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 攝于紫荊廣場
魔都商業圖報雖然以介紹前沿商業案例為主,但其實上海也不乏一些比較有特色,雖然偏傳統,卻做得自得其樂的商場。例如8號線江浦路地鐵站上蓋的紫荊廣場就是其中之一,狹長的平面布局,地上8個樓層,絕對是購物中心中的異類,但體量不大,定位精準,加上地鐵以及對面醫院的大量客流,人氣有保障。
3月1日 攝于環球金融中心國家地理經典影像展
如果說過去環球金融中心給到我們更多的感受是商用樓,那隨著上海中心的開業以及陸家嘴區域地下通道的貫通,今后陸家嘴的商業氛圍將遠不止正大廣場+ifc。今年,環球金融中心就舉辦過一次“國家地理經典影像展”,這樣規格的展,如果放在K11,勢必也是刷爆朋友圈,再聯想到全球第一家“國家地理之旅”主題互動娛樂公園即將于明年在八佰伴開幕,反過來也襯托了上海中心、環球金融中心等項目在商業領域上的努力。
6月3日 攝于K11
KURIOSITY絕對是K11今年最大的項目之一,打造精品買手店也好、前沿O2O模式也罷,總之這是一個概念性太強的項目,從其迷幻色彩的店裝就能感受得到。因此,我們能看到如今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商業號以及生活類大號都少有提及KURIOSITY的,因為它的概念組成了一張網,很難表達,需要以消費者的角度進行親身體驗。
6月7日 攝于優衣庫淮海中路旗艦店
今年迪士尼項目的開業當然是年中最熱話題之一,同時引爆的連帶效應讓眾多品牌都成為頭條。優衣庫雖然也稍有指向性地針對迪士尼樂園做營銷工作,但其長期以來潛移默化的互動營銷早已在消費者腦中烙下印記。
6月23日 攝于繽谷廣場
繽谷廣場雖然離天山路、婁山關路商圈絕對距離上僅一站地鐵,但感覺做的是不同的生意。其一期憑借豐富的餐飲選擇和周邊客群的培養一直人氣不錯,今年二期也已開幕,走的依舊是同樣的定位路線,只是硬件條件、招商方面空間更大。但作為單體項目本身除了樓層介紹和品牌外,太多借鑒了其他商場的設計元素,而相對簡單的平面布局也是沒有為他做單篇介紹的原因之一。
6月28日 攝于新世界大丸百貨
很多商業類公眾號把新世界大丸作為顏值最高的上海百貨商場,我個人并不茍同,因為顏值這個判斷本來就非常主觀,我會說“顏值爆表”,但不會用上“最”這種詞匯。但中日聯手打造的這家商場,在硬件的用料品質等硬指標上確實夠好,比起一些徒有其表的商場,彰顯良心。上圖為商場的一個衛生間通道,而據說,商場的坐便器高達上萬元。
6月29日 攝于虹橋藝術中心
原先的天山電影院經過曠日持久的改造,終于啟幕,取名為虹橋藝術中心,也可以看出該項目在定位上的變化。優秀的設計和硬件條件,讓天山商圈多了一個功能性的場所。
6月30日 攝于Apple Store合生匯店
Apple Store今年用上了第二代裝修風格,同時品牌的開店策略也更具靈活性,如今可以接受更小的面積,也不一定會再看到玻璃外立面。上海的第一家新形象店鋪開在月星環球港,合生匯是緊隨其后的第二家,酷炫到爆的旋轉玻璃門設計讓其更為出彩,而第三家七寶萬科廣場店采用了同樣的設計元素。但環球港店作為第一家二代店,我為其做過一個單篇報道。
7月12日 攝于迪美購物中心
有些店是區位問題光顧得多或少,有些則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少去,人民廣場地下迪美購物中心就是這樣的例子,曾經是學生客群的逛街聚會購物圣地,如今它是怎樣的定位,客群又如何變化,我還真沒考證過,但可以確認的是,顏值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7月16日 攝于北京芳草地
南有K11,北有芳草地,魔都去北京不得不看和比較的項目,芳草地絕對是其中之一。但由于是魔都商業圖報,這里就不贅述了,期待“帝都商業圖報”早日開張。
7月18日 攝于北京漢光百貨
北京的百貨商場,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家?答案是漢光百貨。光這張1層化妝品的局部照片,我就能做一個單篇,不過,這里就留給大家自行體會吧。
7月18日 攝于北京老佛爺百貨
帝都的老佛爺百貨同樣是我個人一直想膜拜,但之前幾次都沒有成行的店。確實有著一家高顏值、高定位標準國外百貨商場范兒的店,撇開客流,其他可以借鑒的點太多,這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看百貨商場的原因之一。
7月19日 攝于來福士廣場
Superdry是今年進駐國內的熱門品牌之一,比起首家開在迪士尼小鎮的專賣店,品牌進駐來福士廣場也許更有代表性。之后該品牌相對“安靜”,不知下一步拓展步伐會如何邁出,拭目以待。
8月13日 攝于二十一世紀民生美術館innisfree新品展
今年品牌辦展的營銷案例,我主推innisfree這個甚至不是辦在商圈的展覽,但憑借高漲的人氣以及精心的策劃,充滿邏輯感的觀展體驗,這次新品展絕對是一個成功模板值得借鑒。
8月29日 攝于鐘書閣芮歐百貨店
鐘書閣進入到市中心商場芮歐百貨,絕對是熱門事件之一,但新店開業后反響不一,絕大多數業內人士都對其粗糙的店裝表達了失望之情。只能說,如果僅以芮歐店作評判,它就像一家開在相片中的店,鏡面設計非常巧妙地呈現了極具視覺沖擊感的各種畫面,但如果實地踩一踩,就能感受到,這個品牌與一流商場的品質要求差距甚大。
9月11日 攝于1933老場房TATA發布會
百麗旗下品牌TATA在2016年經歷了一個大轉型,完全摒棄之前的價格導向,經過從VI到店鋪形象的整體再造,TATA已成為一個極具韓流風格的女鞋品牌。當然,品牌感做出來了,但之前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記是否會改變,則需要時間來驗證。另外,這一年對于大多數品牌的營銷活動,“網紅直播”都是一個轉化率不怎么高,但繞不開的話題。
9月18日 攝于MUJI中山公園龍之夢店
MUJI在淮海路開了全球旗艦店后,進一步加大在上海的部署力度,9月,品牌在中山公園龍之夢B1層打造出了內地首家烘培店。
9月24日 攝于大悅城
上海大悅城是魔都IP玩得最好的商場,這點毋庸置疑。摩天輪則是大悅城甚至已經成為了上海商業的一個地標,也是毫無疑問。這個月,商場剛剛經歷了自己的6周年慶,同時相伴的還有海賊王主題展,又是一則大IP案例,而今年的最佳IP展,毫無疑問應歸屬于LINE FRIENDS全國首展。
9月25日 攝于百盛精品超市協信廣場店
雖然青島百盛購物中心已經引入了百盛精品超市,但由于出自一家門,因此嚴格來說,百盛超市正式“走出去”的第一家店應是協信星光廣場。這家店的顏值令人驚嘆,讓我仿佛回到了百盛最好的時光,它是一個極其重視設計的商場品牌,但由于走弱的零售趨勢,似乎感覺力不從心。但超市這樣的生活方式業態正當紅,而百盛集團的設計能力再一次得以體現。
9月26日 攝于月星環球港
月星環球港今年應該說經歷了開業以來規模較大的一次調整,從世嘉主題樂園的引進,到蘋果首家二代零售店的開業,都展現出這家大體量購物中心的人氣所在。但當初開業時的定位錯誤,依舊需要時間來買單。最近,商場和某公眾大號的一個官司再一次把它送上了頭條。
10月13日 攝于百聯又一城
百聯是上海傳統商場的代表集團,但也意識到了轉型勢在必行,除了新開幕的百聯世紀讓人感受到進步、八佰伴的整體調整也是今年商業大事件之一。而百聯又一城的部分區域調整,則讓我們看到了這家店循序漸進的進取思路,值得同樣需要轉型創新的同行借鑒。
10月14日 攝于靜安嘉里中心
靜安嘉里中心的各項品質向來是業內標桿,雖然定位高端,但相比梅泰恒商圈,則又顯得更為前沿,包括商場美陳。有趣的是,連接兩棟樓的連廊,一直是嘉里中心美陳出彩的點位,例如這個彩虹橋,就非常具有視覺沖擊力。
10月15日 攝于百腦匯徐家匯店
今年最令人驚喜的項目之一——徐家匯百腦匯的重裝開業,我給到的評論是,至少好過60%的商場。
10月25日 攝于NBA姚明籃球俱樂部七寶萬科廣場店
七寶萬科的亮點之一——在高樓層引入運動業態,讓每個樓層都盡可能好玩起來。
10月25日 攝于CGV七寶萬科廣場店
七寶萬科的亮點之二——最大、銀幕最齊全的、裝修最有風格的CGV影院。
10月25日 攝于大魯閣七寶萬科廣場店
七寶萬科的亮點之三——上海首家大魯閣落戶于此,提供一站式玩樂場所。
11月2日 攝于七寶萬科廣場
說到底,七寶萬科廣場就是我個人評選的上海年度最佳項目,這不是一個絕對值,但如果設定一個預期,從規劃、設計、招商、營銷、開業效果等多個方面來判斷,毫無疑問它就是No.1。
11月8日 攝于新世界大丸百貨輕松小熊特展
如果說大悅城玩IP展主要看號召力,那新世界大丸百貨則更多是從日系方向著手。商場除了年中引入奧特曼特展外,又在年末引進輕松小熊首次特展。但擺在大丸百貨面前的問題,可不是靠IP展就能解決的。
12月10日 攝于瑞虹天地
臨近16年收官依舊有幾個項目開業,包括龍湖天街以及瑞虹天地。巧的是,后者又是和龍湖天街的鄰居虹橋天地出自同一名門,同樣保持著高品質高水準,讓我們再度領略到港資企業的精益求精,一眼就愛上。
12月14日 攝于美羅城
明年的徐家匯勢必熱鬧非凡,港匯要大改,而美羅城的調整已經啟動,原先數碼廣場的后區陸續打開,個別品牌已進行圍板裝修,從現在起,只要你路過這家徐家匯最受年輕消費者歡迎的人氣購物中心,也許就會有新的小驚喜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