互聯網領域。他說跟一些零售大佬接觸之后,感覺自己的知識面太窄、沉淀太少,今后要多積累,文章可能會寫得比較少,令電腦前的我汗顏,雖然也忝列寫手之列,但自知專業性、研究的深度和耐心與蒲哲相差太遠。
后來又聽說他打算去做培訓師,我就建議他待在企業,覺得零售業發展太快,只有呆在企業才有源頭活水,做專職的培訓師雖可以堅持學習,但畢竟不在零售一線,未必能真正接地氣。蒲哲卻說并未打算做專職培訓師,只是應朋友之邀去幾家企業講了幾次課。
再后來,聽說蒲哲加入了聯商網,任重慶站站長之職,不過似一直跟程相民一起呆在北京,詳情如何我也不甚了然。他的聯商專欄有日子沒有更新。我本期待著在今年的聯商大會上見面時,再跟他聊聊,時下的便利店已經紅得發紫,誰知道竟等來了噩耗!
這幾天,朋友圈中不斷有人以各種形式追憶蒲哲,有寫祭文的,寫挽詩的,也有以書法寄托哀思的。這些自發地紀念的人中,既有他以前的部下,也有知名的媒體人和企業家,零售自媒體“第三只眼看零售”公眾號專門刊發了紀念文章,樂城超市王衛總親自撰文紀念,令人非常感動,從中也可以看出蒲哲的影響之大和大家對他的不舍。
王衛總的文章回憶了與蒲哲交往的點點滴滴,平實卻感人至深,特別是“此生有憾”的說法我很認同,以蒲哲的資質、資歷、聰穎、好學,假以時日,成為國內一流的專家是大概率之事,可惜天不假年,人生宏圖尚未完全展開就匆匆謝幕,“上天不厚”、“天妒英才”又怎能表達大家的哀惋之情?!
最痛苦當然是蒲哲的父母和他的妻子,老年喪子、青年喪夫都是人生難以承受之痛,他們心中的傷痛,不知何時才能淡去。聽說蒲哲還有一對雙胞胎幼子,上天既曾如此眷顧他,又為何如此絕情刻薄,不給他把孩子養大的機會?!
現在,我希望的,就是蒲哲的父母和夫人盡早走出哀傷,堅強地生活下去,希望他的一對雙胞胎孩子能夠健康成長,也希望蒲哲一路走好,魂歸天堂,英靈安息。
每一次有熟悉的人故去,都會在心里激起波瀾,都會引發對死亡的思考。死亡其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任何人都不能幸免,史鐵生說它是“再怎么耽誤也不會錯過的事”。人類生生不息,但活著的,早就如這春天的花草一樣換了一茬又一茬。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人們好生惡死,無非懼怕死后世間的繁華熱鬧與己無關,然而,生之前既無生之急迫,死后也必沒有死之寂寥。
希望蒲哲的親人、朋友在悲傷過后,堅強地生活,不必太糾結于“壯志未酬”、“此生有憾”,所謂的功名、事業終究會是過眼煙云,三國演義開篇詞說“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偉大如《三國》者,又能流傳幾個千年?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也不過是滄海之一粟,時光終會流逝千萬年,那時,也許人類早已銷聲匿跡,我們每個人就像從來沒有出現過,雁過而無痕。
因此,活著的人好好的活著,就是對死者最好的紀念。有些事情,除了概括承受,別無他法。各種假設,只能徒增痛苦而已。
聽說蒲哲的告別式明天將在重慶舉行,謹以此文在湖北宜昌遙送蒲哲君:蒲哲兄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