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隨著上市鐘聲的敲響,安德利董事長陳學高心中的石頭終于落地,“很多人不看好我們上市,包括很多同行都認為上不了,因為安德利體量和規模小,但是上市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為此我們足足準備了五年。”陳學高感慨地告訴《聯商網》記者。
在記者看來,安德利上市這步棋走的堪稱絕妙,自營模式下的零售公司資金主要用于存貨周轉,因此,企業要想擴大規模,就必須上市依賴資本市場進行股權融資,這樣“一舉三得”的機會,安德利牢牢地把握住了。
不過陳學高的心態卻很坦然,“上市對公司下一步發展有著推動作用,如果說過去安德利只是在巢湖、廬江、甚至在安徽有影響力,那么上市之后安德利在全國的知名度、影響力將會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未來的發展靠人才,只有把優秀的行業人才吸引過來,才能做出好的業績,沒有人才就不可能有所突破,此外,上市還能解決融資成本問題。“
上市或許是破題的關鍵點,記者在走訪時發現,在晚上8點半左右,在距離安德利不足500米的巢湖商業街上,商之都、百大、萬尚城、樂天瑪特早已“關門謝客”,宜居的巢湖顯然不適于“狂飆”的商業模式,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商業的發展,而且,巢湖目前人口僅30萬左右。但是,就在這樣競爭激烈、消費人口少的情況下,安德利去年營收依然做到了14.5億,“家電+超市”銷售占巢湖市場一半份額,安德利是怎樣做到的?
“百貨+超市+家電”模式并行
始建于1984年的安德利原為國有制企業,2002年改制為民營制企業,其實早在1983年在企業孕育過程中,陳學高就參與其中,公司建成后,陳學高順利成為單位業務股辦公室的一名成員,僅僅用了兩年(1986年),憑借出色的成績的陳學高就升任副總經理,然而就在企業步入正軌時,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陳學高也被待崗“調查”了一年,這一查卻查出了愛崗敬業的典型,1991年,賦閑在家的陳學高在民主推選中獲得了95%的得票率,重回安德利擔任副總經理;2001年正值企業改革之時,已然成為副縣長的陳學高為自己安排了一場投票,投票結果令陳學高非常驚嘆——原本準備得票不到70%的話,自己就打消辭職副縣長的念頭。但這場投票的得票率卻超過了95%。這讓陳學高決心辭掉副縣長之職,全力投入企業發展。
目前,安德利共擁有包括購物中心、超市等在內的零售百貨營業網點43個,主要分布在安徽廬江、巢湖、和縣、無為、含山等縣城及下轄鄉鎮,營業面積合計達122萬平方米。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百貨店從傳統自營模式轉向由品牌商控制進、銷、存過程的“品牌聯營”模式。就在傳統百貨紛紛轉入聯營大軍懷抱時,安德利卻始終堅持自營模式,一做就是20多年,自營產品比例甚至高達80%。“我們當時只是五千平米的小店,由于地方偏遠,沒有供應商愿意送貨進來,被逼無奈,只能選擇自營,做自營確實很難,但是如果我們不堅持,就沒有今天的自營模式”。陳學高表示。
當然,在經營的過程中,自營帶來的優勢也逐漸顯露出來。因為,品牌同質化問題是目前百貨業面臨的最大難題,而自營就很好的避開了這一“雷區”。“自營能根據消費者需求來決定品牌的種類、顏色,甚至能夠推出爆款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這就避免了聯營模式中供應商送什么就賣什么的‘窘境’,同時,做自營能夠減少中間的流通環節,提高價格優勢,我們自己能夠嚴把質量關,實現商品統一管理”。
多年來,安德利實行的“百貨+超市+家電”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經營模式的確讓安德利在安徽市場站穩了腳跟,其中超市、家電自營產品占比全部高達90%以上,就連百貨行業中自營較少的男裝、女裝占比也分別達到了60%和50%,百貨、超市、家電占比分別為30%、45%和25%,雖然目前超市業態占比最高,但是安德利的百貨仍然不容小覷。記者了解到,在平均零售價格普遍低于市場的情況下,安德利的毛利卻能超過24%,高于全國百貨業的平均水平。
曾一年免掉1/3的干部
眾所周知,“成本”和“買手”是業內公認的阻礙自營發展的兩大“瓶頸”,為此,安德利也在一直摸索前行,制定了一整套的控制體系,實行“倒逼機制”,即下達銷售指標,倒逼買手尋找最好的渠道,在輔之以末位淘汰機制,以此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為了做好自營,陳學高親自設置了一條高壓線,采購人員不能接受廠家接待,若接受財物,一經發現,立即免職、辭退,在這次“大清洗”中,安德利十幾個干部一年就免掉了1/3。2014年,陳學高更是決定把內部管理系統完全破環,將部分干部下放至基層,“2014年下來的干部大于2002年-2014年這12年的總和”,陳學高告訴記者,由于這次變革,安德利精神狀態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同時”通過人才吸引人才“制度的實施,為安德利帶來了諸如安德利副總經理陳剛、任等平等更多的優秀人才。
據悉,“政府官員“出身的陳學高在調動員工積極性方面很有一套,公平正義的公司文化和全員銷售制度的實施,陳學高把員工目標和企業目標融合在一起。
陳學高告訴記者:“員工不敢犯錯誤是懼怕老板,是人治;員工不能犯錯誤是制度結果,是法治;員工不想犯錯誤是文化引領,是心治。而心治是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這種“心治”其實即道家所提倡的“無為而治”,把只有把員工目標與企業目標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安德利的價值。
“實體+電商”組合出擊
在發展的過程中,安德利一直使用“實體+電商“兩條腿走路。
在產品方面,為了做好生鮮,安德利在全球基地采購,實現水果季節轉換。”在2014年年底,生鮮做到日均走量15-20噸,現在是日均45噸,最高的一天出貨和發貨都是160噸“。安德利副總經理陳剛告訴記者,日漸成熟的物流體系為生鮮基地采購提供了保障,”目前,生鮮方面已經從最開始的蔬菜、水果向肉類、冷凍品轉換,全球基地采購工作已經全面鋪開,諸如山東、陜西的蘋果基地,福建、廣東的荔枝基地,以及從泰國、越南直接基地對接熱帶水果等“。對于這些產品,安德利嚴格把關質量,同時要求售價必須比市場低10%-15%,而毛利要高10%-15%。
而在電商方面,安德利將實行合伙人制,這與大潤發的”千鄉萬館計劃“有異曲同工之妙;和飛牛網一樣,安德利的電商也是依托實體門店,并借助自身物流優勢深耕農村區域,這就避免了與京東、淘寶的“硬碰硬”,同時還能提高區域影響力,實現線上線下相互對流,避免進入燒錢怪圈。安德利副總經理任等平表示:”下一步我們要把電商和物流體系配套,把進入‘神壇’的電商拉回到現實來“。
當然,安德利對電商發展也有著明確的定位:只做區域,深耕安德利目前的市場。由于部分自采商品沒有得到網上授權,所以安德利正在積極探索自主品牌,實現線上線下同步,也就是一套庫存做兩個銷售,搶占兩個市場,陳學高向記者透露:“未來我們要建立一個完整的體系,把鄉鎮員工發展成為配送人員,推動電商發展。”
下一步重點發力超市
安德利超市自產體系成熟,記者在安德利超市中發現,“新鮮+低價”為安德利贏得了口碑,在油、米等各類生活用品中都不難發現安德利自有品牌的身影,而未來這些自有品牌還將繼續擴充。
對于安德利而言,其高毛利率的產品主要集中于百貨業中,而超市業務的毛利率要低得多,但是從實際經營情況看,安德利最近3年來在高毛利率的百貨業務上,占比在不斷下降,而低利潤率的超市業務收入占比卻是不斷上升。以安德利今年推出的爆款斯汀伯格啤酒,這款啤酒在安德利的超市中賣129/箱,以每箱24聽來說大概單價在5元左右,雖然價格高于青島、雪花,但是安德利僅用10天的時間就創造出了100萬的凈利。
陳剛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會重點發力超市,我們今年要做的就是商品,通過新品來影響消費者的生活習慣,未來我們要給超市松綁,做到相對獨立”。
為了成為一方霸主,安德利正在積極修煉內功,而上市也為安德利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陳學高預測,“未來5-10年,零售業一定會大洗牌,出現區域龍頭企業各據一方,形成諸侯爭霸局面,而這有利于自營和零售行業發展”。
“業內一直在說,傳統百貨業的冬天到了,我認為這句話不準確,現在最多只能算是秋天,只是讓企業感到寒冷,但這對企業來說是好事情,生存的壓力倒逼企業轉型升級,探尋多元化發展,這對中國零售行業的發展無疑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GDP增長帶來了消費者購買力的增長,表面的繁榮讓百貨業未意識到自身危機感,如果不改革,百貨業一定會被凍死”,在陳學高看來,其實中國群體龐大,如何把線上客戶拉回到線下、把流失到國外的消費群體拉回到國內成為百貨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而要拉回客流,回歸商業品質、做好自營也許是百貨一條好的出路。
(聯商網 采訪:林國童 羅秀玲 作者:羅秀玲)
- 該帖于 2016/8/23 11:18: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