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島柜因為柜臺的因素,以品類陳列為主。不同品牌的同一品類聚集在一塊,更方便顧客同類比較。要注意的是,并非同一品類一定要擺一排,以橫向扎堆是主原則,但也可以穿插地以豎向扎堆為輔助,不要死板
貨品的陳列,有兩條核心口訣心法:
1、讓好賣的貨賣得更多(以下簡稱第一原則)
(注:這條原則是用來指導陳列的,不是用來指導銷售的,請勿混淆概念。)
2、高檔獨顯,低檔扎堆(以下簡稱第二原則)
所有陳列里面的細節規律,基本都是圍繞這兩點展開。請細細體會。
然后再理解幾個名詞:
1.吸引力商品:在客觀上,最能吸引客人進店和購買的商品。
2.主推商品:即你主觀上最想賣給顧客的商品。
比如新開的店,你應該向客人主推知名品牌,哪怕毛利低一點,以增加會員和消費信任。已經是成熟的店子,都多主推毛利相對高一些的商品。不同的活動,季節,主推商品都不一樣。
3.配套商品:為滿足顧客的不同需求和特殊要求,豐富商品結構,而配套的商品。
比如日化店常見的生活用品,工具等。
對于不同類型定位的店子,一個店的不同發展階段,以上這些商品,都是變化著的。
以下我們以中島柜為模型,講具體的貨品陳列方法。
一、品牌陳列與品類陳列
即按品牌扎堆,或按品類扎堆,是最基本的陳列原則,兩者也可以相互結合。
一般說來,背柜上多以品牌陳列為主,中島上多以品類為主。因為同品牌貨品顏色統一,貨品系列多時,在貨柜上多豎向為主,橫向為輔。貨品系列少時,才考慮同品牌以橫向為主,如同品牌同型號貨橫擺一排。
而中島柜因為柜臺的因素,則以品類陳列為主。不同品牌的同一品類聚集在一塊,更方便顧客同類比較。要注意的是,并非同一品類一定要擺一排,以橫向扎堆是主原則,但也可以穿插地以豎向扎堆為輔助,不要死板。
二、貨品與貨架
從理論上講,按照“讓好賣的貨賣的更多”的第一原則,中島柜的展位板從下往上,位置黃金度逐級增加。之所以是理論上,是為了方便理解。
實際擺的時候則無需死板,可以在好的位置和視線最先到達的位置(比如兩邊,特別是左邊),以吸引品為主,中間穿插一些主推品。
為了方便理解,我這里只用了三層表示。
①小體積商品的位置應優于大體積商品。
人的常識里有“濃縮的都是精華”,潛意識里東西越小越精貴(比如鉆石),相對來說越大則越不精華。參考“第一”原則,商品越小越往好位置放。
更重要是,小體積貨需要近距離的觀察,不可能把它放到最下面。大體積貨因為目標夠大,放差一點的位置,也不影響顧客看它。
②無包材商品位置應優于有包材商品
這里以護膚品為例(日化洗護一般無外紙包材)。無包材給人以平價易耗的感覺,即出售得多,賣得頻繁,有包材則相對顯得高檔和不易耗,即賣的相對少。——遵循“第一”原則。關鍵是,無包材更易于顧客拿在手上觀察、打開、聞和試用,所以盡量把它往好位置放。
層高的調節不多說,按上圖領會即可。
這里以日化背柜為例,是一張我們常見的圖。
背柜為日化店常見的240cm高背柜,人高參考的是南方女性的160cm身高。
要說明的是:A上面的B位置,從視線上來講應該也為A,但因高度需要人抬手過肩拿取,所以只能以B論處。另外,每個店的背柜的層板的高度和數量不一樣,ABCD的排列,要根據自己店內實際情況來區分,以上只是模型參考。
擺多還是擺少?
有些店主有這樣的理解,單位面積里擺的貨越多、越豐富,可選擇性就越大,賣得也就越多。比較極端的表現如:貨架的間距安排的過窄(小于90公分)。
貨品的多與少,豐富與否,是根據店鋪定位來的和經營特點來決定的,一些品牌專柜,品種相對店鋪來說并不豐富,但就是一到兩款單品就可以賣瘋掉。一些大型超市,日化洗滌區域比一般日化零售店還大,但坪效就是沒店鋪好,一味地求少和一味地求多,都不合適。
不過一味求少我們見得少,基本是一味求多。這個多體現在三個方面:
1.增加整體的貨柜占地,縮減人的活動面積。
2.增加貨柜陳列面積,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可能擺滿。
3.增加單層展板上的陳列數量,盡量擺滿。
日化店和個人護理店所倡導的“一站式采購”確實取得了巨大成效,也使得利用空間多陳列貨品以豐富選購到了無以附加的地步:包柱貨架、收銀前臺配架、各種斗柜的使用等等。在日化店發展的早期,確實要提倡“平價,名品,一站式”等主張,充分利用這些特點與超市日化區和精品店競爭。隨著會員的累積和經營的升級,后來多逐漸開始“名品→終端品→自有品牌”“側重洗滌→側重護膚、彩妝”“成交量→銷售額→毛利率”等方面的轉變。
不難看出,隨著生意的穩定和需要,對銷售量,商品的利潤,交易的難易度之間的平衡和要求都會升高,就是說,隨著日化店銷售策略的改變,對購物的方式、環境、服務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此來說,柜臺上的陳列面積,日化店的背柜特別顯著,都是滿打滿地放,初一眼看貨品豐富,再一眼看——兩眼昏花。中國的水墨畫里講究一個留白,適當地留一些空白區域來,更適合視覺感受和突出重點。50—180公分,是人手方便觸及到的區域,再往上或往下的區域再陳列貨品,實際意義并沒有,既影響視覺,站近了也看不到,更不方便拿取。在成熟的日化店里并不可取。
反觀屈臣氏,千色店,韓國tadacosa,絲芙蘭等店,對于50公分以下和180(或200)公分以上的處理,既然該區域陳列貨品意義不大,干脆另作其它用途,滿足購物體驗和視覺舒適。
所謂少即是多,日化店在成熟和升級的過程中,必然有在陳列上做減法的階段。
>>屈臣氏
>>千色店
>>絲芙蘭
>>韓國tadacosa
單層貨板也是這樣,與其各種商品擺滿擺多,排排站,不如品種精簡一些,利用陳列造型造型上或顏色上的韻律使得視覺更舒適,貨品更主次分明又各有其特點,或增加單品間的間隙,使得整體更有透氣感。特別是處理一些高單價的護膚精品時更要注意這些。
我拿絲芙蘭的中島側邊貨板對比一般日化店的,舉例有些極端,但道理同上。
這都是來自“第二”原則——高檔獨顯,低檔扎堆。好比皇帝一個人獨霸紫禁城,而平頭百姓只有立錐之地一樣,是自然的法則。越是低價易銷的商品,越是扎堆放,比如袋包洗衣粉直接堆在門口促銷,10元不到的手霜胡亂一堆仍在斗柜里;越是高檔貨則越單獨放置,甚至配上各種裝飾物點綴,比如珠寶、奢侈品。這些都是易于理解的例子,道理卻同樣適用于店鋪發展的過程,當你不再需要平價和貨品豐富去吸引客人時,就要對空間的使用有新的認識。
三、貨品與貨品
我們以一層貨架為例,正面看。
【數量】
AB級位置
每個單品最少2-3組,這是最少的要求,更多亦可,根據位置和其它情況來定。
一排最少3個品種(或3個顏色)。品種更多的極致情況時,不能讓一個單品種只能擺一組。
CD級位置
品種則可以趨于單一,1-3個品種擺一排也行。
【高度】
同層貨品高度應趨于統一(或通過堆雙層能接近)相鄰落差不宜過大。
但完全一致的話,不同品種最好通過陳列方式使得有點落差,同品種則無需考慮。
過高或過低的貨品不宜靠在一起,一定要有高落差的話,一排也不要出現過多。
擺放時講究一個視覺韻律,你從左往右一眼掃過去,自己感受一下吧。
【組合】
從上面看,2-4組,可以采取排頭兵形式,增加陳列視覺感,突出單品。
超過4組,或是偏差的位置(比如CD級位置),則多是對齊搞排排站。
單品體積較小,包裝邊線是直線的貨品(如護膚品的紙外包裝),組數較多時組與組間最好留一點間隙,不同品種組之間的間隙可更稍大一些。
無包材貨品(比如軟膠裝倒立瓶)的邊線多是斜線,即使并排靠在一起也必然會留下間隔。
特別是A級位置的護膚品,排頭兵最好為試用裝,有幾種擺法參考。
一些店主會問:護膚品的同系列各單品,怎么做組合陳列好看?比如某品牌的某系列,有5-8款單品,高低大小不一,瓶材各異,怎么擺在一起好看?由于各個品牌有各自的標準陳列法,各位實在不知道擺的話,遵循一個原則:
擺在一起成三角形。從正面,側面,上面看,都差不多是三角形的隊列就行。
四、配套助銷品
特價牌,插板,各種各樣的POP,舉一些例子,以供參考。
(海格里斯批發POP等超市貨架配套設備)
特例:底層價格簽
雖然貨架底層的位置并不好,但既然有這個擺貨層板,還是要盡量利用好這個位置。想辦法設計一些小細節,顧客會認為你很貼心。
特例:鏡子的使用
在所有的助銷品里,這個道具的實用性被大大低估了。在一些特殊的位置,適當地安排一些鏡子,你會發現效果很不一般——它可是女人的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