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7日物美生鮮采購總監張寶成、高級采購經理張瑞希、采購經理于藍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4月23日蔬果采購總監尚長城、水果采購負責人孟麗軍、蔬菜采購負責人鄭福飛等9人因與個別供應商存在利益交換,收取供應商好處費,且數額巨大,被開除。
自從物美尚佳會員店首戰失利后,物美采購體系變革突然來得更加猛烈,其后對部分疑是“問題采購人員”采取直接報案并進入公眾視野,對于物美內部多年積弊開始直接對決。采購人員吃回扣是行業的潛規則,各家企業都或多或少存在。各企業也都睜只眼閉只眼,實在看不下去了也就打發走人了事,以和為貴。直接采用司法處理的是及個案,輕易不愿使出,一旦使出,那么斗爭已經極度白熱化。物美董事長蒙進暹表示,“對于采購人員索賄貪腐,物美決不手軟”。
物美采購體系存在的積弊是多年積累下來的,其零供關系惡化也被央視等媒體多次報道出來。物美也曾對其體系進行多次變革,吳堅忠主政時曾在2011年借大區化進行采購權合二為一,在管理上將地區管理變為大區管理,分為華北、華東和銀川三大區。2012年確立打造以果蔬為代表的生鮮核心競爭力,生鮮派一枝獨秀,并宣布取得階段性成果。2013年采購模式變革導致零供關系極度惡化,供應商、經銷商強烈反彈,各種內幕、緋聞漫天飛。業績下滑、零供惡化、收購卜蜂蓮花部分門店失敗,吳堅忠因個人原因離職。蒙進暹從大西北銀川領兵進京接任掌門。蒙進暹接手第一仗就是對采購模式再度進行變革,以公開招標拉開了采購變革的第一幕。2014年開始對供應商進行分級管理,并試圖跨過供應商直接與廠商對接,盡量減少中間環節。我們來看下這幾年物美的業績如何?
單位:億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很明顯看出,隨著物美商業銷售額的不斷上升,利潤僅在2012年出現2.7%的增長后快速跳水。也就是那么多的銷售額都白干了,利潤不知道哪里去,或者也可以說整個采購體系的改革并沒有出現相應的作用。
2015年物美商業在香港退市,從其上半年財報來看,營業額雖然上升11.4%,但利潤同比下滑19.5%。
2015年物美又進行了兩件大事,一是進軍倉儲會員店,一是攜手IDG資本入股多點新鮮電子商務公司。作為轉型的重頭戲,物美率先嘗鮮倉儲會員店模式,但一開業便被同行看淡,引得高管相當難堪,盡管對外一直宣稱還處于摸索狀態,但商品毛利定得那么高,與市場理解的倉儲會員店差距太大。當然其對外口徑是整體毛利并不高,筆者猜測可能像生鮮等商品損耗過高,導致平均毛利下降。筆者曾撰文《物美倉儲會員店為何讓大媽直喊坑爹》直指其加價率過高問題,而且毛利前后臺兩端通吃。這種情況下物美尚佳會員店根本不可能有絲毫表現,相信物美高層對這種狀況也不可能視而不見,問題是看到了不一定能立刻扭轉過來。為了拯救物美尚佳會員店,甚至指定多點新鮮選擇物美尚佳作為采購方。
采購的不給力,加上假促銷的各種負面新聞等等,物美的容忍度變得越來越小,甚至等不到過完春節。農歷二九也就是12月17日,就有采購人員被刑事拘留。4月份又有9人被開除,對于采購的清洗正在不斷的深入,而對外公開曝光更是在顯示管理層的決心。至于最終這場戰斗能進行到什么程度,則看老板的決心。被采購拖垮的公司多得去,真正敢拿采購下手的卻不多。當然,采購也不是天生就貪,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更加重要。老板在有能力的情況下,讓底下的員工多舔下碗。員工打工就是為了賺錢,為了生活變得好些,沒有合理的勞動報酬,要嘛嫌錢少走人,要嘛吃里扒外,最后反過來都是企業吃虧。
- 該帖于 2016/4/30 13:36: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