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每年年底百貨周年慶重頭戲已如火如荼展,看看各家百貨周年慶瘋狂搶購人潮、網絡上各大節慶上班族團購風潮,及淘寶的雙11購物節等,這些零售重大消費節日女性消費所帶來的龐大營收,再再展現女性的消費潛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原因在于近十年來男女間在教育、就業、經濟等方面的性別落差正在逐步縮小,工作及經濟上的獨立,加上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讓女性具備龐大消費潛力,在家庭與一般消費市場擁有更大決策力及影響力,進而成為零售市場的主導人物。
女性所衍生的消費需求和購買能力,為市場創造了新形態商機,也因此「粉紅商機」、「她商機」、「貴婦經濟」等新名詞陸續出現,女性消費力成為市場及品牌商關注焦點,進而帶動經濟發展,而這個特殊現象被中國學者稱為「她經濟」或「女性經濟」。而除了衣服、彩妝等原屬于女性消費范疇外,在互聯網加乘推動下,她經濟威力更延展至更多領域,成為零售的重要支柱,以下跟著軟妹Stella一起瞧瞧她經濟的龐大威力。
女性已成為家庭消費的主要決策者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這個經驗,小時候找爸爸要零花錢,老爸總是笑著說「零用錢找媽媽拿」,至于給多少也是以媽媽為主,在一般家庭縮影當中,不難發現女性在婚后仍掌控了家中的財政大權。
前年中國最大特賣網站唯品會聯合經濟學人智庫,發布首份亞洲女性網購研究報告,調查范圍包括中國、港澳臺、印度、日韓、新加坡5,500名女性網購大數據,結果顯示女性在家庭消費決策中擁有很大的決策權,不論是家中日用品、食品、服飾,甚至是近年來原本歸屬于男性決策范疇的家電、汽車等,都深深受到「她」的影響,女性主導的家庭消費趨勢逐漸形成。
「手機購物」、「沖動」與「移動」成未來女性網購族要特征
除了實體通路外,網絡購物也是女性消費的另一戰場,根據資策會在線購物行為調查,約有六成的人有行動購物經驗,使用手機購物的女性高達62%。
相關報告亦指出,18-29歲的女性熱衷網購比例高達53%,常網購的消費品項中以服飾配件、美容保養、日常用品為主,由購買品可以看出新時代女性更樂于為美麗買單,提升自身形象和生活質量,過去無私、顧家的傳統主婦形象已產生轉變。
網絡購物延伸了移動消費及沖動消費,成為女性網購族的主要特征,在《崛起中的亞洲女性網購力量》報告中,指出63%女性不管有沒有購買需求,都喜歡網上瀏覽商品、 45%女性表示網上逛街時會「沖動購買」,33%的女性承認自己網購「花費過度」;甚至28%的受訪者表示「絕不讓另一半看自己的網購賬單」,毫無疑問移動端購物已成為主流趨勢之一,這一點在年輕的亞洲女性消費群體中尤為明顯,看到這里妳是網購的一員嗎?
女性消費力成為品牌商關注焦點
近年她經濟帶來的消費成績及潛力,讓各個零售品牌商開始深入研究這一群特殊的消費族群,甚至開發專屬女性的客制化商品及服務,像是臺新金控的玫瑰卡,為臺灣第一張以女性為要求的信用卡,掌握女性消費者動態變貌,推出對應消費優惠及服務。而過去被大家視為男性為消費主力的產品,像是3C電子產品、運動產品等,手機品牌商為了擄獲女性芳心,在產品設計及顏色視覺上有了更多突破。
此外,幾大運動品牌也積極布局女性消費市場,除了將跑步打造成都會潮流生活型態外,Nike積極推動產品創新、線下體驗活動、在線整合傳播等,像是在Nik女子體驗店中,除產品銷售外,還提供Nike+ Run Club 和Nike Training Club 等女子訓練課程,產品、活動、社交三者被巧妙地融合打通,而過程中消費者觀察與紀錄,也將被運用到女性產品設計、店鋪體驗與營銷活動中,形成正向反饋。
誘發消費,需先抓住她的心
有別于男性購物時多著重實際及效率的理性需求,女性面對購物消費時,時常陷于理性與感性的掙扎,面對日常必需品的購買上,女性轉身為價值主張的達人,著重于商品的性價比,在購買奢侈品或其他犒賞補償性商品時,女性常受到內心感性動機影響,淡化商品價格而沖動消費,面對不同商品產生迥異購物決策,可以說是女人心海底針。
面對未來龐大「她經濟」消費潛力,不管是在線及線下的品牌商,已經著手剖析女性在消費行為背后的動機習慣,甚至是購物模式等細節,不斷從女性視角出發捕捉其微妙心理轉變,針對不同女性消費族群,提供更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和商品滿足她們的需求,才能在她經濟風口上再創營收巔峰。
女性所衍生的延伸出多元餐飲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