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未來零售業一定是線上線下融合的。
現在剛是融合的階段,過了拐點、有綜合實力數字化的企業會打擊沒過拐點的企業,然后揚長而去。
每個產業都在會把互聯網當做基礎工具,對產業進行做數據化整合,垂直一體化。所有品牌都必須是一個數字驅動的企業,這包括庫存,決策,調撥,從單點平衡到總體的最大化。如果一個企業還沒做數字化,下半場估計也沒你什么事了。
1. 和互聯網抱在一起,能互相取暖
線上拼命往線下走,線下排名往線上靠。大家在獲取顧客成本,觸達用戶的渠道,最好一公里,場景化關聯,線上線下成了很好的互補。阿里抱團蘇寧,京東抱團沃爾瑪,美團和大眾點評等。
電商的勝負之戰在于超市和生鮮!誰融合的路走得好,誰就取得最終勝利。
線下的中小型超市發現自己的力量微薄不足以應對互聯網環境,也開始互相抱團,聯合采購、數字化、互聯網化等一系列的合作。
線上線下都寒冷,抱團取暖
2. 全渠道融合邏輯
現在超市供應鏈要更加簡單有效,調整商品結構,避開電商正面沖突,增加體驗區,增強生活場景購物,增加生鮮類目比例,永輝,盒馬生鮮,沃爾瑪進口生鮮等。
全方位全渠道融合:統一顧客,統一貨架,統一商品,統一庫存,統一供應商,統一營銷,統一銷售,統一支付和統一服務。
大數據給了我們更好的顧客畫像,從設計到消費更好的獨立定制,讓創意,設計,原料,加工,零售商價值鏈重構,每一個價值鏈都連接起來。
往產品定制方面發展,只有獨家才有定價權。7-11的CEO 鈴木敏文說:經濟危機正是我們的機會,消費者不是要廉價的商品,而是要和價格相符的產品,我們更應該提供貨真價實的產品,獲取消費的內心。
3. 互聯網營銷思維,在于一起玩
互聯網的提前訂購,認領,眾籌,團購等營銷手段都是改造供應鏈的好方法,產品在種的時候已經有買家了,共同承擔風險,不用多次流通。因為實體門店有天生的信任度,這些互聯網營銷手段才更適合玩。
通過全程直播每一件商品的種植情況,采摘過程,展現了自己供應鏈的透明度。這些也可以用標簽二維碼展示。
互聯網思維的廣告語
4. 購物流程改造,用VR告訴你產品背后的事
感應器+屏幕配合系統能大幅度提升超市效率。
亞馬遜GO無人收銀系統、無人機等給了我們很大啟發,但還是沒大量落地,隨著感應器價格的下下降,感應器將覆蓋整個超市。我看到很多超市走了彎路,電子試衣,智能體驗屏幕都是喝電商的洗腳水。
未來的超市越來越向體驗和外賣兩級分發,要不就有空逛超市體驗社交休閑,要不在家在辦公室等你跑腿送上門。
購物未來不是顧客到超市的主要目的。
跨界成為主流,意大利餐廳超市EATALY是超市和餐廳的跨界,盒馬生鮮再加上倉店前置,為快速外賣提供基礎。
在支付方面,微信,支付寶,銀聯應該早就是標配,這些順應他們發展就好。
用VR告訴你產品后面的故事
5. 賦予員工能大的能量
懂互聯網又做過商超的人是公司改革的主體力量。
目前超市普遍人太多,流動大,應該砍掉20%。給員工一個長期清晰穩定的提升計劃,3人做5人的事情,拿4人的工資。自主購物趨勢越來越明顯,電子標簽、平板、機器人甚至顧客的手機自動會代替大批促銷人員。SAAS系統迅速傳達和處理事情,超市人員需要多面手,應該像足球隊一樣,各職位可以隨時互補。
營銷外包靈活雇傭方式悄然走俏。
6. 增加粉絲認同感
更強大的SAAS系統為超市帶來可能性,線上線下庫存打通,會員卡打通,數據打通。
以前到門店的顧客才是你上帝,現在上帝分布在各大新媒體上門,微博,微信,是和粉絲互動的地方;直播為超市提供了實時播放平臺;外賣平臺,到家平臺是你店鋪的商業街;網上商城隨時記隨時買。
甚至號召粉絲眾籌開店。
蘋果粉絲
7. 未來VR的虛實結合充滿感官刺激
感應器+屏幕3年后應該是這樣的:顧客來到超市打開APP,自動連接無線網絡,感應器啟動,感知顧客身材,幫助消費者選擇理想衣服;定位顧客行為路徑,引導顧客快速找到中意產品,拿起自動添加購物車,推算顧客購買幾率大的商品;甚至感應顧客過來自動播放促銷和商品相關信息;不用排隊,顧客選定產品離開自動結算,或自動送貨上門。
未來5年是這樣的:超市后面是大倉庫,門面只做體驗和展示用,產品更豐富數量更少;顧客帶著VR就能體驗親自抓魚,種地的感覺。超市和餐廳已經無縫融合。超市可以科學安排適合個人的用品和飲食,選購后無人車和無人飛機自動送貨上門。
未來所有公司都是媒體公司,都是娛樂公司,都是供應鏈公司,都是金融公司,都是大數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