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即將臨近,電商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自2009年淘寶首次推出“雙十一”購物狂歡收獲奇效之后,各大電商已經在“雙十一”中用盡渾身解數,創新手段層出不窮,無論是“口水戰”、“狙擊戰”還是“促銷戰”都讓人應接不暇。
一向低調的劉強東這次這次在雙十一將攜手費玉清、潘瑋柏、張韶涵、范瑋琪、鄭鈞、許巍、郭麒麟、方大同、吳莫愁等40余位明星大咖,在手機京東開啟連續12小時的明星表演與京東送貨直播秀。
為了一睹這一盛況,筆者也是早早的打開的花椒直播平臺,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在花椒主界面上展示的京東12小時直播秀,截止到下午4點多時,京東的這場直播秀已經有200萬人的圍觀,在大腕明星表演和明星送貨的相繼穿插下,觀看直播的人數也在不斷攀升,無可厚非,京東的這場直播秀從用戶數量上看是成功的,但是從直播內容和形式上看,京東對于這種直播+電商新模式的探索,也給很多想踏入直播領域的創業公司帶來了一定的惆悵。
2016,無疑是直播爆發的膨脹時期,無論是先前的色情直播還是如今的直播+電商,直播后期所衍生的粉絲經濟是許多踏足直播的企業最關心的。然而在用戶數量急劇攀升的時候,無論是主播還是平臺,粉絲之間的互相嫁接和碰撞雖然散發了一定的光芒,但眾多明星的聚攏也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解開了色情的枷鎖,卻套上了明星的光環
眾所周知,移動互聯網直播是傳統PC互聯網以及傳統互聯網內容展示傳播方式的升華和創新。網絡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直播借助互聯網平臺,以更加直觀直接、生動、活潑的形式來展示和傳播喜聞樂見的內容。市場普遍認為,移動互聯網直播以及短視頻是未來的方向和趨勢。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直播,充分利用了主播和粉絲的碎片化、無處不在的時間,使得粉絲包括蹲廁所在內的時間都得以最大化利用。
但在這種碎片化時間的整理背后,勁爆內容的傳播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移動直播的發展,其實從直播誕生以來,你會發現那些早期可以刷爆朋友圈的永遠和直播內容中的啪啪啪離不開。
但在市場放任自流的自我調整后,直播市場開始在內容升級后逐步的規范起來了,尤其是眾多企業的加盟之后,開啟了一系列直播+的深度融合,尤其是對于直播+電商的探索,很多公司在自我價值的演變中進行了深度的融合升級,像電商平臺的邊看邊買,直播中產品品牌的宣傳,現場產品體驗等等,而為了使得這一模式能夠得到更多用戶的支持,很多企業便開始了利用明星自有的光環進行造勢,隨著直播逼格的進一步提升,這種明星帶動直播粉絲增長的模式也逐漸了成為了大企業開啟直播秀的標配,顯然,直播的魅力讓很多明星也躍躍欲試,但當明星遇見網紅時,自身也在變成網紅,這種另類的現象級產生似乎在告知我們,不會當網紅的明星不是真明星,不會玩直播的企業不是好企業。
模式創新背后,更多的是粉絲的嫁接
CNNIC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3.25億,占網民總體的45.8%,大有成為繼微博、微信之后的強勢社交工具。
顯然,直播規模日益在壯大,單一的直播內容已經很難滿足直播用戶的胃口,無論是直播+的深度探索,還是明星們的一擁而上,其實都是直播市場中在針對用戶群體做著差異化的營銷,尤其是明星們爭先恐后的入駐直播平臺,在滿足用戶獵奇心態的同時,更是明星自我價值的凸顯。因為傳統明星的沃土是傳統媒體,一度傳統媒體和明星的命運緊緊地連接在一起,明星依靠媒體獲得曝光,媒體也依靠明星獲得流量,共生共死。
然而,互聯網基因的侵襲改變了這些,傳統明星所誕生的傳統媒體開始變得不再肥沃,甚至有些貧瘠空曠而寂寥,幾乎被網紅所誕生的互聯網新媒體的土壤所取代。尤其是網紅3.0與4.0時代的網紅,他們自始至終誕生在互聯網塑造的無限虛擬空間中,天生具備和適應互聯網環境下的成長與自我造星,善于用互聯網人的眼光洞察互聯網環境下的新商業模式和新經濟,而傳統明星卻在受到互聯網經濟沖擊后,遭遇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轉型,尤其是直播出現之后,其背后蘊含的粉絲價值讓很多明星都垂涎三尺,所以說,在直播盛行時代,無論是企業邀請明星直播還是明星自我開啟直播秀,都是一場粉絲嫁接效應!
主播陣容龐大,小企業望而卻步
截至2016年4月,已知直播平臺有116個。其中2016年4月前成立13家、2015年出現27家、2014年出現29家,2013年出現11家,2012年出現11家,2012年之前出現25家。可見,直播平臺在2014年、2015年以及今年出現爆發式的增長,這三年出現的直播平臺占總數的60%。
直播平臺的增多,也預示著直播用戶的注意力被稀釋,尤其是在千篇一律的直播直播內容中,粉絲對主播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也就說主播們所產出的內容難以形成刺激效應,而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有趣新奇的事物最終都會出現審美疲勞,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斷更換刺激源,提供不同的刺激。
于是乎,很多企業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最簡單粗暴的做法就是請一大堆明星加盟助陣,利用明星自有的粉絲經濟來拉動企業自我形象和用戶數量的攀升,當然了,不是所用企業都是有實力這樣做的,畢竟明星們的出臺費用也是相當巨大的,絕非初出茅廬的小企業可以嘗試的。
這種攜帶巨資砸出的粉絲經濟,其實從根本上講是不利用直播+的探索,因為小企業在開啟直播秀的道路上,本身資金就不充足,想要通過內容的差異化來形成大數據的自我引導,從而實現自我戰略的調整,但卻被大企業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明星秀吹的無影無蹤,想要請個明星站站腳,卻不想被大企業的明星陣容已經淹沒,所以說這種明星與企業在直播中的粉絲互相嫁接,對于大企業來說,早已經是輕車熟路,但是對于小企業來說確是望而生畏。除非小企業在營銷話題上足夠勁爆,否則很難與大企業所抗衡。
是的,2016直播火了,但是直播對于電商探索的背后所蘊含的本質是讓高高在上的切領導者更貼近消費者,傾聽消費者,把個人魅力與品牌有機整合,以情感為載體,化營銷為交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那就話:“得民心者得天下”。
未來,我們只希望直播可以給予我們更多、更好的內容呈現,減少一些虛無縹緲的浮夸!
- 該帖于 2016/11/11 9:25: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