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是妹,撩出滋味。
這次,『菜鳥網絡』成了《太陽的后裔》宋仲基小鮮肉,首輪融資便『撩得』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淡馬錫控股公司(Temasek),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等國際資本參與,獲投資超百億元,估值近500億元(據財新網)。而至今,『菜鳥』成立還不滿3年。
毫無疑問,能撩得資本如此追捧,自然不乏顏(硬)值(數據)——如今,『菜鳥』平臺上運轉全國超70%的包裹,日處理數據7萬億條(百度搜索不過每天數百億次),所有主流快遞公司均與其對接,國內配送線路超1萬條,倉儲覆蓋全國250個城市……
但更重要的,是『駐顏有術』,換句話說,『菜鳥』得有不老的DNA及成長的希望,以免被『歲月』這把『殺豬刀』摧殘而走形,或遭遇『天花板』而失去更高帥富的憧憬。畢竟,資本不是花癡的迷妹,拿不出像樣的本事,征服不了她們的心。
在小郝子看來,最終能讓資本傾心獻身,『菜鳥』憑的是將大數據技術落地(不老的DNA),以及在跨境、農村業務上的布局拓展(成長的希望),正是這兩道高能光環,讓她們看到了共同飛起的希望。
大數據能落地
要知道,物流之美在于流動快通,物流之痛在于沉積難動,而『痛中之痛』則是數據不能透明互通,運營缺乏數據支持。因此,作為物流協同平臺,『菜鳥』就必須打破各中藩籬,展現大數據落地的價值,方能贏得信任,構建協調共生的生態。
之前,電商消費盛宴之下,物流業強勢共生,跑馬圈地,使其無暇顧及信息化演進。比如,原先很多運單依賴于人工『寫大筆』,憑個人經驗,確定包裹分揀至哪個派送站點。如此一來,人為切入,斷了數據鏈路,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出錯率極高。
所以,針對性的,『菜鳥』將各地地址精確匹配到鄉鎮/街道,形成『四級地址庫』;同時,為每一個包裹生成『電子面單』,讓它們有唯一的身份ID;在此基礎上,建立『大數據路由分單』,便可用系統自動分單取代人工『寫大筆』。『菜鳥』將這套系統提供給物流小伙伴,為其貫通物流各環節的信息鏈接,達到數據透明互通,提升效率的同時,也為運營決策提供了豐沛的數據。
畢竟,從本質上來說,物流就是用『分散的運力』匹配『離散化的儲運需求』,要在它們之間形成智能的耦合,需要縱觀全局,才能效率最高,此間,事涉運力統籌和貨源、倉儲統籌,必須掌握大而全數據,構建、優化出更合理的算法,形成協作,將相關資源的效能發揮到最大。
就像去年雙十一次日,華北地區大霧,干線公路運輸受到影響。中通與『菜鳥』不斷對接數據,連續調整運力部署,保持收(攬收)、轉(轉運)、運(運輸)、派(派件)的均衡節奏,不致讓快件在某環節堆砌失控,引發超負荷運轉。用中通運營副總裁倪根炎的話說:『不像以前,著急把快件向下個環節輸送,反而爆倉,欲速則不達。如今有節奏地把控流量,更能讓整體鏈條達到最高效能。』
可見,物流唯快不破的少林長拳下,也飽含著太極張弛有度的道理。其前提是,『菜鳥』接入了國內所有主流的快遞企業,有充分的數據資源,判斷每個區域、每個時段的物流『吞吐』力,為小伙伴提供大數據支持,令其提前調動資源配給,順勢而為,隨機應變,『忙』而不『亂』。
相應的,各小伙伴有機地成長,反過來又為『菜鳥』提供更加豐沛的數據,持續強化其大數據的DNA,使得整個菜鳥系都進入良性循環。如此,『菜鳥』便成了《瓦爾登湖》中的梭羅:『我在天空垂釣,釣一池晶瑩剔透的繁星』。價值幾何,不言而喻。
跨境、農村新天地
如今,電商物流占據物流訂單總數已超7成,隨著電商『下鄉』、『跨境』,經過『比特』改造的物流需求因此爆發式成長。場景即戰場,『菜鳥』自然不會放過拓展新疆界的機會。
所以,『菜鳥』聯合小伙伴,覆蓋全國2800個區縣,實現為50萬個村子送貨,未來還將建設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10萬個村級服務站。同時,日處理跨境訂單已超400萬,旗下74個跨境倉庫+16條跨境專線,覆蓋了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保稅倉庫容已超30萬平米……
而更關鍵的是,在物流的商業游戲里,『菜鳥』正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機制,在沒有終局的江湖之戰中不斷優化自己,穩固其農村、跨境領域的優勢。
就好比,某包裹寄送河北阜平一個村,50元的商品,物流公司自己送達的成本要上百元,可是如果借助『菜鳥裹裹』的眾包機制,通過信息匹配,尋找前往村鎮的其他快遞司機順帶,10-15元便可搞定,在最后配送的過程中,集聚分散的物流需求,平攤配送成本,形成規模經濟,這便找到了農村物流短時耗、低成本的甜蜜點。
另一方面,跨境出口方可以利用『菜鳥』境外倉快速拿到退稅優惠,將15-30天以上的送貨周期縮短到兩周以內,便捷退貨處置;而跨境進口方則可以幫助國際大品牌進入國內,利用『菜鳥』保稅倉庫快速通關,享受關稅優惠;雙方都能在翻山越嶺的另一邊可勁High。同時,聚集了進出口多方供需,數據豐富,又為『菜鳥』選擇建倉地址、優化物流路由,提供了更精準的預測支持……
如此機制下,跨境、農村物流自然進退有度,方圓有型——農村配送分散化、小批量、多批次,不會因為渠道下沉失去時效、成本的標準;跨境物流集約化、大批量、少批次,不會因為路途遙遠失去服務、效率的標桿——『菜鳥』便可在新天地里扎穩馬步,打出一套『天馬流星拳』:出超華麗,效果顯著,拳到之處逼格閃閃。
綜合來看,傳統物流與『菜鳥系』物流的區別:1、前者囿于自身能力,只能選擇2、8法則的主流,后者鏈接廣泛,更能覆蓋跨境、農村這樣的長尾;2、前者是自己的小數據運作,只顧自身,后者是大數據運營,能有全局參考;3、前者注重成本考量,后者兼顧服務、成本和效率。
若用現在流行的『供給側改革』來定位,『菜鳥』是用新手段重構傳統物流業,為其做『加法』。這才是將物流成本占GDP18%(比全球平均水平高6.5個百分點)降下來的解藥。也正因此,『菜鳥』CEO童文紅才會說:『中國經濟前十年看電商,后十年看物流』。
還迷信自建物流?拜托,除了只會撒費用的中二氣息外,以自建物流的1,去比『菜鳥』體系的N家聯手,哪有什么優勢可言,特別在物流這個『大者恒大,贏者通吃』的領域。所以,『菜鳥』首輪融資,幾乎京東C輪融資的兩倍,也沒什么可驚奇的。
————————————
作者:小郝子 / 混混9年時光,一只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思考喵……微信公眾號——郝聞郝看(ID:haowenhaokan),互聯網的幸福就在這里
- 該帖于 2016/3/17 10:2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