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某著名生活類大號推薦了湖濱道和無限極薈兩家店,相信讀過這篇內容的實際消費者都會被其中靚麗的店裝、飽滿的美食圖片所吸引,但對業內同行而言,可能關注點有所不同,因此本文摒棄商場最好的部分,主要大致介紹一下這家店目前的實際進展情況。
我在去年也做過一篇內容:
當初在探訪時,僅僅根據現場的圍板情況,對無限極薈即將引進的品牌進行了逐一介紹。去年年底,商場軟開業,3個月后,開業率逐步提升,有哪些好料?大家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參閱該篇大號的報道。本文大致圖文介紹一下目前的實際觀感,然后說4點總結。
▲ 目前,無限極薈與湖濱道兩店B2層已打通。現場層高舒適開闊,空間通透。戰略意義上對兩家店至關重要,加上本是一個項目,這樣才顯完整。無限極薈在商場的硬裝和店裝設計規范方面,一定程度上與湖濱道趨同,基本沒有違和感。客群互通后,辦公族為平日人氣并不高的兩家店增加活力。
▲ 品類方面,無限極薈的B1、B2兩層以針對辦公室客群用餐的小餐飲為主,與湖濱道的對應樓層一樣,成為兩家店周中尤其是中午最具人氣的樓層,商場將服務臺設在B1層也就在情理之中。
▲ 但即使如此,這兩個樓層開業率大致也就5成左右,不少商戶都是處于“待開業”狀態,不過應該會隨著時間推移陸續開張。
▲▼ 除了WILL'S、TONI&GUY、easy家樂福等幾個主力商戶外,目前已經開業的,大多屬于能夠滿足白領午市消費的餐飲品類,類似快餐,面點等,即使下午2點過后,店中也不乏客人。
▲ 茶飲依舊人見人愛,teasoon擁有整家店的最高人氣,與商場整體的相對空蕩形成反差。
▲▼ 雖然商場在規劃上,餐飲占比并不高,但根據實際開業進度,餐飲屬于打頭陣品類,零售由于比較依靠自然客流和氛圍打造,因此進展相對緩慢,B&B Italia和RUNNER CAMP這兩家拿了1復2的主力大店仍在圍板中。
▲▼ 1層取名“有氧薈”,顧名思義走運動健康路線,暫時成型的也就是SUUNTO、Salomon兩個品牌正式柜與運動相關,前者的專店規格、開架式陳列具備一定亮點。據說THE NORTH FACE將在此地開出旗下越野跑產品線的全球第一家店,圍板已經取代了原先的Urban Exploration。
▲▼ 后區開業的零售品牌包括一家花店THE GRAND BOTANY以及男裝定制品牌THE FICUS,稍顯生活化。
▲▼ 2、3兩層,雖然開業率不高,餐飲更是成為了該兩個樓層的主力,不過由于品牌的獨有性和高品質,因此不乏目的性消費客群。
▲ 咖啡與茶飲一樣,是熱門業態,聚集了整家店中的大部分客人,TC據說口碑顏值都不錯。
▲ 3層的大店義和雅苑圍板已經打開,開業臨近。
▲ 2、3兩層只有一個穿插在其中的親子業態,憑借豐富的色彩“脫穎而出”。
▲ 普華永道的創新中心最近推薦不少,在3層也已經打開,比起商場拿面積出來做共享辦公,我還是比較信賴這種具有專業背書的孵化器項目。
以上,就是無限極薈目前僅有的一些情況,由于餐飲開業率要領先其他品類,因此,能夠邀請到生活類大號前來探班做報道也無可厚非,并且內容中已經幾乎將這家店最吸引人的部分展現了出來。
但縱觀整家店,零售急需補充,畢竟從樓層導覽來看,該品類依舊是占據較大比重的,而目前的開業率顯然相對消極,相信隨著RUNNER CAMP、THE NORTH FACE的陸續開業,1層的氛圍起色后,這家店的零售潛力會得到檢驗。
若不是有大號對無限極薈和湖濱道進行了推薦,我這篇內容遠不會這么早出現,既然商場尚是未完成品,因此本文也稍顯殘缺,只能談談自己的幾點感想。
商場雖然開業率不高,但在品牌招商方面卻體現出號召力,一方面依托于新天地優質客群基礎,當然也得益于業主方的清晰思路。因此,對業內同行而言,有品牌看點。
咖啡和茶飲仍是目前購物中心的熱門品類,時事下也誕生了不少優質、有想法、會講故事的品牌,商場的選擇面會很多,競爭也會更激烈,但受益的是消費者,它們依舊是今年需要著重觀察的品類之一。
無限極薈引入了較多大餐飲品牌,整個3層被5個品牌包圓,此招商策略與湖濱道形成互補,如果把餐飲從大到小來看布局的話,實則就是從無限極薈3層到湖濱道B2層“食堂”的遞減過度。
生活類大號因為需要達到商業化的目的,因此,會將最精華最亮點的一面展現出來,當然我在推薦單店和單品牌的時候也會用類似的方式。但我個人認為無限極薈需要盡快解決的還是開業率問題,畢竟以單品牌作為號召力,越是有顧客紛至沓來,眾多圍板所傳遞的消極信號也會被相應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