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病毒營銷的操作過程,與計算機病毒有點像,第一步都是制造病毒。一支好病毒的前提是傳播力要足夠強,而如何才能通過營銷策劃制作出傳播力強勁的病毒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免費和利誘
對于免費的好東西或者可以帶來利益的東西,誰都無法拒絕,也最容易形成病毒效應。比如 Hotmail,走的就是免費路線。再比如2010年轟動一時的“KFC秒殺門事件”,就是因為肯德基的秒殺活動太實惠了,通過下載其提供的電子優惠券,就可以以一半的價錢購買原價為64元的全家桶。這么實惠的好事,用戶當然會奔走相告,結果這張電子優惠券像病毒一樣被傳播出去,無數人拿著它涌向全國各地的肯德基。肯德基不堪重負,拒絕為用戶兌換,最終引發了此次事件。
2、娛樂類
用戶上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娛樂,所以娛樂類內容是很容易引發病毒效應的。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各種搞笑的圖片、視頻,這類內容是用戶最愿意主動傳播的內容之一。像“百變小胖”,僅靠一張照片,就紅遍互聯網,而且還在被傳播著。
3、情感類
口碑營銷中曾提到過受眾的心理需求入手比較容易引發口碑效應,在病毒營銷中,那些方法同樣適用,通過情感層面引導用戶幫我們進行病毒式傳播是良策。下面補充幾條在口碑營銷中,沒有提到過的用戶心理需求。
憤怒:其實,每個人的骨子里都或多或少有些憤青基因。如果一旦把用戶的這種憤怒心理給勾起來,用戶的憤怒就會轉化為傳播的力量。比如2010年最勁爆的網絡紅人鳳姐,之所以如此爆紅,就是因為她的言行太令人憤怒了,大家忍不住要和身邊的朋友說她,忍不住在網上批評她。而在一片罵聲和爭議中,鳳姐自然就出名了。再比如“我爸是李剛”,之所以能夠成功當選2010年十大網絡流行語,也是因為這句話太讓人氣憤和發指了。逝去的生命無法挽回,人們只能通過傳播這句話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憤怒。
顯擺:每個人都喜歡顯擺,只是顯擺的方式不同罷了。而如果能夠為用戶提供一個顯擺的平臺,用戶肯定會主動幫我們進行傳播。最常用的手段是各種網絡評選活動,凡是入選者,都可以成為該雜志的封面,并被大力推廣。評選的主要方式是投票。結果在活動期間,該雜志社網站的流量從日常的幾千 IP,直接漲到了6位數。
貪婪:貪婪被列為基督教的七宗罪之一,撒旦之一的瑪門(Mammon)便是代表貪婪。當然,現實中貪婪的人畢竟是少數,但是偶爾占點小便宜的心理,還是不少人都有的。在策劃病毒營銷時,適當地給用戶點小便宜,則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在QQ群中,經常出現所謂的“轉發某某消息就送Q幣”的信息,雖然我們都知道是假的,但每次卻都有人轉。
4、邀請推薦類
開心網在上線之初之所以發展得如此之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邀請注冊機制。開心網不能夠自由注冊,只能通過已注冊用戶的邀請鏈接進行注冊。當然,僅僅依靠這種機制,還不足以引發病毒效應。開心網主打的是各類休閑小游戲,而邀請他人注冊是大量增加游戲金幣的最直接方法。有了“金錢”的驅動,病毒效應自然就形成了。
此方法用在注冊類的產品上非常有效,比如對于論壇社區這類產品,增加有獎推薦注冊機制后,注冊量都會大增。
5、投票類
投票也是能夠引發病毒效應的有效手段之一,當然,前提是相關的投票活動能夠引起大家的關注和興趣,引起大家的拉票欲望才行。最典型的案例是2006年日本申請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期間,各大網站紛紛推出的反對日本入常投票活動,一時間席卷互聯網,據稱當時有超過1億人參與此類投票。
6、惡搞祝福類
逢年過節時,我們都要給親朋好友帶去一聲問候,送上一份祝福。而各類節日也是制造病毒的絕好素材,比如在2014年八月十五期間,某站長制作了一個別具心裁的祝福頁面,結果該頁面在節日期間IP超過了70萬。
與各種祝福頁面異曲同工的還有各種整人頁面、惡搞頁面。適當地與朋友開開玩笑,小小地惡作劇一下,可以起到調節氣氛、增進友誼的目的。而如果我們能夠為用戶提供此類富有創意、趣味十足而又不失友好的頁面,則自然會被用戶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