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村電商乘著“互聯網+”的快車蓬勃發展,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今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推進農村電商發展,這也是首次直接將農村電商作為一個條目單獨陳列出來,農村電商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迅速擴大,電子商務信息、交易和技術等服務企業不斷涌現,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率達30%,僅2015年交易額就達到18萬億元。可以說,電子商務已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的新的增長極。當下,我國正處于奮力脫貧攻堅和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更是實現第一個一百年中國夢的關鍵時期,這其中,農村地區特別是邊緣貧困地區的經濟能否穩步健康發展,關系到人民事業的成敗。
據調查顯示,2016年涉農電子商務交易額已達到500多億元,另據專家分析,在2017年這個數據還將有望翻番。“互聯網+”的生活、生產方式進入農村、走進農戶,以往最“土”的東西和最“洋”的互聯網結合起來,給農村發展帶來了新活力,“一根網線、一臺電腦”正悄然的改變農村生活。近日,國家發改委與阿里巴巴簽署農村電商戰略合作協議,農產品經營將通過集約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成體系的跨區域、跨行業聯和,不斷推動農村電商發展,使農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顯而易見,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優化和電子商務的健康蓬勃發展,電子商務將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引擎。雖然通過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嫁接各種服務于農村的資源,“農村電商”對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改變億萬農民的生活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發展“農村電商”面臨的問題確不容忽視,比如農產品質量認證和市場關注度、從業人員文化水平、互聯網覆蓋率、物流配送及交通基礎設施等都是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短板”,特別是在貧困農村,這些“短板”尤為顯現。
電子商務要真正實現助力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的關鍵作用,在發展農村電商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在薄弱環節加碼添力。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電商項目不能盲目追求數量,關鍵是講求質量。要強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破除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最大難題。國家層面還要建立和完善電商農產品的質量認證體系和電商運行監督機制。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村寬帶的普及力度,加強宣傳引導和誠信體系建設,強化農村群眾的“觸網”意識和誠信守法意識。最后則是要積極培育本土電子商務人才,優化政策環境,保證“農村電商”發展有可持續的人才支撐。
蟻城科技認為,農村電商必須謀定后動方能“為”。發展“農村電商”不是一個難題,而是一個機遇,各級政府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務實而行,補齊發展“短板”,方能發揮好這個“引擎”的最大功效,真正讓農村受益、讓農民創收。
轉載自:http://www.ants-city.com/html/article/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