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是個有趣的字,“勢者,執力”,所以無論是對于國家、行業還是個人,勢都是個躲不過去的存在。
對于零售行業來說,當電商成為主流、當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應用進入店鋪后,所以人都去研究這些“大而全”的東西了,其實我們還忽略了很多“小”趨勢,我們不妨來看看2017年可能會對零售產生影響的5個小趨勢。
1“文藝復興”
Boutique @ Ogilvy的一份報告表示,男性在服裝方面的花銷比女性多13%,而且整個男裝市場也正在擴大,所以歐美零售商們目前都開始在男人身上做打算。
2智能“個體化”
零售商們正在擁抱各種新技術,其中機器學習、深度分析和人工智能三個技術的結合有望幫助零售商們真正實現點對點、人對人的個體化推薦——一切都是在機器、系統的幫助下進行的。
隨著顧客的數字化歷程越來越長——購買歷史、停留時長,甚至社交媒體等都累積了海量數據——這就使得零售慢慢能實現根據用戶偏好進行推薦,盡管目前無腦式促銷、打折依然給零售商帶來了30%-40%的收入,但是其成本也是巨大的(趁著折扣過來“薅羊毛”的“羊毛黨”有多可怕不必說了吧?)。
目前,北面(North Face)等零售商都開始用人工智能進行個性化推薦。
3重復購買
在不少家庭,買菜已經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了,或者說,當某一方看到很棒的食材時,也會直接買回家——然后發現家里已經買了。對于零售商的生鮮業務來說,這是好事,不僅有了更高的收入,同時通過會員卡也可以家庭為單位了解消費者的偏好。
對于國內來說,如果重復購買在買菜方面不多的話,那么還有個一個可以考慮的市場,就是母嬰類的市場——這可不是以“小”家庭為單位,而是以至少2個家庭為單位的(嬰兒家庭、男方父母家庭、女方父母家庭、其他親戚家庭、朋友同事)。
4手機,手機,手機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當下,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錢包沒帶可能不會回家取,但是手機沒帶一定是要回家取的(盡管美國還沒有中國這么龐大的手機支付市場),因此用好手機支付、通過手機存儲只能在線下使用的兌換券(打折卡)可是吸引線上顧客“回流”的可行手段。
5小就是大
人口結構變化對于零售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年輕人愿意手機一鍵支付,因此如果店鋪不能支持手機支付,就可能會很尷尬(前一段時間和朋友去星巴克,發現星巴克居然不能手機支付,這給沒帶錢包的人“很大的尷尬”啊);
而對于老年人,他們可能甚至不愿意使用銀行卡(銀行卡看不到金額,所以部分老年人甚至更喜歡“存折”,但是從沒聽說過哪家店能刷存折的),更愿意親身體驗整個購物。
同時,不同社會地位、家庭收入的人,他們的購物需求也是不同的。這就使得小型店有了用武之地——店鋪租金更低,購買時間短、滿足即時需求的小型便利店是一種模式,還有一種模式就是為高收入接觸提供的專項服務,比如服裝定制等等。
(來源:聯商網專欄作者 整理/王子威)
- 該帖于 2017/2/24 9:29: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