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家公司從業績上看,處于持續下滑狀態;從所處行業來看,整體萎靡,幾乎看不到希望;從公司管理上來看,管理混亂,整個管理層動蕩不堪,不斷有高管離職……。那么,對于這樣一家公司你是否會進行投資呢?
三江購物管理層給出了強烈買入的態勢!日前,三江購物管理層進行了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員工不僅買入公司股票,還以高杠桿融資買入,高管出資 700萬,融資 2800 萬元人民幣,鎖定期為12個月。對于苦逼的超市行業高管薪資并不高,要讓幾個高管拿出700萬,那是多少年的薪資,還融資2800萬,更是一輩子可能都存不了那么多錢。12個月的鎖定期,那真的是要使勁洪荒之力來賭上身家了。三江購物高管到底要憑什么來逆轉,還是為了暫時保住工作,被老板逼得走投無路?
三江購物公布的2016 年三季度報告來看:1-3Q2016 實現營業收入 31.68 億元,同比下降了 4.78%。單季度拆分來看,3Q2016 實現營業總收入 10.07 億元,同比下降 6.42%,高于 2Q2016 下降的 6.16%,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為 0.26 億元,同比增長 110.74%,而 2Q2016 同比下降了 20.20%。3Q2016 利潤同比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是本期完成新江廈股權交易確認投資收益 1993 萬元,使得投資收益比上年同期增加 245.93%。
三江購物運營業績不容樂觀,除了賣掉新江廈超市收了點本錢,沒有任何亮點,2016年全年財報來看,基本也就這樣了。雖然上年度四季報基數不高,但僅剩這兩個月,就算多賣兩斤菜,也賺不了幾個錢。等2016年全年財報公布出來,必然猿形畢露,猴子還是猴子。
三江購物算這兩年變革比較激進的超市,啟用互聯網高管,試水020,與京東合作開展B2C等等,但這一切并沒有阻止這艘船繼續下沉。相反,三江購物的變革在表面看來激進的背后是一場被動的改革。
2014年三江購物混亂的管理開始爆發,某店長因與公司產生財物問題,并蓄謀對老板進行綁架。所幸該事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對于三江購物存在的管理問題敲響了警鐘。該事件于2015年9月進行宣判,隨后陳念慈宣布退位,由外來戶王露接任總經理。
2015年之前,三江購物幾乎是在混日子,上市前所勾畫的所有美好前景如水中花鏡中月,反正每天得過且過。據說早在2009年就搞了個三江購物網,都不知道那玩意一年有沒有賣過一萬塊,都是一些扯淡的玩意。
2015年之后,三江購物的動作比起其它超市就開始變得激進,先是與京東到家合作開啟B2C,據說當年也賣了個千把萬的業績,應該比之前的三江購物網幾年的銷售業績都高吧。一邊開始了內部整合。然后是把原本屬于陳念慈控制的和安投資旗下的京橋恒業納入到三江購物,法人代表為王露。隨后又對三江購物持有的新江廈超市股權進行處理,也就是三季度確認那筆賬。兩件事算是把積累了多年的同業競爭問題,一年的都給搞定了,以前外界雖有質疑,但三江購物遲遲就是沒有動作,這樣的節奏對于三江購物來說可以是高效了。另一方面,三江購物開始進行收縮戰略,幾乎都退到大本營寧波,擴張動力全線衰竭。
進入2016年三江購物動作更加頻繁,以近期的公告來看:
8月6日公告設立寧波三江電子商務公司
8月12日寧波三江電子商務完成工商登記
8月26日公告注銷鄞州三江購物公司,同時公告京橋恒業吸收三江配送
9月13日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完成股票購買
三江購物要做的幾件大事幾乎都在8、9月份完成。我們來看下三江購物的節奏到底在搞什么。率先完成的是設立寧波三江電子商務公司,從公告到完成工商登記僅一周時間,可以說是蓄謀已久的,只不過走個公告流程。三江電子商務主要開展B2B業務,未來動作是通過中央大廚房來實行生鮮標準化。標準化就能吸引年輕人,直接把業績拉升上去嗎?面對著超市4、50歲的大媽們,估計小年輕應該沒有什么胃口,如果真的有的嗎?我只能說,浙江年輕人胃口真是太重了。
第二步,在三江電子商務公司設立半個月后,寧波京橋恒業工貿有限公司吸收合并寧波三江食品加工配送有限公司。寧波三江食品配送公司法人為陳念慈,京橋恒業為2015年從和君投資那里拿下,法人為王露。本輪吸收合并后,三江配送變為王露直隸業務。按三江購物公告的意思叫做進行內部整合,減少管理層級,減少掉的當然是那些……。這次合并使得權力進一步向王露這邊集中,陳念慈雖然宣布退居幕后,但是……,或者說整個建制派還是掌控著權力,而配送這一環節是電子商務業態最重要的一環,必須拿下。拿下之后才會有第三步的出現。
第三步,半個月后,高管正式買入三江購物股份。基本可以確立,高管愿意買入的籌碼就是完成前面兩步。
三江電子商務公司的設立與三江配送的吸收合并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使得高管愿意以1:4的高杠桿來賭這一局。
王露的變革使三江購物互聯化應該沒有什么懸念,但依賴京東到家或者三江購物網,真的能使得公司業績短期內爆發嗎?
京東到家自己混得都不咋地,三江購物頂多只是京東的一個合作伙伴,相對于沃爾瑪、永輝這種股東層面的合作,三江購物在京東到家的位置并不高。且寧波地區市場份額很大一塊在三江購物自己手上,利用京東到家是否會出現用自己的矛戳自己的盾呢?京東到家基本不可能成為三江購物利潤爆發的利器,那么三江購物網呢?從現有的跡象來看,三江購物網并沒有出現什么逆天的玩法,會有什么暗流涌動的事件嗎?從電子商務的玩法來看,能玩的,基本都玩了一圈,似乎變沒有發現什么新玩法可以短期快速拉流量及變現的。
中央大廚房的建設和拿下配送體系都簡單,但關鍵的標準化生鮮如何走量,這是三江購物遲遲沒有解決的問題。
從三江購物的玩法來看,似乎步步為營,有章有法。從過去的痕跡來看,并沒有存在爆發的理由。三江購物是在準備從沉默中爆發呢?還是加速沉默中滅亡呢?如今玩高杠桿入股這一手看似使得各方利益都綁在一條線上,實則背后有何隱情?到底是高管情非得已,還是個中另有玄機,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