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驅車去浦東嘉里城,高架上會途徑龍陽廣場,這是一家地鐵上蓋的商業體,處于2、7、16三條地鐵線以及磁懸浮換成樞紐,對面是百安居、迪卡儂等大店。由于“一橋”相隔,該區域給人的感覺是有客流,但不成商圈。
▲ 近日,被該商場外立面上的廣告所吸引到——“LeSpace樂無界(下文簡稱LeSpace)” 、“商業空間共享平臺”等字眼,引起我好奇。
我比較關注前沿商業,其中就包括基于互聯網產業而生的各類新興業態,例如近日燒錢大戰開啟的共享單車;剛開始起步的共享租車;愈發受到購物中心追捧的聯合辦公;以及隨著我們對體驗追求提升而獲得青睞的民宿等,均是時代產物。
商業空間的共享平臺與上述業態有何關聯和區別?帶著問題也讓我有興趣查閱了相關信息并進行了實地探訪。
整體觀感
▲ LeSpace占據了龍陽廣場2層2千余平左右的商業空間,除了商場內部可以到達外,場外還有一部樓梯能夠直達,對龍陽廣場來說,LeSpace就是它的主力商戶。
▲ 商場內部的主入口
LeSpace作為平臺,你也可以理解為“二房東”,它需要為進駐的商戶打造有特色的空間,因此采用了具有主題街區感的整體設計規劃方案。
▲ 我在前往探班時,LeSpace尚未開業,但整體格局已具雛形。雖然大多數商戶尚未入駐,但能看出所謂的“商業共享空間”,旨在通過具有主題感的店裝,為有意向入駐的商戶提供基礎保障,最大限度地免去租戶類似設計、裝修方面的成本投入。現場暗色調的空間觀感、磚墻燈泡等元素的大量運用,都具有濃郁的韓式店裝風格。
▲ 動線規劃上基本奉行“橫平豎直”的原則,并沒有玩太多花樣,LeSpace更多在店鋪的框架設計上做了些文章,能夠為租戶以及消費者帶去豐富的視覺體驗,整體觀感類似靜安寺地鐵站的inshop。
▲ LeSpace內部還有一個中庭,顯然今后會用來作為舉辦各類活動以及促銷展示等空間。據現場人員了解,目前招商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整個商業空間中,部分為長租用戶,個人判斷應該是宣傳海報中餐飲為主的品牌,而他們更多充當的是配套業態角色;后區的大部分區域,為短租商戶,是品牌招商運營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按照LeSpace的打造原則,最短租期甚至可以是“1天”。
商業模式
之所以先談整體觀感,再聊商業模式,是因為結合到現場,才能對LeSpace所希望打造的“商業空間共享平臺”模式有更清晰的認知。
嚴格來說,LeSpace的靈感來源,更應該是“快閃店”和“短租平臺”,以此來打造共享服務,“快閃店”更是如今商業領域非常受到追捧的營銷手段。
該平臺有幾個有趣的特征:
上文已經提到的最短租期可以是1天,雖然這對于租戶的成本而言,比較難以實現,并且從營銷層面考慮,能夠在1天內獲得可觀經濟效益的品牌鳳毛菱角,即使有,更多也會是以活動的形式呈現。
租戶只需專注“營運”問題,因為雖然未深入進LeSpace的實際運營,但能感受到,該平臺的初衷,就是成為“靠譜”二房東,幫租戶解決貨和人之外的所有相關零售問題,降低租戶的成本。其中不僅包括硬件裝修等固定成本,更包含了類似辦證等隱性投入成本。
LeSpace所面對的客戶可能是:
想開一家店但缺乏渠道和經驗的租戶,考慮到短租性質,業態應該還是以零售為主,包括短期特賣促銷。
線上品牌,畢竟,“落地”是很多線上“好玩家”碰到的問題,對于他們而言,也許在線上已經積累了一定品牌基礎,需要有實體店的露出,而主流商業體的投入成本過高,在不玩“資本游戲”的前提下,也許這類低成本的線下露出方式會是他們的選擇之一。
體驗型客戶,這是比較開腦洞的想法,例如一個PARTY、一個展覽等。
▲ 從現場部分商戶來看,傳統零售依舊占據了較大比重,也許隨著更多小餐飲品類的陸續進駐,會為整個區域帶動客流。
個人認為,在LeSpace把共享經濟模式運用到商業領域時,需要面對幾個問題:
我在上文提到的所有共享模式,民俗、租車、辦公等,大多數情況下,“享用者”就是終端用戶。但對零售而言,租戶享用了平臺的服務,還需要有消費者這個最重要的環節進行支撐,因此,如何創造客流也許是比招租更為重要的問題。
龍陽廣場本身不論從硬件設施還是商場內品牌業態而言,都不能算優質,LeSpace選擇該店作為其品牌的第一個試點場所,除了通過設計打造自身特色外,如何與商場產生良性互助也是關鍵,畢竟“客群一致”應該是商場、平臺、租戶所共同追求的。
“短租模式”是否可行,LeSpace成為市場引領者同時,也具備風險。我們看到過不少常規商場或商業空間,其實也歡迎“短租”的品牌租戶,但很少會直接以“短租”作為賣點,畢竟為租戶解決了問題,實則是把成本嫁接到平臺方自身。越是成功,比如空間內所有的短租商戶周期都為一周且滿租,那平臺方的工作量就會加成;相反,如果商戶都成為了“長租客”,那所謂的“共享平臺”和“短租”概念也就無從談起。
但不管怎樣LeSpace都是一次有趣的嘗試,平臺選址在龍陽廣場,想必也是折中之舉,據了解在我探訪后不久LeSpace便已開業,在互聯網和共享經濟的大環境下,任何嘗試都可能有爆點或者只是一次試錯,商業空間的共享平臺是否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基于“共享經濟”思維的好案例,還需拭目以待。
- 該帖于 2017/3/31 11:02:00 被修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