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本來無感的樂天百貨拿出來說事,實為追熱點行為,非誠意作品,大家見諒。
在北站北的黃金區(qū)位,拿下龐大的地塊資源,樂天進沈陽可謂用心良苦,也得天獨厚。樂天百貨,作為提升住宅價值的第一步棋子,曾是被寄予厚望的,業(yè)內許多精英時年也趨之若鶩,畢竟做主題公園和免稅店的樂天,在韓流興盛時期,是有一層光環(huán)效應的。
樂天的開業(yè),的確也引起了些許小波瀾,“都教授”的明星效應契合當時的熱劇IP,但絕大多數(shù)的吃瓜群眾表示,木有見到俊朗的千年外星人,“都教授”一面未露活動即宣告結束了,看來韓國一貫的傳統(tǒng)并沒改變,忽悠功力日漸深厚。在熱點迭出的沈陽實體商業(yè)這個大班級里,樂天百貨就像一個自甘平凡的插班生,既不吶喊炫富惹人煩,也不假扮可憐求關注,提問不舉手,走路溜墻根,不咸不淡的獨自存活著。因為離家近,我是去過幾次的,每次路線很固定,四樓看電影——負一吃頓飯——回家。可以說作為給周邊配套的食堂,樂天百貨是有貢獻的,但客流也就僅僅限于負一,有了飽腹感之后的人們,要么直接四樓影院,要么一樓穿行而過,其他樓層完全 處于打醬油的狀態(tài)。
由于不知道樂天樓盤的銷售數(shù)據(jù),因此無法判斷樂天百貨是否起到了自己應有的作用,而人們的關注點也多被后期樂天主題公園的規(guī)劃所牽扯,對樂天百貨的現(xiàn)狀處于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混沌狀態(tài)里。從行業(yè)觀察者的角度看,作為百貨,樂天是中庸的,既沒有期待中韓范兒的亮點,也不至于差到無法忍受,一些小場景的設置還頗費心思。比起隔壁的沈陽天地,還是有一些存在感的,作為一個大型社區(qū)的前置配套,樂天影城和精品超市也可圈可點,起碼要比同城兄弟樂天瑪特更為專業(yè)和用心。
用商業(yè)人格理論來分析樂天百貨,無力的發(fā)現(xiàn),很難給它做出清晰的判斷和定位,這也是插班生的悲哀吧,數(shù)千年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歷史經(jīng)驗,盡量縮減存在感,自卑中的盲目自強,往往讓倔強看起來像一個冷冷的笑話,沒有個性的生命體,湮沒于需求的浪潮中。可能的,隨著后期規(guī)劃中的主題公園,樂天百貨進一步淪為文旅主題配套的命運可期,而那時它也完成了房價提升的歷史使命,可以閃身一旁吃瓜看戲。
奈何,族里大人又開始“作妖”,插班生,出列!上次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小伊已經(jīng)去走廊罰站,你如何自處?
唉,不知道樂天影城會員卡里的錢能不能退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