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青島利群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利群百貨”)于9月20日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最新招股書顯示,本次計劃發行新股數量不超過1.76億股,擬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公司一直從事以百貨、超市及電器為核心主業的零售連鎖業務,和以城市物流中心為輔的品牌代理和商業物流業務。利群百貨此次募集資金超過19億元,將用于連鎖百貨門店、門店裝修升級、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電子商務平臺升級共4個項目。
最新招股書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1-6月,公司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06.68億元、106.00億元、105.88億元、52.43億元。其凈利潤分別為3.32億元、3.34億元、3.38億元、1.96億元。同時,2014年末公司應收賬款凈額較2013年末增加3,705.49萬元,2015年末公司應收賬款凈額較2014年末增加1,389.98 萬元。而報告期內公司及子公司受到工商、稅務等政府部門的處罰共計 17 筆,處罰支出總金額為 19.50 萬元。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利群百貨在青島以外的地區的門店絕大部分都處于虧損狀態,甚至有的店面已經停業。目前,利群百貨主要的銷售模式為聯營。對此,業內人士指出,聯銷存在凈利潤過低的情況,在市場大環境來看,聯營并不適合當下的發展需求。
據《中國商網》報道,股東眾多,股權分散,一度成為利群上市的“絆腳石”。2013年5月,利群百貨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但此后3年,上市之路并不順利,由于受到電商強有力的沖擊,零售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銷售額、利潤率雙雙下滑,人力、租金成本又紛紛上漲,各家商超都在盈利與虧損之間掙扎。隨著未來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占有率將可能存在下降風險。
針對上述情況,中國經濟網致電利群百貨董秘辦公室,截至發稿,對方未予回復。
應收賬款猛增 報告期內被罰17筆
最新招股書顯示,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1-6月,公司營業總收入分別為106.68億元、106.00億元、105.88億元、52.43億元。其凈利潤分別為3.32億元、3.34億元、3.38億元、1.96億元。其應收賬款分別為0.57元、0.95萬元、1.08億元、1億元。公司坦言,2014年末公司應收賬款凈額較2013年末增加3,705.49萬元,2015年末公司應收賬款凈額較2014年末增加1,389.98 萬元,主要系公司下屬福興祥物流、福興祥配送等批發公司銷售貨款各期尚未結算所致。招股書還顯示,公司還存在集中經營、存貨管理不善、發行后凈資產收益率下降等風險因素。
招股書還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及子公司受到工商、稅務等政府部門的處罰共計17 筆,處罰支出總金額為19.50 萬元,均為單筆金額較小、情節較輕的行政處罰,處罰機關均已開具證明,確認報告期內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不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報告期內,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報告期內受到的行政處罰情況具體如下:
截至2016 年7月31日,公司正在進行中的訴訟標的金額在100 萬以上的重大訴訟或仲裁情況如下所示:
據《經濟觀察網》報道,舊版招股說明書顯示,利群百貨數次因偷稅漏稅行為遭到稅務機關處罰。“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利群百貨及子公司先后收到受到工商、稅務、衛生及質監等政府部門的處罰共計 40 筆,處罰支出總金額為34.06 萬元”。
對此,有律師曾對媒體表示,雖然這家公司漏稅以及被處罰涉及數額不大,還不能界定為重大違法違規,但是3年40筆行政處罰以及這么多訴訟,說明該公司經營規范性存在瑕疵,如果上市成功,是否能規范經營值得懷疑。
集中經營存風險 青島以外門店多處虧損狀態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利群百貨在青島以外的地區的門店絕大部分都處于虧損狀態,甚至有的店面已經停業。利群百貨謀求IPO,就必須保證凈利潤的穩步上升,但由于利群百貨店面分布相對集中在青島,證監會對其潛在的風險會慎重考慮。
招股書顯示,2013 年度、2014 年度、2015 年度和 2016 年 1-6月,青島地區主營業務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抵銷跨地區內部交易之前的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80.06%、78.34%、79.10%和 79.24%。在跨區域的發展上,市場的拓展卻顯得并不是那么順風順水。利群百貨旗下共41家店面,其中青島地區共28家。2013年到2016年6月,青島地區店面的營業額占比一直維持在80%左右。
對于利群百貨而言,如果將業務集中在青島地區,那么該地區的零售市場環境、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費習慣、城市規劃等因素變化都會對其產生較大影響。在利群百貨的招股說明書中,對于集中經營的風險,利群方面透露將募集資金用于擴充區域店面,未來計劃進入江蘇市場,在南京和連云港設立新店。有經濟學家認為,線下店面的高度集中或會影響其IPO進程,店面的高度集中說明其市場影響力有限,一旦不能有效開拓市場,公司發展就會受到限制。
事實上,利群百貨在其緩慢的跨區域擴張戰略中走得也并不輕松。在利群百貨的店面分布中,利群跨區域店面全部為青島周圍的地區,且集中在膠東半島。在利群百貨的招股說明書公布的店面營業額中,青島以外的地區店面的營業額都處于下滑趨勢,部分店面凈利潤也處于下滑或虧損狀態。
除青島地區外,威海地區為4家店面,是利群跨區域經營中數量最多的地級市。榮成店已經關店超過一年以上。當地居民稱,其店面由于租約到期新店選址尚未建成,所以一直處于歇業狀態。但招股說明書顯示,榮成店的租期為2002年到2022年,而2016年1月到6月,招股書顯示榮成店仍有700.51萬元營業額。除此之外,位于濰坊諸城的利群商廈也在2016年1月份停業。上述兩個店面的停業原因,利群的招股書中并沒有給予說明。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整個零售業處于寒冬時期,市場整體呈現出凈利潤下滑的趨勢。沃爾瑪、大潤發等企業所呈現的經驗表明,關停虧損店面,提高單店的凈利潤是渡過這一時期最為有效和顯著的辦法,如果貿然開拓市場,在新店短期內無法盈利的情況下,只會成為企業的累贅,進一步加劇企業的困境。
經營模式遭遇“短板” 聯營不適合發展需求
招股書顯示,公司此次募集的資金將用于連鎖百貨門店、門店裝修升級、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電子商務平臺升級共4個項目。據《中國經營報》報道,業內人士認為,利群資金投入的項目也正是其短板之處,線上平臺、物流配送、聯營模式是利群需要突破的三大問題。
事實上,在線上平臺建設和物流的配送上,利群的起步并不算晚。在2008年,利群就自建了線上平臺利群商城。但網站顯示,在購物配送中,大部分產品都注明僅限山東甚至青島地區有配送等優惠政策,除此之外,其他地區配送全部由第三方物流的標價配送。這實際上反映了利群線上平臺的目標人群,仍然還是線下店面所覆蓋的區域型消費者。有電商專家對媒體表示,目前在區域型電商平臺方面,并沒有做得較為出色的。在線上電商平臺巨頭壟斷的環境下,區域性的電商平臺在發展空間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擠壓。
利群在沒有解決物流配送的情況下,在線上平臺的發展沒有明顯的優勢。”早在2013年,利群就著手建立一套完整的配送體系,從利群總裁之女徐瑞澤負責經營物流配送中可以看出,利群方面也相當重視自身供應系統的建設。但事實上,利群的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僅有三家,且集中在青島的主要市區。利群的供應鏈系統是比較完善的,完全符合其發展需要,但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在于該體系并沒有徹底覆蓋利群整個經營區域,且與目前利群的聯營模式并不完全的匹配。
早在2014年,利群副總裁狄同偉曾公開表示:“面對購物中心和電商的巨大沖擊,轉變經營方式是零售百貨目前更為明智的選擇。變聯營為自營是百貨行業變革的重要方式。”
公司在招股書中也坦言,盡管公司已經對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進行了嚴密測算,但由于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競爭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募集資金不能及時到位、行業競爭加劇或市場發生重大變化,都會對項目的實施進度和本公司的投資回報情況產生不利影響。聯營仍為利群百貨目前主要的銷售模式,但招股書中并未透露聯營銷售占其營業額的比例。業內人士稱,自營模式是目前零售連鎖的主流模式,而聯營模式中的扣點分成形式在線上第三方平臺的面前沒有更多的吸引力,很難吸引商家入駐,同時聯銷存在凈利潤過低的情況,在市場大環境來看,聯營并不適合當下的發展需求。
青島利群百貨多年來蟬聯青島地區零售業營業額榜首,是青島地區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但整個膠東地區的零售業,競爭仍異常激烈。青島本地的利客來,以及山東省內的銀座、振華等,外來連鎖品牌大潤發、沃爾瑪均對利群百貨有較大的威脅。下沉供應鏈體系,增加單店利潤是未來利群獲得資本市場認同的關鍵,貿然的擴充店并不是規避風險的有效途徑。
上市路坎坷:股東眾多 股權分散
招股書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徐恭藻、趙欽霞和徐瑞澤,其中徐恭藻和趙欽霞為夫妻關系,徐恭藻和徐瑞澤為父女關系。本次股票發行完成后,徐恭藻、趙欽霞和徐瑞澤合計直接及間接控制本公司 40.33%的股份,實際控制人可以通過行使在股東大會的表決權,對公司發展戰略、經營決策、人事安排、利潤分配、關聯交易和對外投資等重大事項施加控制或重大影響從而影響公眾股東的利益。
據《中國商網》報道,因為股東眾多,股權分散,一度成為利群上市的“絆腳石”。早在1992年12月,利群百貨為了緩解資金壓力,開始向社會發行股份募集資金,即權證。也正是此次募資,使利群百貨股權結構變得十分分散,法人股比例越來越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以青島利群股份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為代表的職工股,占據著利群百貨高達58.33%的股權比例。為解決這個問題,利群百貨近年來進行了長達9輪的增資和擴股,2011年,利群集團開始回購社會公眾股,并于2011年底引入戰略投資者高盛,投資額逾3億元購入利群百貨5500萬股。最終理順了股權結構,使其符合上市公司的股東人數要求。
據了解,就在今年上半年,利群集團對權證持有人進行了確權,并在今年8月份取得了中國證監會簽發的《關于同意利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納入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的函》。中國證監會同意利群集團納入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至此,利群百貨以及利群集團的股權問題被梳理清晰。
2013年5月,利群百貨發布公告,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但此后3年,利群集團的上市之路并不順利,由于受到電商強有力的沖擊,零售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銷售額、利潤率雙雙下滑,人力、租金成本又紛紛上漲,各家商超都在盈利與虧損之間掙扎。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百貨業所面臨的環境很不樂觀,隨著電商的沖擊及房租、地價及百貨公司自身的問題,百貨企業營收和凈利大范圍下滑,多數公司的經營現金流也逐漸減少。在此情況下,爭取上市是那些還未上市的百貨公司的重大任務,將為其未來業務發展及調整提供充實資金。
有業內人士分析,由于服務范圍為青島及周邊山東半島地區,競爭對手林立,既有包括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永旺等國際知名零售連鎖企業,也包括區域性的連鎖商場,例如山東省內的銀座股份、煙臺振華、家家悅、青島市區的利客來等,隨著未來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占有率將可能存在下降風險。
(來源:中國經濟網)
che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