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策劃管理案例:
從日本說起
據日媒報道,日本國土交通省、經濟產業省、環境省等推行的普通家庭二氧化碳減排補貼政策—住宅環保點(住宅節能補貼積分獎勵),儼然成為家電店、建材店直接交戰的“引爆劑”,隨著政府政策導向的變化,相關產業、市場的關聯度也隨之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
而所謂住宅環保點,每戶30萬點(1點約合1日元,30萬日元約合RMB2.3萬元)補貼標準發放的兩大依據則是:1、通過加裝隔熱內窗,防止冷(熱)氣外泄,降低能耗的實施節能改造的家庭;2、采用地熱、太陽能等新能源以及自然采光、絕熱隔熱等節能設計的新建住宅。簡單而言,即日本政府針對原有高碳住宅實施低碳改造及新建低碳住宅,所推出的節能補貼消費刺激政策。
由于政策實施力度大、針對性強以及環保點用途廣泛(可與商品券、地域土特產消費券等通用,在購買家電、生活消費品時沖抵現金),所以住宅環保點自今年3月初實施以來,截止4月末之前,已經有2萬個家庭申請,3500個家庭每戶領取了30萬點節能補貼。另據調查,約有80%以上的家庭有意向進行住宅節能改造,加入住宅環保點申領行列。
政策引導消費,消費引導市場。消費刺激政策不同于其他公共政策的特點便在于此。相對而言,一般性公共政策,直接作用的客體是產業或企業;而消費刺激政策則直接作用于個體消費者、家庭,受眾面更直接,對市場的拉動更明顯,而對產業的反響傳導力度甚至不亞于“直接政策”。日本政府去年5月份開始實施的生態車環保點(新能源車補貼)、家電環保點(節能家電補貼)以及新出臺的住宅環保點政策,某種程度上均體現了上述特點。
從市場面而言,新能源車補貼、節能家電補貼兩大政策,給長期低迷的日本消費市場注入了重現生機和活力的“興奮劑”,推動日本汽車、家電制造業及流通業的業績減小或擺脫赤字,走向“復蘇”。
家電店VS建材店的戰爭
而住宅環保點補貼,則直接將日本家電流通業和住宅建材工程市場關聯起來,引發了建材工程店與家電銷售店之間的“戰爭”。
首先是,日本第五大家電連鎖巨頭BIC相機,從今年1月起,便開始進軍“節能內窗”改裝市場,旗下4家門店增設節能內窗專區。日前,該公司則宣布國內34家門店中,22家門店內增設節能內窗樣板工程展銷區,發力住宅環保點市場。
其次是,日本家電巨頭三菱電機,則在5月份召開了一場由500多名家裝工務店技術服務人員參加的新產品說明會,推出針對新建住宅環保點市場的空氣源熱水器(EcoCute:冷媒熱泵),地板暖氣等低碳住宅新產品,宣布進軍住宅環保點市場。
第三則是,日本的家裝建材店、HomeCenter(家居中心)、建材商、地產商等,自然積極參與住宅環保點商戰,對于BIC相機以及早已進軍家裝工程市場的榮電集團等“外來對手”的“反抗”,也開始提到了他們的議事日程。“工務店們正在運用一切力量,讓人們了解專業公司的優勢。”某家裝店設計部門負責人如是說。
不過,山田電機、榮電集團、BIC相機等家電連鎖巨頭,一方面在門店規模或數量上遠遠超過建材行業;
另一方面,電子產品、家電等消費周期相對較短的特點,也使得家電消費市場擁有著住宅消費市場,無論是規模還是活力都無可比擬的龐大消費群;第三,由于空調、熱水器、平板電視等需要安裝及對售后服務的要求較高的產品特點,長期以來日本各大家電連鎖巨頭已經累積了一定的家裝工程服務能力,并成立了各自具有社會化、產業化、專業化特性的售后服務公司(店),例如山田電機的山田環保解決方案株式會社、BIC相機的東京服務站株式會社、上新電機的上新服務株式會社、BEST電器的BEST服務株式會社以及榮電集團旗下COM網、3Q顧客服務株式會社等均屬于此類性質。
此外,日本生育率下降,老齡化趨勢背景下,日本家電連鎖業整體面臨轉變生存方式,尋求新興市場的壓力。因此,家用太陽能發電設備、電動車以及玩具等非家電新興產品市場,二手家電流通市場、汽車銷售及二手車銷售市場、寢具生產及流通市場、家電尾貨特賣市場、大眾藥品零售市場等等,均成為日本家電連鎖業各企業差異化生存戰略的不同選擇。因此,清倉特賣店(BEST電器)、玩具店(榮電集團)、汽車租售店(山田電機)、生毛工坊(寢具生產及銷售,BIC相機)、中古(二手)電器店(山田電機等)、LABI綜合店(山田電機等)、樂器店(LAOX)等等,日本家電連鎖業創新經營的“成果”越來越多的涌現出來,顛覆著人們傳統認識上的家電連鎖開電器店的概念。新產品、新業態、新業務等跨界經營的現象,已經成為日本家電連鎖業各企業應對危機,擺脫低迷態勢的普遍生存法則。由此不難理解,BIC相機進軍住宅環保點市場,將來還會有更多的家電連鎖巨頭介入這一市場的內在原因。
當然,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連鎖商百思買,在BESTBUYMobile(移動店),奇客電腦特工、Magnolia極品影音、智能家居關聯服務等領域的探索,也屬于創新經營的范疇。
緩慢的進化
不過,在我國大陸,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兩大政策實施以來,對中國家電連鎖業的“催化效應”還僅僅停留在業績增長,盈利改善以及城鎮電器店市場的加盟連鎖化等增量層面,尚未出現二手電器連鎖店、電子連鎖店(或稱數碼店)、智能家居工程店等具有一定市場規模的新店態、新業態、新趨勢的“三新型”創新經營模式,或者說中國家電連鎖業尚不具備自我進化的意識,更不具備自我進化的能力,再或者說中國家電連鎖業尚未面臨自我進化的壓力,也不具備自我進化的條件。在兩新政策作用的條件下,仍然出現此種情形,則未免不令人感到失望。
當然,匯銀家電等推動城鎮家電市場連鎖化的進程,明珠家用集成展開智能家居連鎖業的探索,浙江百誠集團、廈門三峽國貿、海南信興等進軍汽車市場,國美電器介入體育用品市場,蘇寧電器推出“新三店(高檔精品店、縣鎮電器店、日本風尚店)”擴張戰略,深圳順電推出數碼精品店,迪信通則推出數碼專營店以及中域電訊轉型專業數碼連鎖商,新疆我家電器、武漢工貿家電、深圳順電等大多數家電、消費電子連鎖零售商進軍在線零售網購市場等等。某種程度上,還是顯現出中國家電、消費電子流通業的轉型升級,向上進化的進取色彩。但是,在筆者看來,還是存在力度不夠,深度不足,創新性較差的問題。無論是網購市場,還是體育用品市場,或者是高檔電器市場等等,充其量只是現存市場的細分市場而已。在上述市場已經非常成熟或趨于成熟的現階段,對于家電、消費電子流通巨頭們而言均并非新趨勢市場。
最后,筆者衷心希望,隨著電動車加入家電下鄉陣營,家電以舊換新的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高效照明補貼政策的推動,中國家電連鎖業創新經營的步伐再快一些,從升級到進化的距離在短一些,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整合風暴更加猛烈一些……
夢幻能量場- 該帖于 2016/8/20 17:51: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