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點點預警,昆百大宣告擬收購我愛我家。11月14日,昆明百貨大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披露重大資產重組的對象。
公告稱,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擬將《關于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期滿申請繼續停牌的議案》提交11月30日召開的今年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待大會審議通過后,向深交所申請股票自12月1日開市起繼續停牌不超過3個月,自停牌首日起累計停牌時間不超過6個月,即公司預計不晚于2017年3月1日,按照《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第26號—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要求披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或報告書)。
公告顯示,昆百大A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標的資產為北京我愛我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其經營范圍主要為從事房地產經紀業務、經濟信息咨詢、企業形象策劃等。公司擬與標的資產包括劉田、林潔、張曉晉、李彬等在內的部分股東達成重大合作事項,擬合作拓展包括但不限于公寓資產運營、物業租賃管理等居民服務業務。公司已與標的資產包括劉田、林潔、張曉晉、李彬等在內的部分股東簽署了《關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之框架性協議》。昆百大A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如涉及)的方式收購上述標的資產部分股東所持標的資產的控股權。
公告還稱,根據目前的進展及商談情況,本次交易可能涉及關聯交易,本次交易完成后,預計不會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但在本次交易期間,設有排他條款,任何一方不得與第三方簽署跟本交易沖突或競爭的協議或安排。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雖然這次昆百大A對我愛我家的股權收購不構成實際控制人變更,但從董事長及主要股東股權轉讓的交易結構看,只要交易成功,我愛我家通過這次交易也得以裝進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后續繼續引入戰略投資者,我愛我家將能夠實現借殼上市。
昆百大年度業績三連降 轉型調整聚焦實體商業
而作為此次事件主角,本次收購方昆百大系位于云南的商業類上市公司,已發展成為涵蓋商業零售、電子商務、房地產開發、酒店物業、金融服務等領域的大型綜合性集團公司,擁有昆明百貨大樓、百大新天地、百大新西南、百大新都會、百大國際派五大自建自營購物中心,及昆百大家電、家有寶貝、昆百大為樂超市、新紀元大酒店四大自主商業品牌,資產總值超過60億元。但在近年來,昆百大年度業績“三連降”,2012年歸屬凈利潤1.03億元,去年降至3083萬元,轉型調整迫在眉睫。
2015年5月29日,昆百大副總裁、董秘文彬在投資者網上接待日介紹昆百大未來運營思路時表示,“公司的房地產業務和旅游酒店業務正在做戰略性收縮,并集中優勢資源提升商業運營能力,把進軍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作為產業升級的契機,突出商業零售業主業,從而逐步退出房地產開發等非主營業務。”
為了推進公司退出房地產開發、聚焦商業零售主營業務的轉型戰略目標,在使用1億元融資款成立百大電子商務公司,并投入5億元融資款用于電商項目建設后,昆百大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西藏云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又于2015年6月23日以現金方式出資5000萬元對上海瀚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并取得其7.6923%的股權,以促進昆百大電子商務平臺項目在移動支付、網上商城領域方面的建設。
但在2016年11月3日晚間,昆明百貨大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上市公司公告,決定減少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云南百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9600萬元,本次減資完成后,百大電子商務公司注冊資本由原來的1億元減少至400萬元。同時,百大電子商務公司原本用于推進電子商務平臺項目建設的5億元募集資金,由于項目投資進度晚于原計劃,且鑒于電子商務平臺項目實施環境、市場變化等客觀情況,結合公司自身發展戰略及實際運營需求,昆百大將使用其中的5億元用于收購大理泰業商業項目20年的經營權,僅余剩下的829.98萬元繼續用于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
電商公司注冊資本減資,再加上約98.37%項目建設資金用途的變更,無疑預示著昆百大將減少電商業務的資金投入,并弱化該業務板塊的發展布局。由此不難看出,昆百大轉型調整思路已經基本清晰——收縮電商布局,聚焦實體商業。
與此同時,自2015年6月以來,昆百大已有9名高管相繼離職,其中原總裁唐毅蓉、副總裁蘇濤、副總裁龔偉民、副總裁達甄玉4名高管均是2000年前就進入昆百大工作,是昆百大名副其實的老員工。
我愛我家曾作價48億元 欲與鏈家一較高下
而事件的另一主角我愛我家,在今年6月12日曾傳出了將被先鋒集團收購的消息。據悉,當時有消息稱金融公司先鋒集團擬作價48億元收購房地產經紀公司我愛我家,甚至表示雙方已經達成收購協議。但此事至今沒有下文。
若此次收購最終能夠成真,那么于昆百大A而言,無疑將促使公司業務多元化。于我愛我家而言,這或將助其成為以二手房交易為主的經紀公司登陸中國資本市場的先例。
據悉,北京我愛我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于1998年11月13日,法定代表人劉田。2010年,我愛我家與偉業顧問合并,組建成為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到2015年,公司在全國13個城市擁有近2000家連鎖店面、40000多名員工,在北京市場的市場份額僅次于鏈家地產。且我愛我家已經涉足金融業務,通過自己的P2P投融資平臺“我家貸”提供理財服務,同時公司還注冊有“北京偉嘉安捷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個人房產按揭服務。
而作為我愛我家的最大競爭對手,鏈家地產謀求上市的動作也正在加快。資料顯示,鏈家目前已覆蓋全國20個城市,擁有超過8萬名經紀人,在北京和成都的市場占有率都超過50%。過去一年,鏈家在北上廣深的傭金收入占全國二手房總傭金收入的60%。2015年鏈家共完成7090億交易額,營業收入達到155.2億元,相比2014年的39.3億增長了近3倍,其中二手房經紀依然是其主要收入來源,占公司去年總收入的76%。在2016年4月份,曾有一份內部投資計劃書披露,鏈家承諾在之后5年內完成上市目標,否則就需要回購投資,回購價格為基本投資價格+每年8%(單利)的回報。
猜想:誰會是房產經紀上市第一家?
事實上,自1998年房改政策頒布,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騰飛,房地產經紀行業便迎來了快速發展期,并催生出鏈家地產、我愛我家、中原地產、21世紀中國不動產、世聯行等巨頭。
甚至于,房地產經紀行業的公司規模已絲毫不遜于房地產開發巨頭。2015年,中原地產的成交金額達到9205億元,鏈家地產則實現了7090億元房產交易額。以新房代理為主要業務的世聯行,2015年的新房代理銷售額達到4309億元。大鱷誕生的背后,是行業內部的兼并整合,僅2015年鏈家地產就完成10宗并購,而偉業我愛我家自2012年至今在9個城市完成了11次投資并購。
早在2010年,嗅覺靈敏的鼎暉投資、復地兩家戰略投資公司開始注資鏈家。今年上半年,市場又爆出鏈家完成60億元人民幣融資的消息,領投方為華興旗下的華晟資本,百度和騰訊成為戰略投資方。我愛我家也在去年傳出完成C輪融資的消息。此外,吉屋網成立以來共獲得4輪融資,愛屋吉屋則在誕生的兩年多時間里完成了6輪融資。萬科舊將肖莉加盟的房多多,也已完成4輪融資。
但截至目前,以二手房交易為主的經紀公司,尚無登陸中國資本市場的先例。它們之中,將會有誰成為吃螃蟹第一人?
(來源:搜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