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華地國際CEO陶慶榮的看法:
我認為零售本不應有新舊之分,之所以稱之為“新”,緣于傳統零售業,面對來自于商品、渠道、客群、業態、組織、人才和技術等零售相關資源領域的巨大變革。原本可坐享的經濟高速發展紅利,以及來自于位置、商圈和房東式商業模式的紅利,都迅速在削減,不變則亡。
“擁抱新零售”,其實就是對傳統零售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的否定和改造。
傳統零售的困境,我覺得主要反映在這五個方面。
一、商品的差異化不夠。不管是百貨店、超市,還是購物中心,千店一面,品類和品牌的組合形式雷同。
二、商品的性價比不夠。渠道成本及壁壘高企,品牌商價值鏈扭曲,加價倍數多,最終反映到終端上,價格虛高,趕跑了消費者。
三、傳統零售人,上到管理者,下到員工,在經營過程中,骨子里還有根深蒂固的房東思維模式。為收費而收費,對于順應消費需求變化而必須持續優化的品類和品牌組合這個零售業的必殺技,傳統零售人荒廢了。
四、傳統零售所依賴的大部分的商業物業,普遍適應性不足,升級改造的難度頗大。還沒有做好適應消費者變化了的逛街購物體驗。
五、傳統零售人在商品的定價和話語權方面處于弱勢地位,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商品的性價比不高。
華地的主營業務涵蓋百貨、超市和購物中心,那些嘩眾取寵,為單純創造“新鮮感”而博取眼球經濟的路徑,不是我們的選擇。華地深刻理解到技術、互聯、跨界和相互融合的大潮正迎面沖來,必須順勢而為。
在重塑門店定位,加快門店改造和調整,擴大跨界經營內容以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的基礎上,華地近幾年要做的事情,與改變傳統零售的主要痛點緊密相關。
一、努力與線上強勢門類和品牌錯位,挖掘和培育高性價比商品組合。家居生活雜品、母嬰、廚具、文具和飾品等品類集成店,將陸續在華地體系內開出,最終,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可以掌握源頭和定價的品類組合店群,可以逐步形成與線上和線下競爭者的最大錯位的商品經營內容。
二、華地未來將大力發展社區生鮮生活超市。為此,在超市的源頭采購上,農產品基地的建設就提到了至關重要的日程上來。未來三年,通過合資、并購、股權合作等多種形式,華地將向優質商品的價值鏈上游積極延伸,極大地豐富我們門店的商品內容,提高我們終端的性價比優勢。
三、華地的超市和百貨、購物中心業務,還把供應鏈變革提升到戰略高度上,零供必須雙贏,沒有其他選擇。相比競爭對手,華地的平臺必須能給供應商帶來更多的價值,為此,華地將盡可能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包括讓利,減少中間環節,優化資源配置,讓供應商能以更低的成本在我們這里經營,反過來,供應商也必將更多的優勢商品資源投放到我們這里,消費者最終也將是獲益者。
新零售不是口號,也不能一夜之間解決傳統零售業的各種問題。只有腳踏實地,回到零售業的本質,做好商品與服務的組合,做強華地作為重要的渠道商品牌,在邁向零售業新的輝煌遠景的路上,我們相信會碰到許多與華地一樣奮力前行的同道中人。
編者按:新零售時代正在到來。 今年6月初,聯商網在業界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并組織相關討論、風云會議題、開設同名微信公眾號和更新APP等。 10月13日,馬云在杭州提出“五新一平”,其中“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物流融合發展的零售新形態;同日,聯商網在上海舉行的2016聯商風云會發布“擁抱新零售”宣言并成立新零售顧問團,強調線上線下融合與尊重。 至此,作為中國實體零售第一門戶和未來新零售服務商的聯商網,其新零售主張與馬云先生遙相呼應。有偶然,有必然。
為此,聯商網特別策劃“新零售十三邀”,邀請國內目前最具新零售基礎、前瞻的企業CEO代表,談他們的新零售認識、企業實踐、未來計劃,以最簡潔、快速的方式拼出一副中國新零售藍圖和樣本,共同致力于推動行業的進步。
目前,已邀請金鷹商貿CEO蘇凱、銀泰商業CEO陳曉東、天虹商場總經理高書林、大商集團總裁劉思軍、大潤發中國董事長黃明端、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五星電器總裁潘一清、歐亞集團董事長曹和平、新世界百貨CEO牛偉、華地國際CEO陶慶榮等進行分享。
(來源:聯商網)
- 該帖于 2016/10/29 10:3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