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位CEO在高管友圈吐槽“這是玩兒壞的節奏啊”,后面三個捂臉的表情卻出賣了他內心的歡脫。
陳曉東,大概是中國百貨公司現任CEO中最任性、最會玩的了。
2014年,陳曉東帶領高管團隊cospaly了小怪獸,出現在首屆銀泰大巡游,并讓一群記者猜哪一個是他。還和另一名高管王國超一起,在公開場合搭伙說過相聲。
自2009年接任CEO以來,陳曉東以他特有的方式管理著這家企業。
“最難改變的是人的觀念”,在銀泰內部,一直試圖為銀泰人“思想松綁”的陳曉東,不希望員工叫他“陳總”,而是“東哥”。
作為銀泰CEO的8年內,陳曉東和很多人吃過飯,家人、同行、同事、投資人,這次,是他第一次與顧客共進午餐。
“解開領帶、脫下西裝、輕裝上陣”,6月22日,陳曉東正是以這樣的姿態前來赴宴。
午餐的地點選在了西湖邊,是一個原生態度假村。陳曉東一來便被顧客們圍在中間,9名顧客中僅有一位是杭州本地人,其他8名最遠的來自湖北。
“經常光顧的那家銀泰的BOSS是何人”這樣的好奇心成了此行最大的驅動力。他們中有幾人在接到工作人員電話后,通過網絡了解他。
當天,陳曉東穿了一件常見的白襯衣,但將硬照中那副無框眼鏡換成了哈利波特式的圓形黑框,這和他摩羯座自帶的“一身正氣”形成“反差萌”。
3月份,張勇預告說“銀泰將與大股東阿里聯手在新零售方面進行探索”。不過他也強調,目前其實并沒有一個具體的模式成型,什么時候成型也沒有時間表。這,更加營造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氛圍。
“我們所說的新零售,我覺得最大的轉變,或者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轉變就是,需求方和供應方的關系變了,零供關系變了。”
我不太確定,陳曉東這番言論在座的顧客們能理解多少。相比之下,他接下來講的一件事情確實引起了共鳴。
“我09年接手這家公司的時候,還是一個外行,當時我看到我們規定結賬一定要去收銀臺覺得很奇怪。我說你開好小票,顧客拿著小票去收銀臺,然后拿著小票回來才能取貨。如果你開的票上有一個代號寫錯了,顧客還要拿著這個小票重新回到專柜。這對他們來說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8年過去了,銀泰系統內70%的柜臺實現自收銀,在祝賀階段性成果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感慨改革之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有請求和希望,那么最理想的就是讓對方處于完全放松的心理狀態,而共同進餐恰好就是這樣一個時機。開席之前,陳曉東起身、離席,端起紅酒與每一位顧客碰杯。
將“與銀泰商業總裁共赴西湖宴”進行拍賣,是銀泰企劃中心的創意。飯局只是一個開始,這個部門將會更名為“顧客關系部”。
陳曉東首先向顧客拋出一個問題:“是不是我們可以和顧客形成另外一種關系?”
現在,顧客在銀泰花的每一分錢,銀泰是“從中賺一點點錢的”。截至2016年12月31日止,銀泰商業的銷售所得款項總額(即直接銷售所得款項總額、特許專營銷售總收入、租金收入、管理費收入及傭金收入)為172.14億元,凈利潤13.19億元,其中,通過百貨零售類獲得的凈利潤只有4億元。
陳曉東稱,銀泰正在壓縮成本,一個現成的證據就是,集團并沒有為他“配備專職秘書”。從2012年起的年報數據來看,員工成本隨門店數的增加成上漲趨勢,2015年達到高點,2016年小幅回落。
“你們也不希望銀泰關門我失業,那么,當我們微利,甚至不賺錢沒有利潤了,各位能不能給我們點打賞,讓我們活下去?”
這是陳曉東最近在思考的一件事情。
很長一段時間,不管是業界還是大眾,都把實體零售業的問題歸結為電商的沖擊,而實際上去年網絡零售也才只占到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2.6%。
陳曉東解釋說,真正的原因來自兩件事。
一件是商業地產的超供。“你們看到周圍不斷有商場開業,剛才有顧客在問是不是需要這么多?它為什么同質化?”。
一件是供應鏈的無效或者低效。“各位買到的東西經過一個漫長的供應鏈,其中我們貢獻了一些,生產廠商貢獻了一些,物流環節也貢獻了一些,使得最后商品就變得,讓大家感覺好像不打折買不下手”。
第一件事可能無解。解釋起來也非常簡單,如果銀泰不開,或許萬達、金鷹就會開,從商業競爭的角度而言,守住自己的地盤也是一種成功。
上市的這十年間,銀泰的門店總數從7家擴容至49家,平均每年以2-9家的速度在拓展。陳曉東說線上線下融合之后,銀泰開店的步伐還會加快。
一方面會在各地區選擇合適的物業開出新店,另一方面也會通過收購兼并的方式進行拓展。唯一的區別是,銀泰之前的邏輯是,集中開店,區域領先,今后可能會更加分散。
這幾年,整個行業似乎對于“優化供應鏈”這件事達成了共識,銀泰、金鷹、新世界百貨、天虹都參與其中。
“銀泰已經在這個方向努力了五年,提升代理商層級,向品牌商要直營。等到全部拿到總部直營之后,中間環節的浪費會減少”,陳曉東說。
7月份銀泰要開一個大會,以前叫供應商大會,今年陳曉東將會議改名為“三位一體大會”。
“大家都說銀泰是甲方,供應商是乙方,我們根本就不是甲方,甲方是那些買你東西的人,我們倆頂多是雙乙方。供應商和員工一樣,權力出現的時候,愛就在消失。你可以動用你的行政權力,但它可以不喜歡你,最后還會拋棄你。”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銀泰正在尋求對話。
“十年以后是什么樣子?顧客會變成什么樣子?商場會變成什么樣子?電商會變成什么樣子?互聯網和實體的融合會變成什么樣子?”
變革意味著利益重新分配,而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在“共同把吊牌價降下來”這件事上,零售商和供應商都面臨利益損失。
保持合理的定價體系和遵循以產品生命周期為前提的價格調整策略,長期來看,對于三方都是有利的,讓整個生態鏈里優秀的參與者獲得利益才是正確的原則。
席間,溫嶺銀泰的員工家屬提出意見,每次做促銷活動,她的家人都很晚才到家,太辛苦了,請組織合理安排。
陳曉東回答說,銀泰內部有很多工作小組,他自己擔任兩個小組的組長,一個是創新保障小組,一個是員工關愛小組。
2014年,銀泰內部開始討論:春節放假會發生什么?一天損失一個億的銷售?還是員工可以與家人共度傳統佳節?
當年,銀泰通過社交媒體發起討論,贊成放假的顧客占了大部分。最終,確定了春節放假兩天半的“慣例”。加上大促之后的假期,銀泰的員工全年會有三天的“特殊假期”。
當然,這都不能解決上述家屬提出的問題。
陳曉東表示,他也不贊成“XX小時不打烊”這類不人性化的活動。大型促銷,不管是對于商場、員工還是行業生態,都不是一件好事。
顧客累,員工累,供應商更累。每次大促,供應商的集裝箱就停在武林店樓下停車場,全部把私家車趕掉,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會降低。讓促銷活動均勻的分布在365天的每一天,是大家共同的訴求。
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從飯局一開始,陳曉東就在問顧客,“假設你在銀泰一年消費2千塊,如果96折,就折了80塊。那你會不會用80塊錢買一個折扣的權力,以后全部都96折,這兩個方式,你們喜歡哪個?”
銀泰是不是可以不賺錢,真的靠大家的打賞來生活呢?這件事看上去非常“理想主義”,幾乎是在改變百貨公司現有的盈利模式。
整個飯局幾乎沒有冷場的時候,這對于“零售業最會說相聲的CEO“來說,并不是難事。上述顧客關系策略的落地,以及緊接著銀泰會員體系與天貓、支付寶打通之后的連鎖反應,才是真正令陳曉東頭大的事情。
(來源:聯商網 李燕君)
- 該帖于 2017/7/7 11:52:00 被修改過